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与美丽国土”大师讲坛回顾 | 单霁翔:文化的力量,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
5月10日下午,应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邀请,中央文史馆特约研究员、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为师生带来北京大学“生态文明与美丽国土”大师讲坛2023年的第二场讲座,讲座主题为“文化的力量,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北京建筑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大玉,中国建设科技集团首席专家、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建筑历史研究所名誉所长陈同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总工程师、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沈磊与中国文物学会 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副会长、秘书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金磊作为特邀对话嘉宾出席本场讲座。讲座由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主持,数万名观众通过线上与线下方式聆听了本场讲座。
俞孔坚主持讲座
讲座开始前,在俞孔坚的陪同下,单霁翔参观了学院大厅展出的科研教学成果、唐亮钢笔画展以及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景观设计学》的办刊成果,对学院的建设与发展表达了认可与鼓励。
单霁翔参观学院展厅
讲座从人类生存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切入,单霁翔通过德国弗尔克林根钢铁厂、奥地利维也纳煤气工厂、美国旧金山老码头与波兰维耶利奇卡盐矿等具体案例,介绍了国外工业遗产风貌保留与活化利用的经验。
随后,单霁翔为大家介绍了中国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情况。单霁翔指出,工业遗产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范畴。古代先辈们的生产劳动在广义上都属于工业遗产的一部分,例如都江堰、芒康纳西乡盐田等。单霁翔生动讲述了大量亲自参与提案或实地调研的遗产保护案例,包括大运河及其沿线生产景观、温州朔门古港遗址、黄石国家工业遗产保护片区、上海江南造船厂、天津大沽口炮台、澳门历史城区、首都钢铁公司、醴陵陶瓷工厂、重庆培陵816地下核工程等,种类丰富、内容详实,引起听众对工业遗产保护的深入思考。
讲座现场
现场氛围热烈
在点评与对谈环节,吕舟基于江南造船厂活化利用的案例进一步提问:如何让工业遗产在今天的城市中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力量?单霁翔从认知观念角度回答了提问,他表示当人们体验到文化遗产为当今生活带来的丰富多彩的经历后,便会热爱文化遗产;历史遗产叠加得越丰厚,城市也将更具积淀与厚度。
吕舟发言
陈同滨将中国工业遗产分为三大阶段,并呼吁年轻一代更多地投入工业遗产的保护与研究之中。张大玉提炼了工业遗产保护中的核心问题——为什么要保、保什么、怎么保,强调要让工业遗产在城市发展中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更好享受生活、体验历史的场所,并表示从讲座中收获了新的思路与启示。
陈同滨发言
张大玉发言
沈磊认为工业遗产是城市文化价值的体现,感谢单霁翔的工作为城市和人民留存记忆。金磊回忆了单霁翔为文化遗产保护所做的两件重要事情,第一件事是单霁翔曾在2006年中国首个文化遗产日时,发起“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活动;第二件事是单霁翔所著的《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一书,为文化遗产保护及城市发展理论带来了重大影响。随后,金磊对讲座中提到的池州案例展开了进一步探讨。
沈磊发言
金磊发言
线上观众也积极参与讨论。其中一名观众提问: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过程中带来的搬迁问题,是否会使城市历史链条断裂?单霁翔指出,北京中轴线是不断生长的中轴线,所申报的正是叠加了丰富历史的中轴线,应以中轴线保护作为重要出发点来做搬迁取舍。吕舟又从文化遗产价值比较角度,结合具体案例进行了补充。现场讨论热烈,学术观点交织碰撞,为听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讲座合影
“生态文明与美丽国土”大师讲坛由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主办,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北京大学校友办公室及中国城科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等单位协办,邀请国内外顶尖的学者、设计师主讲,组织不同领域学者对谈交流,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办的系列学术讲座。2023年恰逢北京大学125周年校庆,大师讲坛作为学院举办的校庆系列活动之一,将继续举办高水平的讲座活动,赓续北大学术精神,促进学术进步。
撰稿 | 张謦文
编辑 | 朱亮亮
摄影 | 马哲
讲座直播回放:LAC景观网视频号
点击链接中直播卡片观看回放:https://mp.weixin.qq.com/s/xL4BlU4Ae4hX6btnlkfB_Q
讲座预告及嘉宾介绍:http://www.landscape.cn/event/2538.html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勿以景观中国编辑版本转载。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投稿邮箱:info@landscape.cn
项目咨询:18510568018(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