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山湖湿地公园 | AECOM
-
项目名称:2015 ASLA通用设计类荣誉奖:微山湖湿地公园
-
项目地点:山东
-
设计公司:AECOM 
“治理空气不是我们的专长,但如果是水体修复,景观设计师当仁不让。”
——2015年评审委员会
项目陈述
微山湖湿地公园为大型公园的设计提供一个新范例,该项目在快速的社会发展中平衡水体修复、湿地保护和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该区域是亚洲最大的湖泊湿地,多年来因农业和水产养殖业表现不佳而日渐衰退。设计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恢复这一重要的地区性生态湿地的水质和环境。公园将一片乡野湿地转变成科学教育、生态旅游重要目的地,促进了相邻城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有助于中国工程浩大的“南水北调”项目沿线水路的环境保护。公园项目竣工之后,之前鲜见的当地野生动植物再度回归故里,这充分证明了修复后的水体、生态系统和栖息地的健康状态。
△ 总平面图和区位图
项目说明
区位与背景:
湿地公园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南部,是中国南水北调工程东线的一部分,后者这一耗费数十年打造的基建工程竣工之后将为中国北部带来可靠的水源供给。基地远离主要的经济中心,同邻近城区的交通连系受到很大限制,同时缺少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该区域的生态和环境条件也相对没有受到干扰,但与更广大区域的生态联系状况不佳,基地内农业活动也导致了某些区域严重的环境污染。这里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化的生态环境,但景观特征相对模糊。
2008年,团队受当地政府委托为湿地公园提供一个旅游开发及环境保护的总体规划和景观设计方案。景观规划覆盖的面积约40平方千米,第一阶段的设计面积约2000公顷。项目于2010年5月动工,预计花费4200万美元(约2.6亿人民币)。微山湖湿地公园的第一阶段于2013年5月完工并向公众开放。同年在中国国家林业局和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性投票活动中被选为中国最具魅力湿地之一。
设计、分析与规划:
总体规划师、环境规划师、生态学家、经济学家和建筑师组成的跨学科团队在景观设计师的领导下,为中国该地区设计规划出一座公园用地的新范例。鉴于基地的复杂性和脆弱的生态条件,团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实地勘测和评估以了解基地条件,之后推出适宜的策略和综合性的总体规划。项目的实现分为以下几个循序渐进的阶段:
1.对基地及邻近区域的生态资源、栖息地、水文、规划和发展策略、文化特征和空间形制进行分析;
2.设置项目愿景与定位;划定生态保护区、生态修复区和野生生物栖息地;
3.制定经济开发、生态保护、景观和建筑设计策略;
4.制定总体规划和发展导则;
5.同利益相关者沟通,包括政府部门和群众代表;
6.沟通过后对愿景进行设计修正;
7.设计深化并整理成文件;
8.在建造过程中做好协调工作。
公园的设计将综合性规划、自然保护和生态系统管理结合起来,将现有生态资源的潜力最大化,同时取得运作上的灵活性。通过在不同尺度中,使用微创的设计策略融入当地文化元素,设计团队塑造了当地人口中的“北方诗意的湿地”,彰显本土景观和文化特色,让感官愉悦与可持续性低碳发展并驾齐驱。其结果是一个美丽的、极具吸引力的公园,它艺术性地将水道改善、生态保护、栖息地修复和旅游开发融为一体。
5个景观分区:
5个景观分区拟定的统一原则与各自的生态功能有关,分别是核心保护区、自然修复区、限定人流活动区、地产开发区和一个受到保护的乡村社区。此外,设计师还建造了几个全新的和修复后的栖息地:一个人工湿地、河岸湿地、永久性淡水沼泽、公园用地、草场、修复后的自然湿地、鱼塘、农田以及一个水泽开发区。
优化水资源管理:
微山湖高洪水位和季节性水位波动较大的现状影响了基地的水文系统,这为景观设计带来了极大挑战。水系设计要仔细考虑地形、水池和河道构造的现状,打造高度防洪的水系网以及畅通无阻的水脉联系。为了优化水环境,在进出口处设置净水湿地,以确保流入和流出的水都是高度清洁的。与此同时,植入最好的雨水管理系统,最大化地控制和移除表面径流带来的潜在污染。
