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在危机边缘的自然景观
1. 自然景观的重要性
济南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因其泉水多而出名,被人们称为“泉城”。南部山区是泉水的涵养区,也是城市的绿肺,关系着济南城市的生态健康,然而,近几年,随着城市的开发,南部山区正逐渐遭到破坏,人们的滥采山石,滥伐树木,及大量石灰窑的兴建,正加速了这种破坏程度。这些石灰窑严重啃食了南部的青山,严重破坏着城市的“后花园”,这简直是在犯罪,“城市绿肺”都被破坏了,将来子孙后代怎么生存?
2. 童年记忆中的青山绿水
记得童年时期,自己经常与几个小伙伴经常去爬山玩耍,那时山上树体郁郁葱葱,时而还会有潺潺的水声,那时,天空是蓝色的,水是清澈的,山体是绿色的,并且,时而会看到老翁在山上放羊,他的神情是怡然的,因为这一切显得都是那么的和谐,有时在山上走着走着还会看到很多蟋蟀在草丛中蹦跳,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时而还会看到野兔在乱石间飞奔,那是一幅漂亮的如风景画般的景观。
3. 严酷的现状
然而,现实中的场景令人麻木、心痛,山体灰蒙蒙的,没有一棵树、没有一股泉,连天空都是灰色的。现在已经没有几个儿童会爬到山上去,因为这里已经没有什么可供他们欣赏游玩的景观,有的只是放炮的雷鸣声、石子机的搅动声、开山机的轰鸣声及那道路两旁的石灰窑的浓浓的黑烟(图一、二)。现在道路已被拉石块的拖拉机轧的坑坑洼洼,两旁的杨树叶上也早已披上了一层烟尘,更不用说道路两旁的庄稼和居民了,那地里的庄稼也已经披上了一层石灰粉末的“衣裳”,土壤已经开始变得板结;附近农户的屋顶上也是一层灰,平时居民连窗户都不敢开,如果刮风,这一带都成了雾蒙蒙的一片,走路都要捂上嘴,否则根本喘不过气来。这里完全是一个石灰粉末的世界,就连公交车行到此路段时都会急忙把窗子紧闭,更不用提那些骑摩托车和骑自行车的人受的苦了。
山上的石头一天天的在减少(图三),假如以一个石灰窑每天烧出50吨石灰,这至少需要50吨的石头。如果光旅游路周边存在200个石灰窑的话,那么一天就需要1万吨的石头,一个月就是30万吨石头,一年360万吨石头,这不知要蚕食南部多少青山!现在山脚下道路两旁又新增加了很多石板场,石灰窑,而现在的山体则在有的地方已经被削成平地了,甚至被开采到地面以下了。值得一提的是,现在规模较大的几家石板场都是外资企业,他们在这儿利用廉价的材料、廉价的劳动力将成品石板运到日韩等国,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正如前几年闹得沸沸扬扬的一次性筷子问题,中国人是肆意砍伐自己的树林,然后做成一次性的筷子,供应到大江南北的饭馆去;而日本则为了保护自己的树林,保护自己的生态,禁止砍伐本国木材而到我们中国来进口。在经济、利益、与生态面前,中国人首先选择的是利益,而日本人则首先选择的是生态,当终有一天我们真正觉醒,真正意识到生态环境重要性的时候,那时,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这些山川的命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长此以往,我们将不会再拥有这么丰富的山川资源,这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是可悲的!
4. 关键点:利益
在咱们中国,有句古话叫“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虽然有些城里人批评这是一种恶劣的行径,但又有谁去仔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呢?为什么这些农民不去保护这些山川呢?关键还是利益的驱使。你也许会发现,开采山石的人大部分都是农民,他们平时除了靠种庄稼挣钱外还能做点什么挣钱呢?因为孩子要上学是需要很多钱的,光靠地里的那些粮食钱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当有自然恩赐的山川出现在身旁时,“靠山挣钱”的观念自然就会产生,这也是很现实的问题。然而,可惜的是由于缺乏政府的指引,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选择了最差的、且最具毁坏性的靠山吃山的办法——毁山采石,于是便出现了上述那些令人心碎的现状。值得一提的是,政府缺乏指引直接导致了这种严重的后果。
5. 解决措施——正确引导,合理规划
首先政府部门应制定一系列可行的措施及政策法规,不能任由人们肆意开垦这些山川。其实,政府最重要的是要改变这种经营模式,采取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办法来为利用这些山川的农民增收,而不是现在这种采石毁山的方式。大家也知道,山川基本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毁山之后,我们的后代又该怎么办呢?我们不能只为我们这一代着想,还要尽可能的多为后代留点青山吧!
最主要的还应该是进行合理的规划,使其成为一处吸引人的景观。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借鉴西方景观设计中对于废弃采石场的合理规划(图四、五、六)。当有一天,这些采石场真正成为了一个讲述地域故事,讲述当地人民拼搏奋斗的场所时,它们才真正完成了角色的转变。例如图四、五、六为狄俄尼索斯采石场景观规划改造图。这个采石场总面积有3500平方米,该采石场原来也是被人们开采用,后来政府则为了保护这块已经被破坏的自然景观,而禁止人们继续开采。为了纪念这块为人们作出贡献的土地,人们将其改建规划为一露天博物馆,给来此参观游览的人以警示、教育意义。
6. 责任
美国著名景观设计师约翰.O.西蒙兹先生说:“我们可以说,景观设计师的终生目标和工作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他们的生活,同生活的地球和谐相处。”
同样,今年IFLA国际学生景观设计竞赛的主题就是:“被破坏的景观:处在危机边缘的空气、水、土地”(图七)。这也说明了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说明了环境问题的不容乐观!
记得自己去年在北京大学参加土人八年年度论坛时,开始报告前一直在大屏幕上打着两个打字,那就是“责任”,一种对设计负责的责任,一种对土地负责的责任,更是一种对人们生存环境负责的责任!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多一份这种责任感,我们的景观可以做得更好,我们生存的环境也会变得更好!
注:文章有多处引自齐鲁晚报。
作者简介:李先军,2002—2006在山东农业大学学习,期间整理读书笔记70余万字。现有十篇论文在网站上发表,其中的八篇已经分别在《蓝天园林》、《现代园林》、《建筑时报》等报纸杂志上发表,另外有一篇最近被录入《2006广州公共艺术论坛论文集》;有一件作品入围2008奥运景观雕塑方案征集大赛,曾经两次参加北京大学国际景观教育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