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景观规划类综合奖:基于完整性街道理念下的城市街道更新设计
-
项目名称:基于完整性街道理念下的城市街道更新设计
-
项目地点:北京
-
所获奖项:2020LA先锋奖
2020LA先锋奖 LAF007 获奖作品评审图
获奖作品信息
作品题目:完整街道理念下的城市街道更新与改造设计
参赛作者:刘子豪
指导教师:刘磊
毕业院校:郑州轻工业大学
作品完整、深入的研究了街道更新的诸多焦点问题,并设想了完善的解决方案,集约化的构建了街道生活空间,在国内同类城市交通空间的更新改造项目中,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具体的实施途径和方式并没有突出的亮点和创造性的思维凸显。
——2020LA先锋奖评审人评语 / 乔 旭,O&M偶木景观 创始合伙人
——2020LA先锋奖评审人评语 / 吴 昊 ,瓦地设计 总经理
什么是完整街道?
完整性的街道,从内涵上讲作为包含所有群体,直面所有群体的街道。完整街道更加注重的是安全的步行以及骑行环境,强调的是人以及步行空间之间的关系,把当前街道主导的权力,优先权交还到行人手中。在人们多种出行的方式中其中有60%是通过机动车来进行的。并且未来中上述的出行方法通过骑行和步行来实现的话,那么道路所承载的交通压力和环境污染问题都会得到明显改善,所以完整性街道的一个涵义是通过街道的改善,从而来达到降低空气中污染的结果。
选题背景
随着经济发展快速,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大,街道路权分配之间的冲突欲将激烈,伴随而来的是逐渐上升的交通事故率以及城市污染系数的增加。并且中国的传统街道设计向来有失偏差,在街道空间功能的设计上以交通通行空间部分为主要设计目标,而忽视了街道中的公共活动空间部分,而完整性街道正是解决当前街道主要矛盾的一种街道设计方法以及策略。
完整性街道理念起源于1971年,发展到现在,世界上已经有超过二十个国家颁布了各自的完整性街道设计导则,近几年来国内大型城市:上海,北京,南京,深圳等也都相应的颁布了相应的街道设计导则。
▲完整街道发展历史
基地选址及前期调研
街道位于江西省萍乡市,萍乡中心城区-安源区的核心位置,周边聚集多个高密度住宅区,是城市二级道路中的核心街道,代表着正是萍乡市的市容市貌。且萍乡市当前正处于街道改革时期,作为城市的核心街道,在未来城市建设亦或完整街道建设中必然是首选与示范性街道。
▲ 基地区位及问题调研
▲ 前期调研
分析需求总结
行人群体需求
更多的步行空间,更优美的步行环境,更加方便实用的基础设施,更加安全的过街方式,希望在街道能进行更多样的活动。
非机动车群体需求
更安全骑行环境,更多相关基础环境,更大的树荫环境,更准确的骑行与停车标识、指示。
公共交通群体需求
安全上下车环境,更明确智能的公交站牌,更优美的站台环境。减少站台周边障碍物,减少公交站台的高差。
机动车群体需求
更安全的行车环境,更优美生态的行车环境,减少堵车。
设计策略
安全街道
先将速度差别较大的道路交通主体进行分割,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以及行人进行分割,以此保障行人群体、自行车群体以及机动车群体各行其道;注重步行、自行车群体使用空间的设计,确保步行群体、自行车群体各自的出行顺畅、以及出行安全。
绿色街道
鼓励人们通过步行、骑行和公共交通的方式进行出行,减少对于机动车的使用以及依赖,低碳出行,绿色出行;将雨水花园与当前街道相结合,打造可持续,高韧性公共空间;街道空间局促拥挤时,对街道内设施进行功能整合,增加休憩设施等。
活力街道
