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研究主题是城市中主要服务儿童(但不仅限于儿童)的户外空间。作者结合美国的文化语境,援引了大量实证研究数据,指出了大多数游乐场地应该拥有但正在失去的5种价值:提供冒险体验、提供掌控感、培养执行力、提供交友机会、提供接触大自然和随意玩耍的机会。针对这五大价值,作者结合案例,介绍了儿童活动场可能的改进方式。
本书主要有以下特色:1)将科学和设计进行了充分的结合。2)设计的好坏,是否有客观标准去评定?本书援引了最新的神经科学、行为科学的研究成果,试图给出一定的参考。实证研究的引入,使得本书的理论基础更为可靠。
本书作者与很多优质实践项目背后的设计师或是运营方取得了联系,并进行了大量实地踏查工作。因此,作者能够展示很多项目背后的故事。例如,在本书的第二章,作者介绍了马昆德公园沙坑的案例,详细描述了一个小女孩玩耍的过程。借助作者的描述,读者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小孩子是如何通过在沙坑玩耍学习如何与风险共处的。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本书原版于2014年在美国首次出版。虽然原书是基于美国的文化语境,但书中探讨的很多问题和趋势,与今天的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作者提到:游乐场地能提升商圈影响力,增加其潜在经济价值;住宅开发商把游乐场作为一种营销手段;医疗行业也开始关注游乐。这些现象在今天的中国也正在发生。
本书内容对参与儿童活动场地策划、设计、建设、使用的决策者、设计师、教师和家长等均有启发。读者可通过本书的介绍了解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实际需求,以及户外活动场地如何能服务这些需求。
作者简介
苏珊·G·所罗门(Susan G. Solomon),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艺术史博士,建筑史研究者和专栏作家,现居美国新泽西州。儿童户外游戏空间研究专家,为儿童活动场地设计提供咨询。除本书外,著有《美国游乐场:复兴社区空间》(American Playgrounds: Revitalizing Community Space)等。
译者简介
赵晶,博士,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教授,城乡生态环境北京实验室、美丽中国人居生态环境研究院研究员。《风景园林》杂志副主编,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学术部副部长,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论历史分会委员。
陈智平,高校教师,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
周啸,景观设计师。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景观设计专业硕士,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学士。
张博雅,景观设计师,毕业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