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富饶的土地——创新校园设计重建学生与中国农业景观联系
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园设计是中国景观设计领域的一项真正创新之作——它在中国社会结构不断加宽的裂缝上架起了一座桥梁。农业是中国社会最根本的特征之一,然而近25年的经济繁荣使人们的关注逐渐背离农业:大学生梦想着建立新的公司,企业家成为了心目中的英雄。虽然仍有数亿农民依靠土地生活,然而在年轻人的认识里,农民是不受重视和尊敬的群体。任何唤起和提高学生对农业文明的认识的尝试都与现代主流媒体、全球化以及普遍的价值取向相违背。
当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第一家民营景观规划设计公司)和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刚接手沈阳建筑大学校园设计项目的时候,他们就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设计团队把校园设计看作是通过景观设计连接学生和可能被他们忽视的社会层面的契机。因此这一校园设计的优点和缺点能够充分表达景观设计在一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
项目于2002年开始,校方要求景观和建筑的主体部分在一年内完成,赶在2003年秋季开学之前竣工,因此时间十分紧迫。不仅如此,当“土人”参与该项目时,校园的建筑设计和320,000平方米的建筑物的施工已经接近完成,并且花去了基建预算的绝大部分,因而用于环境建设的经费奇缺,这是景观设计团队面临的又一项挑战。尽管这种情况时常出现,但它使得景观设计师力图超越单纯美化角色的理想更加难以实现。景观设计师试图在沈阳建筑大学校园规划中实现更大的抱负,并且在上述约束条件下取得了相当多的成果。
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首席设计师、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会员、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成功地说服了委托方,而使用稻田作为校园整体设计的主要组织元素。他同时坚持在校园内创造一片区域,将场地现有农田保留,延续其生产性景观的功能。作为辽宁省省会的沈阳市,不仅是重要的汽车制造中心,也是一种在中国享有盛誉的东北稻的产地。俞孔坚在这个校园规划中有两个主要目标:一是创造高质量的教育环境,二是将传统农业环境的要素融合到设计中,使之成为农业在中国社会历史和现今地位的象征和提示。在此目标下诞生的稻田景观不仅仅是场地文脉的象征,也是一块能够为校园提供粮食的具有实用功能的土地。
项目设计
稻田景观区域坐落在校园的西南角,占地约3公顷(7英亩),而校园总面积约81公顷(200英亩)。我分别于3月和7月下旬参观了这一项目。两次参观场地所呈现的景色迥然不同。
当我于早春时节参观时,场地呈现出的景色就如同一幅由不同深浅色调的泥土所构成的素描画。稻田处于规则的格网中,浅色的稻茬和宽阔的深色土壤形成对比:这给了我强烈的第一印象。这时水稻还未出苗;清晨,整个区域被一层薄雪所覆盖。同时,路网和农田的强烈视觉对比也给与我深刻的印象。尽管这是一张棕色调的素描,但是田野也透露了即将到来到的葱翠季节的些许信息。
除了第一印象之外,在场地内的体验不免显得缺乏变化。在靠近稻田的教室和屋顶上观看到的景色有惊人的美妙效果,但是在场地中欣赏时却不会那么令人兴奋。
七月稻田的葱翠景象使人联想到在校园下的这片土壤的富饶。至少有四类作物分散种植在田野中。除了水稻之外,还种植有大豆、茄子、四季豆、生菜、西红柿和南瓜等。所有这些蔬菜都会供应给校园食堂。
在这一天的晚些时候,我又一次参观了稻田。稻田中生长着活蹦乱跳的青蛙和昆虫。学校的官员提示我:稻田已经成为了青蛙、淡水蟹以及一些昆虫的栖息地。与田地里的农作物一样,这些螃蟹和青蛙也会被捕捞,它们在尊贵领导参观校园时将成为宴席上的特殊菜肴。
校园的稻田中不使用杀虫剂和除草剂,一部分因为当地农民长期以来允许青蛙生长在稻田里,而除草剂或杀虫剂的使用会减少青蛙的数量。除了青蛙之外,也在稻田中养殖泥鳅。泥鳅以蚊子的幼虫为食,因此遏制了稻田在泥泞季节时蚊子的繁衍。
