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木匠为什么不用钉子?
                  Michelle
                    2018-04-17
                    来源:景观中国网
                
            
                  原创                
        
            相比现代家具固定结构使用钉子和胶水,我国古代的木匠更偏好于运用榫卯结构,除了现实原因(那时钉子的成本更高)以外,钉子易生锈、松动,维修成本增加也是他们考虑的重要原因。        
        相比现代家具固定结构使用钉子和胶水,我国古代的木匠更偏好于运用榫卯结构,除了现实原因(那时钉子的成本更高)以外,钉子易生锈、松动,维修成本增加也是他们考虑的重要原因。

所谓「榫卯结构」是我们古代制作家具的主要结构方式,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榫眼)。这种结构的巧妙运用,不仅让几百年前的红木家具依然保存完好,也让中式家具更显艺术性。
如果你中意于实木、中式家具,或者你就是他们的设计者,就必然要了解一下这种高能的技能。以下实物拍出动态图,展示古代榫卯结构当中最主要、实用、经典的款式结构,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的。
云型插肩榫(牙条、牙头分造)

挖烟袋锅榫

夹头榫(腿足上端嵌夹牙条与牙头)

扇形插肩榫

楔钉榫

高束腰抱肩榫

传统粽角榫

带板粽角榫

挂肩四面平榫

传统粽角榫

圆柱丁字结合榫

圆方结合裹腿

圆柱二维直角交叉榫

圆香几攒边打槽

攒边打槽装板

一腿三牙方桌结构

抄手榫

方材角结合床围子攒接万字

方形家具腿足与方托泥的结合

三根直材交叉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