街道功能复合、活跃空间界面、土地复合利用、利用街道垂直与水平空间。增加公共活动空间,促进各群体之间的的交流,鼓励行人驻留;包容街道中的各种类型活动,增强街道吸引力,提高街道两侧土地价值。
智慧街道
智慧整合更新街道设施、增加街道智能设施、将现有设施进行智能改造并整合街道智能设施,提升街道品质与服务水平。增加街道出行辅助、增设智能公交系统、智能慢行、促进智慧出行。
▲ 设计策略分析图
设计成果
总平面图
▲ 北段街道平面图
▲ 南段街道平面图
安全街道
缩短过街距离,增设b1行人过街安全岛,b3缘石拓宽区。并且在人行横道与步行道的衔接上,采用放置缓坡的方法消除高差,满足无障碍通行需求。依据非机动车群体空间特征,延续非机动车道,促成连续通畅的通行网络:设置b2非机动车等待区、b4非机动车转弯道,保障非机动车群体骑行环境,满足其安全需求。
增设b8街道抬升减速带,减除高差并保持人行道高差持续,同时减缓街巷与街道交叉口会车车速,斑马线的处理上选择了b9抬升整体斑马线至人行道标高,进一步提高行人过街舒适性。在公交港湾的设计上采取非机动车绕行,于非机动车道上增设b10减速带抬升标高,并设置非机动车道斑马线。
▲ 安全街道改造点
绿色街道
行道树池采用的无底形树池过滤井,并结合路缘石开口进行设置,以便于快速排水,以及过滤雨水,降低暴雨带来的雨水径流峰值。雨水经过树池的渗透进入底部暗渠,雨水通过暗渠输送到更大的滞留系统中以进行二次处理。
人行道区域的地下砂床主要功能过滤和吸附来自第一波雨水内的污染物。当水流经过过滤床时,径流量和径流速度得以减缓,从而减少降雨峰值的排放量。植草湿沟通过植物根系以及碎石层用来减缓暴雨径流量以及径流速度,并且形成微型湿地,在暴雨时形成城市河流,缓解城市排水排洪压力。
▲ 绿色街道改造点
活力街道
依据街边建筑属性的不同以及人们一天中活动热点的不同,在街道中设置影响力大小不同的活力节点,吸引人们出行与活动,并且在节点设计中保障弱势群体对于街道设施的使用,采用集约用地,设施便利理念,并在街道中分别设置公共艺术点(雕塑、公共艺术展示架、公共艺术表演点)提升街道品质,再者通过丰富街道中植物色彩与种类,达到丰富行人在街道中的五感体验。
▲ 活力街道设施分析
智慧街道
依托现代网络,智慧街道带包含出行辅助、安全保障、生活便利三大块,出行辅助(智能公交站台、智能停车带、电子信息查询与智慧导视系统),安全保障(覆盖全街道的智能安全监控系统、环境监测系统、智慧照明系统),生活便利(功能集合的智能报刊亭、智慧垃圾箱、无人售卖空间站、多杆合一)。智能家具未来5G生活中都将接入物联网、城市一体化信息智能平台。
▲ 智慧街道交互分析
效果展示
本方案通过前期对街道的调研发现街道内部存在多种安全性,缺乏街道活力的现状问题。总结现状问题,分析问题源头,结合市民需求以及完整街道理念,削减车道,将街道空间归还行人所有。围绕基地打造四条街道功能带:稳静安全街道带、可持续绿色街道带、活力街区活动带、智能家具设施带。通过四条街道功能带,集合功能、集约用地、利用海绵城市手段与街道绿地的结合以及未来智能家具的加入为市民打造一条活力、绿色、安全、智能便捷的综合街道,完整街道。
▲ 南段街道效果图
▲ 北段街道交叉口效果图
作者
刘子豪
郑州轻工业大学
2020 LA先锋奖获奖学生
版权声明:本文由作者于景观中国网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景观中国网立场。如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稿,需注明“文章来源:景观中国网”。如有侵权,请与发布者或我们联系。
投稿邮箱:info@landscape.cn
项目咨询:18510568018(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