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城市园林的生存艺术

member 2007-01-04 来源:景观中国网
城市园林的生存艺术

  如果说建筑是人类生活的舞台,那么园林艺术就是这舞台的背景。
 
公元前11世纪西周的灵囿也许是最早的中国园林。西方的园林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的古埃及,我们可以通过墓室的壁画看到祭祀大臣们的宅院采取方正的规划,具有规则的水槽和整齐的种植。

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中国还是其他国家,游乐和休憩一直是人们恢复体力和精神的重要需求。在漫长的人类发展过程中,我们逐渐学会了利用自然环境,运用山、水、林、动物、建筑物、雕塑等等元素来营造休憩的场所和空间,并且逐渐发展成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园林学。很多人认为公园就是园林。实际上现代意义上的公园出现在资产阶级革命以后,起初是皇室王公贵族的御用园林宫苑的对广大公众开放,以后出现了各种为公众服务的公园和公共绿地,园林的含义也得到延伸。20世纪初,英国的霍华德提出了“园林城市”理论;前苏联将都市园林设计归入城市规划内容中,体现了城市规划的园林设计的重要性。

北京的公园数量可能是全国最多的,仅市政公园就达到139个,其他大大小小的还有几十个。不过,数量虽多,这些公园大体上也只有两类,即过去的皇家园林对公众开放形成的,比如颐和园、圆明园、天坛公园、北海公园等等;还有就是现代意义的城市绿地式公园,像紫竹院公园、朝阳公园、海淀公园等等。

广以上看,皇家园林也是私家园林的一种,具有比较强的封闭性,既不属于城市也不属于大众,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走出颐和园的宫门,来到大街上,仍然会觉得刚才的那个世界离自己很远。从这个意义上讲,传统的皇家园林作为我们今天的公园的时候,它的历史性、观赏性要远远大于它的娱乐性,当昆明湖上布满各种大小不一、色泽各异的游船的时候,你是无法体会颐和园的宏大气势和幽深淡泊的和谐之美的。

古典园林具有明显的私人占有性,不管是皇家园林或私家园林,无不是供帝王、封建文人、士大夫等避暑、听政、居住、游乐所专用,那么现代城市公园与古典园林的一个最明显的不同就是它是属于城市和大众的。

十九世纪以后,西方先后出现了各种新型的公园,中国的公园发展也深受影响。比如文化休息公园,将文化、娱乐、体育、儿童游乐活动以及安静的休息环境有机地组织在优美的园林中,公园为各种文艺活动和体育训练、科普活动提供场所,形成一个人群活动的聚集地,如纽约的中央公园以及今天北京的朝阳公园都属于文化休息公园,它们共同的特点都是具有非常大的尺度,是区域的核心绿地。

森林公园,城市郊区的大片森林,既是游览胜地,又是城市的绿色屏障,对改善城市环境有多种作用,香山公园、百望山公园都属于森林公园。此外,还有植物园等等。

这些城市规模的绿地公园不仅是日常人们活动、休闲的场所,更是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有些还具有躲避灾害的避难所的作用,公园实际上已经从单一的寄情山水的园林式景园演变成了具有复杂功能的生态综合体,它不仅起到改善环境、美化城市的作用,而且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但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古典园林的审美情趣、价值观与现代公园的多重功能的矛盾,使现代园林的设计处在一个两难的境地之中,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一些新建成的公园整体上无从归属,细节上不伦不类,或者千篇一律,缺少个性。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园林、公园的设计还缺少系统的、有广泛影响的理论支持。

古典园林作为一种文物性的存在,在保护和利用的同时,向游览者收取一定的费用应该无可厚非。反之,现代公园是公众生存、活动的最主要空间,具有很强的公益性,收费,甚至过高的收费都会使大量的人群被拒之于这个空间之外,而现代人类缺乏的恰恰是这种自然、宽松的交流场所。

园林、公园被称为城市的客厅,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反映着人们生存的状态和艺术,但只有当主人们能随意地、自由地出入客厅的时候,你才能说,这客厅是我们自己的。  

注:该文发表在2006年11月23日《新京报》D08版——北京地理.城市客厅系列。
 
作者简介:刘向军,建筑师,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二所副所长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