写在南京“老城南”保护的最后一刻
admin
2009-07-22
来源:景观中国网
南京老城南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保护问题,由于市民的强烈要求、专家的一再呼吁、总理的两次批示,成为近日举国关注的焦点之一。因为,当前发生拆保之争的南捕厅和门西两片历史文化街区,已是老城南仅存的明清风貌历史文化街区。如果再被拆除,那就只剩下几处孤立的文物保护单位,就只剩下夫子庙式淆人耳目的仿古建筑了。
南京老城南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保护问题,由于市民的强烈要求、专家的一再呼吁、总理的两次批示,成为近日举国关注的焦点之一。因为,当前发生拆保之争的南捕厅和门西两片历史文化街区,已是老城南仅存的明清风貌历史文化街区。如果再被拆除,那就只剩下几处孤立的文物保护单位,就只剩下夫子庙式淆人耳目的仿古建筑了。
南京在近两千五百年的建城史中,作为都城的历史只有四百多年。帝王轮转如走马,是市民支撑起了这一座千古名城,而老城南,就是南京历史最为悠久的居民区,不但其形成早于南京城的出现,而且在几千年的南京城市发展历程中,其空间尺度、街巷肌理、建筑风格,只有陆续生长的痕迹,没有大肆破坏的劫难。现存的街巷名称,总能让人联想起先秦传说、六朝人物、唐宋掌故、明清园林。“老城南”讲:“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有故事!”专家说,这里是南京城市的“根”、文化的“魂”。
老城南的面积约五平方公里,直到1980年代初,仍保留着完整的明清都市风貌。其南北中轴线中华路,一千几百年间位置未变,旧观犹存,在世界城市史上都是一个奇迹。号称“九十九间半”的大型民居,据调查有近二十处。走进老城南,满眼的粉墙黛瓦,满眼的淳厚民风,给人无限的温馨之感。然而在上个世纪末,南京城里掀起了“老城区改造”,老城南土崩瓦解,中华路被拓宽。十几处“九十九间半”被夷为平地,而硕果仅存的甘熙故居,现成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有幸的是,新世纪之初,南京提出“保老城,建新城”的发展方向,坚持“老城区做减法,新城区做加法”的原则,将城市建设的重点推向了河西新城区;新世纪的历次城市规划中,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得到切实加强。在2003年出版的《南京老城保护与更新规划》中,门东、门西、南捕厅地块和十里秦淮两岸,都被整体列入历史文化保护区。
可2006年,对老城南的破坏又开始冒头。经全国一批权威专家呼吁,在温家宝总理的关怀之下,破坏行为受到查处。时隔仅三年,今年初春,针对老城南历史文化街区又掀起了规模空前的“危旧房改造”,有关方面宣称要拆迁三万户,以“拉动内需”。更令人震惊的是,南捕厅街区竟打算建造城中“顶级别墅”,招商项目公然挂在南京投资网上。一批专家学者再次走上了艰难的呼吁之路。
温家宝总理再次就此做出批示。国务院调查组赴南京调查后,对南捕厅拆迁明确叫停。有权威专家指出,南京如果继续拆毁历史文化街区,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将被列入历史文化名城濒危名单。
六月三日,南京市有关部门与专家进行过一次对话。
专家们质疑,市府要求改造的三万户“危旧房”中,危房的比例是多少?旧房旧到什么时代?如果旧到民国、旧到清代,就应予保护,不能简单拆除。南京不是没有搞建设的地方,老城区四十一平方公里,河西新城区七十平方公里,规划中的仙林、东山、浦口三个新市区面积在三百平方公里以上,为什么不能对这仅存的一平方公里明清传统街区进行整体保护?
专家们提出,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保护,包括人文环境的原生态,也就是保持老城南淳朴的市民文化,民生民业,民俗民情,民衣民食,民居民行;应该给老城南现居民选择权,他们可以搬迁,可以按照规划要求自行修缮,也可以在政府修缮后回迁。而政府的工作,一是疏散过于密集的居民,二是完善公共设施,三是做好规划设计,组织专家对居民自修进行指导。这已是北京等城市实行多年的成功经验。
七月十日的《南京晨报》21A版上,开发商再次宣称,在南捕厅地块即将诞生“南京城中顶级别墅”,“预计单价在四万元/平方米以上”。而当地给居民的拆迁补偿标准,是每平方米七千元。
南捕厅街区是历次城市规划中明确列出的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经市人大审议通过,国务院批准,个别专家(即承担项目设计的专家)有什么权力否定?国务院明令禁止在城市中心人口密集区建造别墅。仅仅因为开发商提出“做历史文化保护区赚不到钱”,就如此无法无天,这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利益驱动?
