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兵:古建筑应发挥更大的文化传承作用
admin
2014-04-14
来源:景观中国网
当前,人们愈来愈重视对传统建筑的保护,各地出现了一些蕴含历史文化的精品。但不可否认的是,也出现了很多“保护中破坏,建设中丢失”的现象,使古建保护工作不尽如人意。这里除了人们的认知水平、管理机制等因素外,也与古建设计、施工水平有关。
当前,人们愈来愈重视对传统建筑的保护,各地出现了一些蕴含历史文化的精品。但不可否认的是,也出现了很多“保护中破坏,建设中丢失”的现象,使古建保护工作不尽如人意。这里除了人们的认知水平、管理机制等因素外,也与古建设计、施工水平有关。
随着新型城镇化步伐引领,古建筑保护事业也在不断发展。但目前还有许多值得社会关注和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其中既有保护、传承问题,也有合理利用、优化创新问题。尤其是古建行业,机构力量分散,企业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管道不畅,缺乏沟通与交流的平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项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的“2014年工作重点”中指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遵循发展规律,积极稳妥推进,着力提升质量。”重点提到了传承文化的重要性。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古建是传承文化的核心。古建作为一种文化精神的载体,一个民族生活的历史记录,是人类文化灵魂的栖息地,人类文化信仰的庙宇,铭刻历史丰碑和文化灵魂的殿堂,是不同地区、国家、民族、社区的文化模式的反映,也是文化多样性的表征,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而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加以改善。
我们以前也作了很多的古建和仿古建项目,在今天来看,很有必要加以改进和提升,把我们的产品、产业和城市化发展融合起来,使之成为今后城市的亮点,而不是包袱。这次新一轮的城镇化建设可以使我们能够很好地融合进去,值得我们在思想上、方式上加以研究和探索。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传统建筑文化持续发展的文明古国,中国有多项世界一流的不同时代的古建筑,这些传统建筑文化是现代中国城乡建筑事业的根,也是中华民族的根。在当代中国城乡建设中,没有传统建筑文化的城市是没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建筑文化,首先要明确什么叫民族传统建筑文化,并搞清楚民族传统建筑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首先,什么叫民族传统建筑文化?简单来说它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建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体成就。传统民族建筑在中华大地上渊远流长,无处不在。距今七千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西安半坡遗址,无疑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传统建筑之一。就中华传统民族建筑的规模和影响,大型的有世界闻名的万里长城等伟大建筑工程,小的则有中国贵州苗家吊脚楼,侗家风雨桥和布依人家的石板房等等。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中华民族传统建筑的正确观念得以树立。在新旧世纪之交,开展对中华古建文化的理论研究,中华民族传统建筑的理论与实践活动,回到了正常的社会生态生活中。
其次,把民族传统建筑文化、传统技术、工艺和现代建筑科学、现代建筑材料、现代建筑工艺和现代国民社会生活要求结合起来,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民族传统建筑文化、技术与工艺的实际应用情况的回顾、总结与交流,对提升当代中国城乡建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促进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最后,建筑水平决定着我们城镇化水平,在城镇化建设中我们要重视民族建筑本身传承的关系。一是传承与弘扬的关系要发展,怎样使民族建筑与现代建筑紧密结合是值得关注的重点。二是民族建筑技术方面的研究一定要与我们的古建保护与施工紧密结合起来。
(作者系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会长)
随着新型城镇化步伐引领,古建筑保护事业也在不断发展。但目前还有许多值得社会关注和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其中既有保护、传承问题,也有合理利用、优化创新问题。尤其是古建行业,机构力量分散,企业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管道不畅,缺乏沟通与交流的平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项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的“2014年工作重点”中指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遵循发展规律,积极稳妥推进,着力提升质量。”重点提到了传承文化的重要性。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古建是传承文化的核心。古建作为一种文化精神的载体,一个民族生活的历史记录,是人类文化灵魂的栖息地,人类文化信仰的庙宇,铭刻历史丰碑和文化灵魂的殿堂,是不同地区、国家、民族、社区的文化模式的反映,也是文化多样性的表征,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而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加以改善。
我们以前也作了很多的古建和仿古建项目,在今天来看,很有必要加以改进和提升,把我们的产品、产业和城市化发展融合起来,使之成为今后城市的亮点,而不是包袱。这次新一轮的城镇化建设可以使我们能够很好地融合进去,值得我们在思想上、方式上加以研究和探索。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传统建筑文化持续发展的文明古国,中国有多项世界一流的不同时代的古建筑,这些传统建筑文化是现代中国城乡建筑事业的根,也是中华民族的根。在当代中国城乡建设中,没有传统建筑文化的城市是没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建筑文化,首先要明确什么叫民族传统建筑文化,并搞清楚民族传统建筑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首先,什么叫民族传统建筑文化?简单来说它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建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体成就。传统民族建筑在中华大地上渊远流长,无处不在。距今七千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西安半坡遗址,无疑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传统建筑之一。就中华传统民族建筑的规模和影响,大型的有世界闻名的万里长城等伟大建筑工程,小的则有中国贵州苗家吊脚楼,侗家风雨桥和布依人家的石板房等等。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中华民族传统建筑的正确观念得以树立。在新旧世纪之交,开展对中华古建文化的理论研究,中华民族传统建筑的理论与实践活动,回到了正常的社会生态生活中。
其次,把民族传统建筑文化、传统技术、工艺和现代建筑科学、现代建筑材料、现代建筑工艺和现代国民社会生活要求结合起来,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民族传统建筑文化、技术与工艺的实际应用情况的回顾、总结与交流,对提升当代中国城乡建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促进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最后,建筑水平决定着我们城镇化水平,在城镇化建设中我们要重视民族建筑本身传承的关系。一是传承与弘扬的关系要发展,怎样使民族建筑与现代建筑紧密结合是值得关注的重点。二是民族建筑技术方面的研究一定要与我们的古建保护与施工紧密结合起来。
(作者系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会长)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