穿越于稻田的路网系统使参观者可以方便地接近庄稼。路网由宽3.6米(12英尺)的主要步行路和与其相交的宽0.9米(3英尺)小径组成。狭窄、纵横交错的混凝土小径使人们直接到达农田。主要步行路由浅色花岗岩铺成。花岗岩和混凝土路网与其周围翠绿的稻田形成了强有力的对比。
学校雇用当地农民来从事农田的日常管理。学生和教员也在两个主要校园节日期间参加农业生产活动。每年五月中旬的第一个周六被学校管理者指定为插秧节。学生和教员们会在这一天到田地里插秧,然后举行庆祝活动。每年十月最后的一个周六是与插秧节类似的收割节。学校的管理者创办这些节日是为了要提高学生对于农业生产和农业文化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们对于农业的尊敬。这些活动主要用来增进学生对本地和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的了解。
学生和教员对设计的印象
当我第二次参观沈阳建筑大学的时候,我分别同建筑与规划学院的教员和学生进行了非正式会谈。
教员们认为将稻田景观引入校园的理念是非传统的校园设计形式;他们为校园的独特个性而感到自豪。他们指出这一设计引起了全国各地的学生的注意,有助于提升学校的良好声誉。与单纯装饰功能景观相对,具有农田示范作用和实用功能的大田稻作景观被管理者认作是设计的创新之处。教师们认为该校园设计有助于促使学生们在设计中融入创新的生态思想。
教员们对设计也有一些批评。他们指出景观规划很明显是在建筑建成之后。他们认为基本的景观设计理念是好的,但是在不同的开放空间中缺乏足够的视觉变化,而且,由于校园管理问题,建筑和景观之间的联系不够,除了获奖的稻田景观区域外,校园内的大部分开放空间都是庭院,通往这些庭院的通道因管理需要被锁住,所以不能被学生和老师使用。这类因为管理不到位而使设计意图得不到体现的显现在中国实在是太平常了。这种以保护设施的目的而损害使用功能的管理行为成为了批评的主要对象。
学生们给予了稻田景观很高的评价,但指出稻田的地点距离教学楼太远。学生们喜欢从教室中看到农田的景色,并表示会在闲暇时到田地里散步游览。然而,他们认为稻田所表达的主题在校园的其它部分没有很好的体现——特别是庭院。他们非常介意庭院不能进入的管理问题,并认为如果庭院能够开放为休息和学习场所,那么设计将得到更好的体现。
学生们非常欣赏那些由新的农业景观创造出的生物栖息地。一些来自农村的学生也提出校园中的稻田和真实的稻田并不是完全相同,他们把这些农业景观看作是对农田理想的再创作。然而,即使是这些来自农村的学生也十分赞同稻田景观对于提高同学们对于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认识起到了重要作用。
项目完成的情况不可避免地受管理等因素的限制。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设计荣誉奖的这块优雅的稻田只占校园的一小部分。这一奖项证明了景观设计的力量:稻田景观在校园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它不仅为学校的餐桌提供食物,也是重要校园节日最吸引人的特征。
这个项目最引人注意的特征不是来自于其设计的成功,而来自于设计师的远见以及他们意识到大学校园是在个人成长关键时期对其思想形成具有深远影响的特殊场所。
项目贡献者:
委托方:沈阳建筑大学校长和党委书记张福昌,副校长王宝令,建筑学院原院长陈伯超等
设计单位: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
设计团队:俞孔坚、凌世红、龙翔、韩晓晔、王大伟、韩毅
作者介绍:
Mary G. Padua: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国际会员,香港大学建筑学院教授,MGP事务所首席设计师
注:该文为Touching The Good Earth——An innovative campus design reconnects students to China's agricultural landscapes一文的翻译稿!
翻译者介绍:
王思思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