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户外场地设计及行业规范论坛内容整理
我们的思考
孩子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活动场地?
什么是好的儿童场地设计?
如果你已经在做儿童场地设计了,你真的了解孩子的需求吗?
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身体发育期,对儿童场地的需求有什么不同?
场地安全、孩子的自由探索与家长的过度保护之间的边界能分清吗?
儿童场地设计的国家规范是如何指导设计的?
主持人开场说明
随着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理念的提出,未来我们各个城市中大量的存量空间将会建设和改造成儿童活动场地,我们生活的社区、公园、街道等公共活动场所也会逐步向儿童友好的方向去改进,“为儿童设计”这个领域已成为广大设计师需要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的领域。从商业项目运营的角度来看,和儿童相关的业态目前也是文旅地产行业最大的热点,这意味着非常多的机会和挑战。
儿童友好环境研究与设计
董楠楠老师从项目实践和理论研究两个方面介绍了儿童友好环境的研究与设计。
洛嘉的文旅一体化实践
李方悦老师从她和洛嘉的渊源讲起,出于一个母亲对孩子的快乐与成长的关注,她着眼于儿童活动空间的景观设计,创立了洛嘉儿童品牌。经过不断的发展,如今洛嘉有了一个新目标,就是为大众而设计、挑战成本极限,让更多的孩子可以使用洛嘉儿童设计的场地,为孩子带来可持续的家门口的快乐。在这个过程中,一个能将各方力量结合起来的好的商业模式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接着,方悦总介绍了洛嘉的三个案例。
在唐山皮影主题乐园设计之初,洛嘉团队通过对皮影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发现皮影是一个立体主义的艺术,实际上也是解构的艺术。同时正因为唐山有很多伤痛的记忆,它更要往前走。于是,“舞动的皮影,行进的唐山”和“最古老的动漫、最时尚的皮影”就成为了这个亲子主题乐园的设计理念,这其中也体现了对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乌镇横港国际艺术村的设计过程中,洛嘉团队在基本农田的基础上为孩子们打造了很多因地制宜的教育主题的花园,让这里成为孩子们能够停留并接受教育的自然课堂。这个项目获得了乌镇市场的支持和认可,开放后每到五六月期间总是人气很高,这里也为乌镇增添了非常多的活力。
在深圳文博会中展出的3D打印的兔兔山乐园,则是一次艺术结合科技的实践。兔兔山乐园占地大小30平米,由30台机器同时操作打造而成,通过旋转交织的三围空间模拟洞穴,幻化成小孩子们攀爬、滑梯、钻洞的乐园。设计师团队在组装和调试的过程中,自己也会参与进去,感受其中的乐趣。
方悦总认为,我们设计师不仅要创意设计,也要创意制造,要为让孩子们感到快乐而去做各种努力与实践,因为这是一个快乐的事业,也是一个有极大发展前景的事业,值得我们全身心投入。
《儿童户外游憩场地设计导则》编写历程
季冬兰老师谈到一开始产生编制《儿童户外游憩场地设计导则》的想法,是来源于一次对自己作为风景园林设计师,能通过设计给孩子们带来什么样的安全的活动场所的思考。
虽然近年来儿童游憩空间数量不断增加,但我国游憩场地设施类型及功能单一、缺乏创新和创意、场地自然性低、安全性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相应的服务设施缺乏是主要问题。然而,目前国内针对单项产品、材料的安全有标准,对于设计场地的安全却偶有条款式要求,这都是在未来设计中需要得到进一步改善的地方。因此,冬兰老师认为一个儿童户外游戏空间设计标准的制定势必将优化未来的设计。
经过讨论、申报等一系列的过程,一直到2019年6月,由各设计院、高校和专家团队等13家单位共同开展的导则编写工作才真正开始,这么高的社会参与度,在导则编制的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历经3次专业论坛和2次集中调研,导则从今年5月开始公开征集意见,目前已进入修改完善阶段。
冬兰老师介绍,这本导则分为12个部分,适用于0~15岁年龄段,主要针对公共场所的游憩场地,重点关注儿童游憩安全、儿童游憩舒适度和获得感,其中安全设计还在3.3安全环保要求中进行了单独说明。导则对游乐缓冲区域、跌倒区域、跌落高度等大家鲜有关注的术语进行了强调,并从阳光通风到植物配置、标识系统等各方面均提出了要求。
冬兰老师认为,设计师应关注儿童活动空间的场地营造,真正发现孩子的需要,并将其融入到设计中。
欧盟儿童场地设计,建造及使用
边皓宁老师重点解析了德国及欧盟国家儿童场所设计的一系列详细规范、经典案例和实际操作过程中从设计、建造到使用环节的核心要求和内在逻辑,并结合国内儿童场所设计运营的发展现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观点一:中国儿童场所设计的未来趋势必然是着眼于量与质二者的同时提升。对比而言,中国目前现有的儿童活动场地数量远远落后于德国及欧洲一些先进国家,这与我们庞大的儿童数量是不匹配的;另一方面,国内儿童活动场地的设计还停留在摸索阶段,缺乏完善的行业设计规范作为指导和依据,造成潜在的儿童活动场地的安全隐患,并且对于国内儿童场所设计者的成长、场所的品质保证都是不利的。