正在编制的《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7-2030)》,已明确将此前的七十余处历史文化街区和风貌保护区,缩减为三十二处;且历史文化街区面积大幅缩小,门西仅剩最核心的一小片,南捕厅仅保留了甘熙故居本体。
民生疾苦当然应该关心,政府决不能再对市民的居住困难坐视不问。姑不论让老城区居民在政府支持下自行修缮,是更顺应民心的改善方式;就看南捕厅街区搬迁工作的艰难,也可以知道原住民对这种“改善”并不欢迎。拆迁范围内的四千二百户,经过拆迁办不顾辛劳、夜以继日的“说服动员”,至今仅迁走二千余户。
《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7-2030)》原定七月二日开始公示一个月,八月上中旬根据征集到的意见修改完善,下旬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现提前到七月十六日开始修订,八月上旬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只要人大代表一举手,强行拆迁的大军,立刻可以浩浩荡荡地开进南捕厅历史文化保护区。“城中顶级别墅”的辉光,已经闪动在地平线上。
南京在近两千五百年的建城史中,作为都城的历史只有四百多年。帝王轮转如走马,是市民支撑起了这一座千古名城,而老城南,就是南京历史最为悠久的居民区,不但其形成早于南京城的出现,而且在几千年的南京城市发展历程中,其空间尺度、街巷肌理、建筑风格,只有陆续生长的痕迹,没有大肆破坏的劫难。现存的街巷名称,总能让人联想起先秦传说、六朝人物、唐宋掌故、明清园林。“老城南”讲:“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有故事!”专家说,这里是南京城市的“根”、文化的“魂”。
老城南的面积约五平方公里,直到1980年代初,仍保留着完整的明清都市风貌。其南北中轴线中华路,一千几百年间位置未变,旧观犹存,在世界城市史上都是一个奇迹。号称“九十九间半”的大型民居,据调查有近二十处。走进老城南,满眼的粉墙黛瓦,满眼的淳厚民风,给人无限的温馨之感。然而在上个世纪末,南京城里掀起了“老城区改造”,老城南土崩瓦解,中华路被拓宽。十几处“九十九间半”被夷为平地,而硕果仅存的甘熙故居,现成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有幸的是,新世纪之初,南京提出“保老城,建新城”的发展方向,坚持“老城区做减法,新城区做加法”的原则,将城市建设的重点推向了河西新城区;新世纪的历次城市规划中,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得到切实加强。在2003年出版的《南京老城保护与更新规划》中,门东、门西、南捕厅地块和十里秦淮两岸,都被整体列入历史文化保护区。
可2006年,对老城南的破坏又开始冒头。经全国一批权威专家呼吁,在温家宝总理的关怀之下,破坏行为受到查处。时隔仅三年,今年初春,针对老城南历史文化街区又掀起了规模空前的“危旧房改造”,有关方面宣称要拆迁三万户,以“拉动内需”。更令人震惊的是,南捕厅街区竟打算建造城中“顶级别墅”,招商项目公然挂在南京投资网上。一批专家学者再次走上了艰难的呼吁之路。
温家宝总理再次就此做出批示。国务院调查组赴南京调查后,对南捕厅拆迁明确叫停。有权威专家指出,南京如果继续拆毁历史文化街区,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将被列入历史文化名城濒危名单。
六月三日,南京市有关部门与专家进行过一次对话。
专家们质疑,市府要求改造的三万户“危旧房”中,危房的比例是多少?旧房旧到什么时代?如果旧到民国、旧到清代,就应予保护,不能简单拆除。南京不是没有搞建设的地方,老城区四十一平方公里,河西新城区七十平方公里,规划中的仙林、东山、浦口三个新市区面积在三百平方公里以上,为什么不能对这仅存的一平方公里明清传统街区进行整体保护?
专家们提出,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保护,包括人文环境的原生态,也就是保持老城南淳朴的市民文化,民生民业,民俗民情,民衣民食,民居民行;应该给老城南现居民选择权,他们可以搬迁,可以按照规划要求自行修缮,也可以在政府修缮后回迁。而政府的工作,一是疏散过于密集的居民,二是完善公共设施,三是做好规划设计,组织专家对居民自修进行指导。这已是北京等城市实行多年的成功经验。
七月十日的《南京晨报》21A版上,开发商再次宣称,在南捕厅地块即将诞生“南京城中顶级别墅”,“预计单价在四万元/平方米以上”。而当地给居民的拆迁补偿标准,是每平方米七千元。
南捕厅街区是历次城市规划中明确列出的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经市人大审议通过,国务院批准,个别专家(即承担项目设计的专家)有什么权力否定?国务院明令禁止在城市中心人口密集区建造别墅。仅仅因为开发商提出“做历史文化保护区赚不到钱”,就如此无法无天,这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利益驱动?
正在编制的《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7-2030)》,已明确将此前的七十余处历史文化街区和风貌保护区,缩减为三十二处;且历史文化街区面积大幅缩小,门西仅剩最核心的一小片,南捕厅仅保留了甘熙故居本体。
民生疾苦当然应该关心,政府决不能再对市民的居住困难坐视不问。姑不论让老城区居民在政府支持下自行修缮,是更顺应民心的改善方式;就看南捕厅街区搬迁工作的艰难,也可以知道原住民对这种“改善”并不欢迎。拆迁范围内的四千二百户,经过拆迁办不顾辛劳、夜以继日的“说服动员”,至今仅迁走二千余户。
《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7-2030)》原定七月二日开始公示一个月,八月上中旬根据征集到的意见修改完善,下旬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现提前到七月十六日开始修订,八月上旬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只要人大代表一举手,强行拆迁的大军,立刻可以浩浩荡荡地开进南捕厅历史文化保护区。“城中顶级别墅”的辉光,已经闪动在地平线上。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