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2024年度《景观设计学》高影响力论文评选结果公示

景观设计学 2025-01-17 来源:景观设计学
2024年度《景观设计学》高影响力论文评选结果公示
图片



为提高学术影响力,促进景观设计行业学术交流,本刊启动了“高影响力论文评选”活动。以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Web of Science引用数据(权重占比80%)和知网引用数据(权重占比20%)为准,结合对文章选题、科学性、创新性、影响力等方面的综合考量,从2022年刊出的全部文章(总第55~60期)中评选出五篇优秀论文,其中,“高影响力研究类论文”两篇,“高影响力应用类论文”两篇,“优秀探索研究项目”一篇,现予公示。公示时间为2025年1月14日至1月20日。名单如下:



高影响力研究类论文



基于脑电实验的虚拟现实环境全景绿视率

对人体愉悦度的影响研究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Panoramic Green View Index of Virtual Reality Environments on Individuals’ Pleasure Level Based on EEG Experiment



聂玮1,贾江旭1,王敉敉1,孙进1,李罡1,2,*

1 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2 美国佛罗里达海湾海岸大学大沼泽地研究中心


图片


内容简介


绿视率是衡量城市品质的重要参考指标。如何通过适宜的绿视率营造良好人居环境,提高人体愉悦度是风景园林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当前绿视率对人体愉悦度的影响仍缺少定量研究。基于全景图测量的全景绿视率可涵盖超出普通二维图像的环境要素,因此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和脑电信号(EEG)数据,探究不同全景绿视率环境下个体愉悦度变化规律。实验通过依次添加灌木、乔木等植被,精准控制预景中的全景绿视率,使其按照0、30%、60%、90%、0的顺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个体愉悦度在初次观看全景绿视率为0的环境时最低,并随全景绿视率增加而提升,全景绿视率为60%时被试愉悦度最高;2)全景绿视率为90%时,被试愉悦度显著下降,部分被试出现恐惧、压抑的情绪特征;3)全景绿视率由90%重新回到0时,被试愉悦度明显提高,主观体感从枯燥、无聊转为开敞、明亮。上述结果表明,当全景绿视率为60%,人体愉悦度可能最佳;过高的全景绿视率可能给人带来压力,并显著降低愉悦度;交替变化的绿视环境可能比单一的环境更能提高游憩愉悦度;绿视率与个体愉悦度之间的复杂性有待深入研究。本研究成果可为户外绿化环境的设计、优化及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引用格式 / PLEASE CITE THIS ARTICLE AS

Nie, W., Jia, J., Wang, M., Sun, J., & Li, G. (2022).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panoramic green view index of virtual reality environments on individuals’ pleasure level based on EEG experiment.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ntiers, 10(2), 36‒51. https://doi.org/10.15302/J-LAF-1-020059




基于网络评论数据分析的

城市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感知研究

Research on the Perception of 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s in Urban Parks via Analyses of Online Comment Data



姜芊孜1,*,王广兴2,梁雪原1,刘娜1

1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2 瑞森新建筑有限公司



图片


内容简介


公园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有益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CES)。地理空间与网络点评数据的融合与挖掘已成为CES感知研究的重要方法,但目前研究多聚焦CES感知类别识别与空间分布,较少关注不同CES类别感知间的关联性。研究以济南市主城区10个典型城市公园为例,爬取旅游网站上用户的公开评论数据,基于内容分析法获取高频CES感知词和感知频率,分析不同城市公园的CES感知异同,并应用FP-关联规则揭示CES感知间的关联性。研究表明:1)审美欣赏、休闲/生态旅游是最易被公众感知到的城市公园CES类别。2)不同城市公园中公众对CES类别的感知存在差异。百花公园与五龙潭中的审美欣赏服务,济南森林公园中的休闲/生态旅游服务,泉城公园、中山公园、华山湖公园与动物园中的教育/知识服务可被公众较好感知。3)城市公园CES感知具有关联性:审美欣赏和休闲/生态旅游服务关联性最强,常与文化遗产、精神/宗教价值、艺术灵感启发等服务被共同感知。研究充实了基于网络评论数据的CES感知实证研究,阐明了城市公园CES公众感知特征,有助于为公园绿地规划设计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对于提升城市公园CES供给与空间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引用格式 / PLEASE CITE THIS ARTICLE AS

Jiang, Q., Wang, G., Liang, X., & Liu, N. (2022). Research on the perception of 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s in urban parks via analyses of online comment data.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ntiers, 10(5), 32‒51. https://doi.org/10.15302/J-LAF-1-020072




高影响力应用类论文



注意力的设计

——眼动追踪技术辅助下的

上海市南京路步行街景观体验研究

Designing Attention

—Research on Landscape Experience Through Eye Tracking in Nanjing Road Pedestrian Mall (Street) in Shanghai



陈奕言1,陈筝1,2,*,杜明3

1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 同济大学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图片