观点二:对于德国和欧洲先进儿童场所设计的借鉴,观其表面不如解其规则。除了设计中的“形式”和“主题”,我们更应该首先了解那些优秀儿童场所设计背后的逻辑——儿童场所的出发点是尊重儿童的天性,满足儿童身心发展诉求,将自然教育融入场地、在玩耍中促进儿童的运动发展、认知发展和社交发展;再者,对于儿童来说,安全永远都应该是一个合格的儿童活动场所应该优先保证的内容,而“绝对的安全”并不存在,把握“安全-挑战”的平衡,是塑造一个高品质、受欢迎的儿童场所的关键之一。
观点三:对德国和欧洲相关规范的参考,我们应该有更全面、更体系化的了解和分析——从其各层级的架构和主要内容,到从规划阶段、建造阶段直至使用阶段的全流程,是一个高度民主、规范、综合、有序的体系,儿童场地不仅仅是设置了游戏器具的场所,儿童场地的安全也远远不仅是器具的安全,而是一个行业从前端到后端,再到使用维护周期中所有对于儿童活动、发展诉求和安全的综合考虑和保障。
最后,让孩子能够真正自由安全地认识和探索周边的世界、了解自我,是我们成人为未来的世界所需要考虑和为之努力的目标。
从场地到产品,从功能到体验
作为儿童设计细分领域中的创业设计团队,王钰溶介绍了团队在推动儿童无动力场地的原创设计与安全规范应用上进行不断摸索和测试,全面研究欧洲的游乐无动力设计标准,并将其运用到场地设计中去,到目前已形成初具规模的儿童游乐场地设计、游乐设备研发、设备深化设计及定制生产等一站式服务平台,并进行了地产项目中儿童活动场地模块化设计案例的分享。
这个项目已有成品游乐设备,但需要设计有特色的模块化儿童活动场地产品,并将其应用于全国各地各类不同等级的住宅产品中去。设计团队首先通过儿童活动场地调研,确定了更高质的家庭陪伴、更美好的成长记忆、更全面的社群共融三大设计目标。
首先,他们提出将成人的可进入性及必要的看护范围作为一个设计重点,丰富家长和孩子的互动式游戏体验,提高陪伴质量,创造寓教于乐的记忆性空间。并基于具体的儿童敏感期的游乐类型梳理,通过预留空间多人使用、设计游戏多人参与、角色扮演自由发挥等方式,鼓励社群参与,让孩子们能够相互陪伴。
在细节上面,设计团队通过儿童人体工学完成儿童身高与设施尺度配置,进行市场材料规格摸排,生产加工普适设计,以及给出游乐专用零部件的参考表等,以此来保证细节安全。
考虑不同年龄段儿童的使用需求,设计团队在功能及动线分析的基础上,设置了两个年龄段的儿童活动区域,结合游乐设备和服务设施的配置,将场地内容模块化,分为地形游乐、游乐设施、服务设施三大板块,并根据场地特性配备不同的模块内容。
听众问答
Q : 请问在实际项目中,我们应如何在平衡场地设施的规范、质量和使用者体验的同时,满足商业成本运营的诉求?
李方悦 : 在儿童活动设施项目中,平衡永远都是很有难度的一个话题,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创意、品质、成本以及时间等方面,这对我们设计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必须始终坚持的是儿童活动设施的安全底线,在此基础上再去提供趣味和挑战,同时也要注意在满足成本的前提下把控品质。这需要我们在规划管理和控制过程中,设立多重目标而不是单一目标,不断推进沟通协调,这是一项系统性的相互促进的工作。
Q : 请问在实际项目中,我们应如何在平衡场地设施的规范、质量和使用者体验的同时,满足商业成本运营的诉求?
王钰溶 : 这方面的项目目前主要是由房地产开发商来主导,有的开发商甚至已经在儿童活动场地方面做到非常细致。他们每年通过物业开展调查,产品部门收集数据,然后进行新一版本的产品迭代和研发打磨。而我们设计师的职责就是辅助开发商完成这一工作,除了社区本身的建造条件、气候等因素以外,还要考虑后期维护管理的投入、应用场景是否受欢迎等,将社区的模块化产品和开发商的社区服务产品结合在一起。
Q : 请问在德国,儿童活动场地项目的建设是由政府、公共机构主导,还是由私人开发商来进行投资?投资模式是怎样的呢?
边皓宁 : 资金来源是多渠道的,但大部分还是由政府作为主要投资方。除此以外,会有一些其他的经费来源作为补充。例如校园项目会涉及到家长集资,公益事业的赞助方则会考虑邀请一些木材或家具厂家等来共同赞助,而运营、维护、安全检测等方面的费用,则主要是由建造方和运营方自己去承担。
Q : 未来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保障导则的落地?如何在安全、品质和项目工期等现实因素中取得平衡?
季冬兰 :作为国企背景,我们设计院完成了很多政府项目,这些项目对时间节点的要求很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去现场的频率是很高的,争取在现场就把大部分的细节问题给优化掉。同时,我们也在考虑EPC这种新的模式,通过设计后置和工程前置是否能使设计和施工更好地互相融合。对于我们如何与长线结合,如何在场地中留白,如何同业主不断地磋商磨合等细节问题,我也还在思考当中,希望大家能够一起去寻找答案。
扫码获得论坛完整高清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