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村乡戏——江西夏木塘村乡村复合小剧场景观装置设计 | 同济大学
“趣村乡戏”是同济大学代表队参加“2018第三届国际高校建造大赛”的设计作品。在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此次大赛在江西省万安县夏木塘村举办,以“趣村”为主题,意在思考如何“让乡村更有趣”,采用针灸的手法,通过设计对乡村小的场所进行激活,进而激发整个夏木塘村的活力。
▼剧场外观
同济大学团队从露天小剧场的策划概念出发,基地选择可眺望远山田野,却因公共设施欠缺而无人使用的公共空间。将剧场这种经典的建筑学空间原型作为引发乡村公共生活的“趣”点,探索剧场的空间模式与乡村公共行为效应的多种可能型,激发乡村公共生活和交流的潜力。配合灯光设计,剧场的独特空间模式下可以策划或自发形成多种功能,产生诸如观演、游戏、餐饮、放映、展览等多功能复合空间。
▼剧场中的不同活动策划
▼夕阳下的剧场
▼剧场夜景
建造上,采用当地速生竹材。利用天然竹片的抗弯特性,主结构根据欧拉弹性线(Eider elastic line)原理,即弹性直杆受压的大变形(当轴向压力超过欧拉临界载荷时的弯曲形式),使竹片弹性起拱,两端节点采用活动铰接固定;次结构以连接两点的曲面最短距离为逻辑进行编织,并以编织密度的变化暗示内外层空间联系的疏密程度,完成整体形态生成。
▼弯曲的竹片形成剧场空间
根据基地现状的人流动向,通过结构点位的位移形成开口,引导人流进入,高区成人寻声而至,低区小朋友可自由穿行。再结合声光控制系统,加入交互式体验,并配以太阳能地灯和喷雾降温装置,改善场地微气候,营造舞台意境。
▼形态生成过程
整个设计和施工将传统的竹子和传统建筑加工与参数化设计相结合,为乡村剧院提供更现代,更轻便的解决方案。在数字化设计和数字化建造不断影响建筑学的背景下,我们探索数字化设计和传统竹材加工技艺的结合,焕发出传统材料新的设计潜能。
▼传统的竹片加工过程
▼采用传统技术施工
弹力线可以形成空间, 不同的空间尺度,对应不同的展示方式。当高度、水平跨度和竹片长度中的一个值固定时,其他两个数值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这让设计和制造产生确定性。
▼弹力线与人体尺度
不同弹力线角度不同,设计采用可以自由旋转的活动铰链固定,解决了如何调整角度这一复杂的问题。
▼节点细部
竹片上共安装了130条LED灯带,经过调试后,在传感器的作用下可根据音乐节奏控制灯光变化,灯光秀本身即可成为剧场的节目之一,并可提供一种交互式体验。
▼竹片上的灯带
剧场中心区域采用竹片密铺,内插8枚太阳能地灯,不需要额外供电,即可用作舞台基础照明。环形混凝土地面内铺设有荧光石,入夜,当灯光关闭以后,即可呈现满地繁星的动人场景。
▼混有荧光石的混凝土地面,如同满地繁星
▼儿童在剧场中游憩
▼平面图
▼剖面图
▼地面节点详图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建筑学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投稿邮箱:contact@landscape.cn
项目咨询:18510568018(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