利用当地植被修复湿地:
在分析环境现状,如水体、植被和地形以及未来人类活动可能带来的污染之后,在高度易污染的区建立湿地净化系统,以确保水的洁净。当地植被打造而成的多结构湿地,既优化了净化效果,又提升了景观质量。
多种野生动植物栖息地:
方案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建立一个生态栖息地网络,首先塑造一处核心栖息地,来锁定周围具有新兴生态价值的栖息地。设计团队创造了多种栖息地(林地、农田和湿地)来优化河岸生态系统,增加和增强动物多样性。人们有望在将来观测到当地典型的水鸟,如鹳形目、鹤形目和雁形目。而现在已经能够看到一些鸟类的筑巢行为,这激发了游客来此寻求新鲜体验和生态教育价值的欲望。
微创材料:
木架构成的观鸟走廊绵延在整个湿地当中。设计师将这些木制和铁制的轻型结构低调地放置在景观之中,使其对区域的干扰降至最低。基地内新建的软土护壁由现成的柳条和遗留下来的杨树桩建造而成。包覆着木桩的枝条生根发芽之后能够固定周围的土壤层。电动车道和主要的人行道都由渗透性能极好的碎石路面铺就;独立的小型服务设施通过太阳能和风能设备为满足自身的照明需要提供电力。
无车旅游胜地:
方案严格控制进入公园的车辆。所有游客用车必须通过现有的、与度假区和保护区相分离的道路停置在公园外,将对栖息地的影响降至最低。公园里大部分的道路都有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并提供水上交通工具。道路和水上交通系统构成双回路,作为南北区各自的主要交通模式,可组成不同的换乘组合。因为一些景点只能在船上观看,所以机动车道主要位于主功能区附近。总而言之,方案修正和优化了现有路网,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
增强植物多样性:
设计师通过改善现有相对低矮的土生植被的多样性、减少区域水体中外来藻类植物的入侵,来保护和优化包括水体、湿地和森林等栖息地;在森林和湿地修复中种植本土植物,进一步提高植被的生态价值。多样化的植被结构(包含树、灌木和草地)有利于塑造四季变化的绿色景观,丰富公园的自然多样性。
可持续建筑:
游客中心及剩余部分的设计都采用绿色屋顶,其形式顺应下坡的地形,塑造出平顶山式的雨水花园,屋顶雨水在这里收集起来,经过处理,流入当地石材砌筑而成的墙体基部的水道中,从而汇入水体。小型独立的服务设施全部使用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来满足自身的照明。
△ 原始的基地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化的生态环境,但景观特征相对模糊。生态和环境条件相对没有受到干扰,但基地内农业活动已经导致了某些区域严重的环境污染。
△ 水处理及教育湿地系统
△ 经过人工湿地的处理,水重新汇入微山湖。微山湖的无边荷景广为人知
△ 甄选当地湿地植物物种用于不同区域,通过水体分流提升水质,塑造可持续的、健康的湖泊栖息地
△ 通过分层和多样性种植营造四季变换的景观特色。通过增加本土动植物群,该区域已经被恢复成一处生机勃勃的、适用于室外科学教育的景观。
△ 竣工后的湿地面积达到200公顷。最高效的时期,化学需氧量消除率估计可达百分之50,磷消除率接近百分之60,氨消除率高达百分之65。
△ 设计师将观鸟走廊同环境揉为一体,降低人行交通对鸟类栖息地和鸟类活动的影响。
△ 木栈路网和观景平台贯穿整个基地,为游客营造了多样而丰富的在芦苇地和杨树丛之间穿梭的景观体验。
△ 木甲板使用产自当地的材料,这是该项目微创设计策略的一部分。
△ 水质变好了,人们可以在湖中游泳了。
△ 诸如太阳能、风能之类的绿色能源被用来为包括科学监测设备在内的公园服务设施提供电力。
△ 微山湖的荷对当地文化和经济来说具有重要意义。这座专门委托设计师设计的当代雕塑是公园入口的标志。
△ 重新建成的“有机”护壁所使用的材料是基地内的柳枝和杨树桩。来年春天,盘覆在木桩四周的柳枝生根发芽,起到固定周围土壤的作用。
△ 经人工湿地处理后的湖水适宜人们在其中嬉戏。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投稿邮箱:contact@landscape.cn
项目咨询:18510568018(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