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新世纪的召唤:生命科学园“破壳”而出

景观物语 2020-10-29 来源:中关村生命科学院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背后的故事

美国《连线》杂志上一篇题为《长期繁荣:未来的历史,1980-2020》的长文中写道:全球经济将在从未有过的规模上开始繁荣,世界经济将每12年翻一番。长期繁荣由以下5类技术推动:个人计算机、电信、生物技术、超微技术、可替代能源等。

“新经济”成为一系列新技术革命的代名词。这股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势不可当的狂潮。中国能否借这股大势有所作为呢?



亮出“中关村”品牌

1999年8月23日,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继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后,备受瞩目的一场科技盛会。《人民日报》报道了此次大会的焦点:“走有中国特色技术跨越的道路。”

会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的发布,宣告中国将全面优化科技力量布局和科技资源配置,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和机制。

北京、上海、广州等一批走在改革开放前列的城市,敏锐地捕捉到了转型发展的契机。彼时,新兴的经济发展形式——科技工业园区就成为最好的实践载体。

此时的中关村,拥有一个充满历史感的名称——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它是我国首个试验性探索建设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

1998年底,北京市提出发展“首都经济”的新思路,努力从管理、政策、投资等方面向高新技术产业倾斜,中关村的再建设成为发展首都经济的最佳抓手。这一思路恰恰与国家所提的“集中力量建设中关村”的想法不谋而合。

改革的进度表再一次摆在中关村面前。

1999年4月24日,北京市政府和科技部将“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请示报告递到了国务院。

图片1.png 

5月底,国务院召开的一次会议做出了一个重要决策:下个世纪,中国将亮出“中关村”品牌!在请示报告提交后的第41天,北京市政府与科技部收到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请示》的批复,同意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自此,“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试验区”升级为“中关村科技园区”,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区。

中关村是北京的中关村,是全国的中关村,也将是世界的中关村!                      

倚重高科技园区发展高技术产业,已成为世界多国经济发展手段之一。中国也加入进来——“21世纪中国知识经济的发展必将从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开始”。

为了让中关村更快成长,一幅庞大的建设蓝图迅速出炉:包括100平方公里的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1.8平方公里的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和2平方公里的永丰工业中试基地,以及正在开发的约0.5平方公里的中关村西区。

这片已经冲破传统地理意义的区域,即将打造以软件产业、信息服务和信息制造业为代表的特色产业;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新材料和环保等产业也将悉数登场。

进入新世纪的开局之年,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蓝图宏大而清晰:以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为龙头,带动和促进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环保等五大新兴产业发展。

1999年11月,北京科技园区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科建)成立,负责中关村科技园区内一级土地开发及基础设施建设,还肩负对旗下科技园区的运营管理工作。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呼之欲出

西半壁店村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北方村庄。当时,这个村庄为何会成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选址的重点“考察者”呢?只要抬眼向远方望去,这个问题的答案就会迎刃而解。

图片2.png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位置示意图

在《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请示》(京政文[1999]35号)中,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区规划建设的主要特征是以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为起点,沿八达岭高速公路向北呈组团式生长文件还规划了永丰科技园、航天城和西三旗新材料基地等四大组团。而西半壁店距规划中的永丰科技园只有不到3公里的路程。此外,还有一条八车道的主干道——北清路也在规划之中。   如果未来生命科学园区落户在这里,它将和航天城、永丰产业基地等高科技园区和中试基地被北清路连接起来,共同组成一条风景独好的科技景观大道。

更为重要的是,以西半壁店为起点向南15公里,正是全中国智力资源和科技人员最密集的地方——中关村。2000年时,这里聚集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代表的各级、各类高等院校68所,在校学生30万人,有以中科院研究所为代表的各级、各类科研机构213家,两院院士人数占全国院士总数的36%,每年产生辐射全国的高水平科研成果数千项。

2000年4月8日,北京市政府与科技部共同签署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成果产业化合作协议》,推动国家高科技项目在首都转移转化及产业化,包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863”转基因动物基地、国家高技术绿色材料发展中心建设等12个条件较成熟、有基础的项目率先入围。

值此,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已呼之欲出!西半壁店村的命运也将被改写!



用更高标准走未来的路

2000年6月8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到中关村科技园区考察。他对中关村提出了“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新要求;国家对中关村给予厚望:“希望看到中关村就看到21世纪的中国”。

6月12日,接到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会议通知的时任北科建总经理潘守文以及总经理助理周玉臣等人,参加了一次为生命科学园组织的专题工作会(以下简称612会议)。一同参会的还有北京市相关领导、中国生物工程开发中心、原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中关村管委会、市科委等相关部门、机构的代表。

会议确定,“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规划位置原则确定在京包铁路与北清路相交的西北区域,沿京包铁路和北清路向北、向西发展。规划建设用地约1平方公里,远期总用地2~3平方公里。”

选址方案一经确定,原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简称北京市规划院)得到的任务是在3天内拿出选址规划方案并尽快报市政府,“并在本月内将生命科学园落实到中关村科技园区总体规划中”。

对于规划、建设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市委、市领导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按照‘中关村建设要反映21世纪发展水平’的要求,处于龙头位置的生命科学园,必须充分重视环境设计与高科技含量,配备先进、完善的工作、生活服务设施,并清理加快规划建设进度。”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概念于美国兴起。生物医药产业在全球逐步形成了美国领跑、欧洲第二、亚洲第三的格局。

北京市规划院及北科建等机构先后四次赴美,对美国生物医药界最具知名度的波士顿、纽约等城市及硅谷、马里兰州科技谷等科技园区进行考察。多番调研后,建设一个国际一流水准的生命科学园区的雏形逐渐成型。

612会议决定,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规划设计方案、招投标工作要向国际公开招标,并于2000年9月底完成全部招标、评标工作。

选址规划有了,规划建设要求提了,那谁来具体操持这个新兴园区的筹建及未来一系列的土地开发、招商工作呢?

8月18日,由北科建、兴昌高科公司、海科建公司投资的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生命园公司)正式成立,潘守文任董事长,周玉臣为总经理,陈放鸣任总经济师。4天后,新成立的生命园公司便向全球发出第一张“英雄帖”——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规划设计招标。

招标书一经发出,很快便有六家国内外设计机构响应了。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要求一个月内必须提交方案,否则出局。在规划方案中,设计师既要保证园区建设达到21世纪国际先进水平,体现一流科技园区“以人为本”的规划与设计理念,又要满足于从事生命科学研究、开发、中试所需的完备设施、资源条件以及生态环境。例如,专业孵化器、大型医疗服务机构、青年人才公寓等设施与配套服务都应该一应俱全。

一个多月后,评审结果浮出水面:由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以下简称土人景观)提交的2号方案脱颖而出。土人景观创始人俞孔坚带领的团队,将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视为一个“生命细胞”进行规划、设计,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湿地环境营造模式,功能建筑群与环境的交融,流通网络设计及园区边界的营造等高科技园区规划与设计的新理念。

那时的园区设计者、建设者可能无法想象,这座将从图纸变为现实的科学园区,后来会吸引多少留学生、学者、高科技人才相继加入,诞生了四五百家创新创业团队,从一个产业拓展到多个产业,创新的细胞不断裂变,构建成链、结而成网……这片寂寂无名的村落即将见证生命科学领域创新力量的会聚,见证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黄金时代。

2000年11月25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开工了! 


(责任编辑:admin)


  • 给Ta打个赏

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