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看设计   /  景观  /  正文

2018LA先锋奖:缝合——巴比伦贫民窟边界开放空间重构计划

全国高校景观设计毕业作品展 2018-11-15
原创
  • 项目名称:
    缝合——巴比伦贫民窟边界开放空间重构计划
  • 项目地点:
    巴西里约热内卢巴比伦贫民窟
  • 设计公司:
  • 所获奖项:
    2018LA先锋奖景观设计奖

参赛作者:李丰婧 曾尔力 黎雯静 

指导老师:董禹

所在学校:哈尔滨工业大学

评委推荐意见1:
结构、空间和内容很好的将巴比伦贫民窟缝合,是系统建设和重构的力量,设计让其世界变得有希望和美好。

评委推荐意见2:
关注社会问题,场地理解充分、设计策略恰当、目标明确、表达系统完整、空间布局充分结合现状系统手法因地制宜,功能合理,图面表达清晰,设计有创意。

LAF00766_Z01.jpg

▲ 少海区位及概况简介,历史洪水及损失情况,以及少海现状图片及情况LAF00766_Z02.jpg

▲ 少海周边的民居和渔业分布,内部的场地状况,以及周边的交通等。场地的生态能量分布和总体的措施图解LAF00766_Z03.jpg

▲ 场地的问题、措施以及有关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的总体流程图LAF00766_Z04.jpg

▲ 设计入水口处的总平面图和水文冲击的演变LAF00766_Z05.jpg

▲ 场地的主要的六种生态层次和生态坝的设计层次以及植物生长的演变LAF00766_Z06.jpg

▲ 景观建筑的设计概念,两种生态浮岛的设计形式以及整体的分层设计层次LAF00766_Z07.jpg

▲ 三种不同降水量时的水位情况示意图LAF00766_Z08.jpg

▲ 湿地区域的主要动植物分布图LAF00766_Z09.jpg

▲ 透视图1LAF00766_Z10.jpg

▲ 透视图2

设计说明:

背景介绍

过去五十年里,贫民窟数量激增,已经成为世界性社会问题。贫民窟居民来自从农村涌入城市的贫民和无家可归的穷人,他们大都处于贫困线,他们被围墙与城市隔离,被城市的发展边缘化享受不到作为公民应享有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贫民窟内部人口不断增加,贫困人口们通过非正规住所在城市中勉强挣扎糊口,内部居住、出行、卫生、教育等各方面条件异常恶劣。贫民窟体现了当代人居发展所面临的两大挑战:快速城市化和和城市化带来的贫困。这种问题在发展中和不发达国家尤其普遍。

当下,景观建筑设计作为景观介入和改造城市的功能已超越城市领域并扩展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我们将关注点聚焦于贫民窟问题最突出,也最具有重塑潜力的贫民窟边界区域。我们尝试重构贫民窟边界开放空间,打破贫民窟与城市间文化、地理、经济等方面的隔阂,提出可行的发展模式,从景观视角回应贫民窟问题,希望借助景观的力量解决错综复杂的社会空间关系和社会公平的问题。

基地现状

我们选取的场地为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巴比伦贫民窟。它位于巴西里约热内卢东南角的一处山坡上,面朝海滩,与著名景点基督山仅一山之隔。

场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处边界的围墙导致贫民窟与城市的隔离,贫民窟与外部普通居民间存在着严重的隔阂界限;场地破碎、无连通性,可进入性差,形成了城市中的灰色地带;同时场地内部与周边城市产业脱节,无法激发活力。

边界开发策略

本方案引入景观生态学中“源”“汇”“通道”“屏障”的概念

源——手工产业

由于景观边界两侧物质和能量水平具有显著差异,导致生态流自景观边界向相邻景观单元的净流动,起到源的作用。

贫民窟拥有富裕劳动力,发达区拥有较为充足的资本,在边界介入新型手工业态,贫民输出劳动力和物品,发达区输出资本,可以促进资源互换,有机增加贫民区居民收入。

汇——活动空间

景观边界具有吸收和聚集生态流的功能。

足球、桑巴舞是双方共同的文化,儿童玩耍、休闲娱乐是双方共同的日常需求,在边界创造丰富的活动空间,如球场、音乐广场、儿童游戏场等,可以促进人的聚集的交流。

通道——交通体系

生态系统或景观单元间的生态流(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物种流)流动的通道。

由于围墙、道路和地形上的隔阂,贫民窟与外部普通居民间存在着严重的隔阂界限。场地破碎、无连通性,可进入性差,形成了城市中的灰色地带。方案打造立体交通体系,以联通的横向和竖向道路打通双方的联系,并提供多样的通行体验

屏障——生态护坡

在景观单元之间的生态流的流动中,景观边界使一些组分顺利通过,而另一些组分则受到阻碍起着过滤作用

在边界区域,存在滑坡和泥石流的隐患。方案通过绿色隔沟和石笼固坡等方式建造生态护坡,构建防护滑坡的屏障。

贫民窟内部改造策略

贫民窟内部改造的目的是为了形成支撑边界业态和空间发展的复合体系。

顶界面开发

贫民窟棚户区四周为已建设用地和较难利用的山地,棚户区建筑高度一般为一到二层,有垂直向上发展的空间;同时,贫民窟房子自由生长,分布不规律,中间易形成无法利用的死角空间,为激活点置入创造了机会。

方案设计了适宜贫民窟居民快速搭建的架子装置,这些装置将成为边界手工作坊和贫民窟内部手工生产、日常活动的场所,激发区域的活力。 

道路系统连接

现有道路受地形影响崎岖,断头路多,未能形成联通的道路网络;同时,场地高差较大,上下台地间物资运输困难。方案设计了高架栈桥,并改造原有废弃的运输小铁轨,形成支撑边界物资交换、业态发展的交通体系。公路运输和轨道运输和外部城市干道的连接接口成为手工加工、展示、体验、贸易的综合商业活动中心。

版权声明:本文由作者于景观中国网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景观中国网立场。如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稿,需注明“文章来源:景观中国网”。如有侵权,请与发布者或我们联系。
投稿邮箱:
contact@landscape.cn
项目咨询:18510568018(微信同号)

2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