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志刚:北京与世界城市经济发展差距悬殊
白志刚
■ 对话人物
白志刚
北京市社科院外国问题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北京市社科院“北京与世界城市发展阶段性特征比较”课题组组长。
跻身世界城市,北京还有30年的差距。近期,北京市社科院将出版“2010年—2011年北京社会发展”、“北京城乡发展”两部蓝皮书,书中详细分析北京与伦敦、纽约、东京等世界城市的差距,首次用量化指标分析了北京与世界城市的差距。
30年的差距是如何算出来的,差距体现在哪些方面?北京市社科院“北京与世界城市发展阶段性特征比较”课题组主笔世界城市相关论述。课题组组长白志刚就分配公平、缩小贫富差距、建设公民社会等北京世界城市的未来之路,接受了新京报记者专访。
记者:北京和纽约等城市30年的差距通过哪几个方面测算得出的?
白志刚:对比北京和纽约等世界城市的四方面数据:经济、社会、文化、设施和环境,北京的总得分是34.02分,而世界城市的平均得分是66.96分,按这个分数差距来估计,北京与世界城市的差距在30年左右,比人们普遍预想的要少一些。
结果表明,建设世界城市,北京现在的最大差距还是在经济方面,经济方面差距较大,社会方面差距明显。至于文化方面,比如博物馆等文化机构、公共图书馆等,差距不大;设施和环境,就是城市方面,差距最小。
经济发展和总量差距最大
记者:也就是说,“经济”和“社会”是北京成为世界城市的两大“短板”,具体体现在哪里?
白志刚:“经济”主要考察了7项指标:全球城市竞争力指数排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占全市比重、证券市场交易量、文化创意产业就业人口、世界500强企业总部数量、国际游客人数。北京得了13.21分,而伦敦、纽约、东京的平均得分是23.5分,是相差最多的一部分。
实际上,北京与世界城市在经济方面的差距,可能比上面的得分差距还要更大些。2010世界城市GDP排名,北京排在第25位,1476亿美元。而排在第五位的巴黎,是6581亿美元。
记者:那么,北京在社会方面,“短板”表现在哪些地方?
白志刚:北京和伦敦、东京、纽约,我们比较分析了7项社会指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年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人均住宅面积、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基尼系数、万辆机动车死亡人数、常住外籍居民比例。
由于经济方面差距大,直接影响了北京在社会方面的表现。比较分析显示,伦敦等世界城市的平均得分是17.11分,北京得7.52分,差距明显。比如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北京是0.35万美元,伦敦等3个世界城市平均3.04万美元,相差近9倍;人均住房面积,北京是28.81平方米,3个世界城市是57.33平方米,北京几乎少了一半。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应大幅提高
记者:收入分配差距和贫富差距,跟伦敦、纽约、东京这些世界城市相比,北京到底有多大?
白志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衡量贫富差距的一项重要指标。北京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每个家庭每月139.52美元,只占到平均“家庭可支配收入”的18.4%。可3个世界城市,这个比例是33.65%,北京低了15个百分点。所以,为了缩小贫富差距,北京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应该有大幅度的提高。
“基尼系数”是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北京的“基尼系数”是0.22,3个世界城市的平均“基尼系数”为0.33。看上去,这个指标,北京比3个世界城市都低,但客观地说,北京的收入分配差距还是相当大的,对此政府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进行调节,这样才可以维护社会公平,和谐稳定。
记者:分配公平和贫富差距,其他世界城市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白志刚:当前,北京社会阶层利益关系协调的重点,是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注意公平问题。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具有某种程度的收入分配“逆向滑动”,由于重视不够或者措施不得力,反而使贫富差距拉大。
例如“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的速度,低于“家庭可支配收入”提高的速度,差距自然就拉大了。应该参照国际上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家庭平均收入的比例,不断提高保障标准。政府在相关政策的设计安排上,应该采取切实措施,向社会底层倾斜,化解阶层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减少微观层面的利益摩擦。
大城市病是腾飞阶段的通病
记者:现在,北京正面临一些难题,比如人口膨胀、失控,交通严重拥堵等大城市病。很多人认为,北京不宜居,幸福指数低。这是世界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通病”,还是北京才有的现象?
白志刚:外来移民大量涌入,人口大量增加,环境恶化,交通拥堵,住房紧张,这些是世界城市起步阶段的社会特征;人口数量虽然很大,但是增速下降,市区人口向郊区流动,城乡开始融合,工作、生活出现通勤模式,这些是世界城市腾飞阶段的特征。可见,北京已经经历了起步阶段,现在处于腾飞阶段。
建成世界城市,纽约用了100年,伦敦用了127年,东京用了117年。从1978年改革开放算起,走到现在,北京才用了30多年。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等难题,其他世界城市也经历过,只是不像北京,集中爆发。随着北京从世界城市的腾飞阶段,进入保持阶段,这些难题会解决。我刚才说过,这个过程,大约还要40年,也就是到2050年,北京完全可能建成世界城市。
北京金融旅游差距尚明显
记者:接下去的这40年,北京应该特别注意哪些问题?
白志刚: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不再以产业经济作为主导,金融业应成为核心,这是世界城市的一个主要经济特征。建设区域性乃至国际性金融中心,是北京走向世界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现在北京有了全国最大的产权交易所,可是与3个世界城市相比,交易量还是很小。
此外,3个世界城市,旅游都是主导产业,增长迅速。例如纽约,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去年上半年,旅游纳税还是增加了1/4。而北京,从2008年到2010年,旅游外汇收入基本停滞不前,还没有超过2007年的水平。
还有,建设世界城市,北京还要花大力气提高空气洁净程度,彻底整治河流污染问题。根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的统计数字,2008年北京的总悬浮颗粒物为89,而纽约、伦敦和东京分别为21、21和40,北京比这些世界城市在空气质量方面还相差不少。与世界城市相比,目前北京的河流本来就不多,可都已被污染,经过多次整治,但大部分还没有还清,水的质量较差,不能用于农田和绿化灌溉用水,也不能用于景观观赏。
记者:结合北京目前的状况,对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还有哪些建议?
白志刚:北京应该以建设世界城市所具有的包容性,形成城市治理的新模式。培育宽松的公民社会环境、社会组织,加大公民社会建设力度。
纽约拥有非政府和非营利组织1.05万家,十年前,纽约非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收入,就超过了480亿美元,远远超过制造业的收入,占纽约GDP的11.5%。
目前,北京开始重视服务性政府建设,民间组织得到发展,但市民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还不够强,而从另一面说,让市民参与的渠道也不够多,也不够顺畅。
北京应探索公民社会的培育措施,城市治理的新模式。改变全能政府的定位,将一部分职能剥离出来给社会力量,支持民间组织参与社会服务。政府应通过举办听证会、座谈会以及其他有效措施,吸取来自民间的智慧,提高公民民主参与意识,鼓励公民参与市政建设和管理。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