内容简介


为了解人们在商业步行街上的注意力分布情况,理解街道体验相关的视觉认知过程,本研究选择上海市南京路步行街作为实验场地,采用头戴式眼动仪探究参与者自然状态下行走时的注意力关注点,同时结合目的地选择、兴趣点拍照、深度访谈多种实验任务,以激发参与者真实的行为决策。研究采用自动语义分割与人工识别结合的方法,分析并统计各环境要素的眼动兴趣区注视情况,并引入“信息密度”这一眼动新指标(即主观注视比例与客观画面面积占比的比值),以反映环境要素或区域对注意力的吸引程度。研究结果显示,环境要素的信息密度具有差异:外挂店招、建筑入口空间、品牌标识和电子屏幕的信息密度最高,其次是绿化和人群,建筑立面、天空和地面最低。通过对以外挂店招为代表的高信息密度环境要素进行系统性设计,有助于塑造特色鲜明的街道景观体验。此外,研究结果显示,当环境体验与个人经历相关并被赋予情感价值时,容易导致正向的认知判断结果,促进环境吸引力的形成。


本文引用格式 / PLEASE CITE THIS ARTICLE AS

Chen, Y., Chen, Z., & Du, M. (2022). Designing attention—Research on landscape experience through eye tracking in Nanjing Road Pedestrian Mall (Street) in Shanghai.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ntiers, 10(2), 52‒70. https://doi.org/10.15302/J-LAF-1-020064




为知识工作者创造恢复性邻近绿地:

理论机制、场地评价标准与设计导则

Research on Evaluation anCreating Restorative Nearby Green Spaces for Knowledge Workers:

Theoretical Mechanisms, Site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Design Guidelines



胡雪凌1,2†,刘雪鸣1,2†,李嘉立1,2,姜斌1,2,*

1 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城市环境与人类健康实验室

2 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园境建筑学部



图片


内容简介


知识工作者推动了当代城市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但他们往往由于久坐的工作状态、长期的高强度脑力劳动,以及高度职业竞争,而心理及生理健康状况堪忧。因此,为知识工作者提供高质量恢复性邻近绿地以促进他们的健康和福祉已成为一项紧迫的重要需求。尽管许多研究已经证明邻近绿地具有多重健康效益,但这些学术理论和研究证据并不足以有效地为相关规划和设计实践提供指导。本研究通过综合性文献研究,归纳总结出能体现工作场所邻近绿地所带来健康效益的四个理论机制:1)减轻压力;2)恢复注意力和提升景观偏好;3)促进体力活动;4)丰富感官体验。而后,本文确定了可以提高知识工作者健康和福祉的绿地关键环境特征。最后,研发了一套现状场地恢复性能力的评价标准及一系列恢复性邻近绿地设计导则,并为联系跨学科研究与实践提出了一种简明范式。


本文引用格式 / PLEASE CITE THIS ARTICLE AS

Hu, X., Liu, X., Li, J., & Jiang, B. (2022). Creating restorative nearby green spaces for knowledge workers: Theoretical mechanisms, site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design guideline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ntiers, 10(2), 9‒35. https://doi.org/10.15302/J-LAF-1-020063




优秀探索研究项目



迂回发展:

基于景观谱系的老挝北部

后疫情时期生态旅游框架

Development Detours:

Landscape Genealogy Framework for Post-Pandemic Ecotourism in Northern Laos



黄翰霆*

香港大学建筑学院




图片


内容简介

近两年来,老挝的宏观经济深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影响,北部琅南塔省的旅游业也遭受重创,迫切需要制定产业复苏计划以促进长远发展。当地居民对土地价值的认知与近年来老挝正在施行的“以生产力克服贫困”的改革政策会大大消耗这片世代相传的土地,磨灭祖先们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痕迹,最终造成本土社会文化的同质化。“迂回发展”项目基于景观谱系理念提出适应性生态旅游框架,以避免上述本土社会文化的同质化。项目以位于琅南塔省的两个村庄,针对当地典型的九人生态旅游项目定制了两套方案。首先开展多维度考察,记录当地社区居民生存方式与文化思维的变迁。考察发现,这两个村庄居民的生计模式在过去六年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当地文化价值面临巨大威胁。本项目提出通过迂回发展来构建本土韧性,串连上述动态节点、组织游览路线。其中,方案一强调生计间的差异,即“外部差异”:在游览过程中,游客们被分为两组,分别体验不同的生计,而后互相交流分享各自对景观的看法。方案二专为搬迁安置点设计,关注本土价值的延续,即“内部相似性”:在游览中融入民俗文化体验、历史情境展示等活动,唤起人们对本土文化身份的认同,进而更好地展望未来。本文所提出的适应性框架适用于老挝北部的所有村庄,在应用时应遵循各村庄自身的发展历程,以避免社会文化的同质化。


本文引用格式 / PLEASE CITE THIS ARTICLE AS

WONG, B. B. (2022). Development Detours: Landscape genealogy framework for post-pandemic ecotourism in northern Lao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ntiers, 10(2), 90‒99. https://doi.org/10.15302/J-LAF-1-050045




主办单位

高等教育出版社


协办单位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


《景观设计学(中英文)》编辑部联系方式

电话:010-6275 0535

Email: lafrontiers@pku.edu.cn



2025年度《景观设计学》高影响力论文评选活动正式启动,敬请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勿以景观中国编辑版本转载。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投稿邮箱:info@landscape.cn

项目咨询:18510568018(微信同号)

  • 给Ta打个赏

16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