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空间的塑造——厦门海湾公园设计

member 2006-07-30 来源:景观中国网
空间的塑造——厦门海湾公园设计

  厦门海湾公园地处厦门市湖滨西路西侧,厦门西港和筼筜湖之间,用地总面积20hm2,现状地势平坦,平均高程为5.0m。基址西侧为辽阔的海域和山峦,海沧跨海大桥和鼓浪屿都在视野之中;基址东部为筼筜湖和沿湖密布的城市建筑,北侧是居住区,南侧与市政污水处理厂相邻。
海湾公园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通过公园的建设,可以将大海的景观引入筼筜湖和城市中心地带,使大海与筼筜湖的连为一体(图1),所以公园的建设广受厦门市民的关注。2001年,厦门市规划局曾举办过公园的设计竞赛,也优选确定了中标方案,但由于种种原因,公园始终没有开工建设。3年时间已过,待公园即将建造之际,大家却发现原有方案似乎并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多义景观和厦门市园林设计院被委托,合作重新完成海湾公园的设计。
我们的设计是从海湾公园自身及周边的环境特质开始的。从外围环境看,公园东西两侧尽管都是水景,但差异很大,西侧是辽阔的大海,而东部则是相对较为封闭的以筼筜湖为中心的城市景观。鉴于此,我们把公园东西分为景观完全不同的两个部分,西侧开敞辽阔,东侧相对较为封闭,这样公园在东西两侧与外围景观就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公园南部和北部与污水处理厂及居住区相连接,用地局促,设计希望在公园的南部和北部设置地形,与周边环境之间有所过渡,并增加景观层次。由此,公园在不同的区域,形成了与外围环境相应的不同的景观面貌(图2)。
为实现上述的构思,我们首先在公园中心,沿南北方向画了一条锯齿线道路,把公园分为东西两个部分。锯齿线隐喻海边每日可见的自然景观——潮涨潮落,从中可感受到大海的力量与气势。锯齿线又是一条重要的交通、游览和休息线,它贯通公园的南北方向,联系着公园的主要部分。
其次,我们又在公园的中心,沿东西方向画的一条宽阔的笔直的道路场地,从筼筜湖通过过街天桥跨过湖滨西路,直达海边(图3、4)。这条由植物带、水渠和场地构成的公园的踏星广场不仅是公园东西向的轴线,同时也是筼筜湖景观带的轴线。通过这条轴线,厦门市东部形成了一条由市中心到大海的景观带。这条中轴广场也把公园分成了南北不同的两个部分。为了使筼筜湖在视线上和游览线上都等与大海紧密相连,我们在公园中沿东西方向等距布置了五条笔直的小路,这些路与锯齿线道路相连,组成道路网,并将公园划分出踏星广场、天园、地园、林园、水园、草园与海滨风光带等不同的区域(图5)。
为增加公园与基地南北两侧城市中不甚理想的环境的空间层次,同时也呼应设计者初到现场时对基址如同位于天地之间的感受,我们将公园南北两侧地形局部抬高,与大海的尺度和气势相一致,塑造大地雕塑般的地形,形成公园北端的由螺旋地形构成的天园和公园南端的由方锥地形构成的地园。天园与地园成为全园南北两处制高点,可供游人登高鸟瞰。柔和与强硬的两种地形构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图6)。
在公园的东部,中轴广场的北南两侧分别是空间神秘的林园和水园。
林园中,从地面至空中,道路、矮篱、中篱、高篱、树列、栈桥、树林,层层叠加、互相穿插,空间层次自然、灵活、宁静、深远而丰富(图7-1~图7-6)。直线道路随机而有所指向地穿插交错于不同的空间之中,将空间提供给人们,由人们自行设计和选择休息娱乐的方式。绿色为基调背景的灵活多变的空间,可为厦门市每年举办的雕塑展览提供灵活的展品陈列环境(图8)。
水园利用比邻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塑造水花园,通过水生植物,也可使中水进一步净化,进而进入公园的灌溉系统。沉水植物、浮水植物、不同高度的挺水植物、漂浮在水面上的步行桥、栈桥、树列、树林,叠加构成水园的空间层次(图9-1~图9-7)。不同高差水面的落差变化形成跌水泉,数条道路相交汇合,与锯齿线路边台阶呼应,成为水剧场(图10)。
锯齿线以西,是开阔的草园,东西向轴线路网使草园断续。草园中,微地形平缓起伏,于南北两端自然延伸融入地园与天园。市民可在草地上开展各种室外活动(图11)。
公园西部紧临厦门西港,布置了海滨风光带。原有堤岸的亲水台阶形成与大海联系的界面,限定了海滨风光带中人与大海的最直接交流(图12)。
在踏星广场的东端,筼筜湖畔设有码头,并设有服务建筑,与海滨风光带遥相呼应(图13)。
海湾公园是与周边自然与城市环境紧密联系的公园,它的空间布局,道路走向都与周边环境相连。海湾公园也是运用各种要素,特别是地形与植物塑造空间的公园,在这里,空间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
在空间的塑造中,我们运用了隐喻和对比手法,特别是将大海的力量、神秘、温情、奔放、包容等意象融入海湾公园的景观设计,创造海的公园。
开阔的踏星广场,直接将大海的气息导入陆地,连接城市内湖。踏星广场地面照明设地下泛光,从穿孔钢板的孔中轻松将灯光透出,与繁星遥望。五条副轴线上的地灯沿道路中心线阵列布置,纯蓝色光点醒目、纯粹,导引道路,像导航灯般指引大海的方向。
锯齿线隐喻大海的潮汐,道路、修剪的和不修剪的各种植物交错穿插,对抗又统一,充满力量感。柔和的或棱角分明的地形使大地被雕塑化,从中感受大海、宇宙的无穷力量。不同高度的绿篱、不同高度的水生植物和大树创造了层次丰富的空间,从中可感受大海的神秘气息,体现大海的变化莫测。在疏林草地中可放松、自由自在、心情平和而快乐,感受大海的温情、包容与宽广。
公园中的植物、地形、道路和场地都具有强烈的对比,同时又统一于特定的秩序之中,公园用最简单的景观要素,创造出丰富而神秘的空间变化,同时又使得空间具有良好的人性化和灵活使用的可能,使得公园成为厦门市具有海滨特色的人性化的市民公园。
目前公园已经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预计将于2005年底建成。

项目位置:福建省厦门市
面积:20hm2
委托单位:厦门市规划局
设计单位:多义景观、厦门市园林设计院
主持:王向荣
设计组成员:王向荣、林箐、李正平、郭巍、王欣、韩炳越、余凡
设计时间:2004年

作者简介:
王向荣:德国Kassel大学景观设计博士,北京多义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持设计师,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正平: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士,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硕士,风景园林师。

图说:
图1 公园位置
图2 设计构思草图(林箐绘)
图3 中轴广场设计构思草图(林箐绘)
图4 中轴广场水渠效果
图5 总平面图
图6 地园与天园效果
图7-1 林园中的道路网  
图7-2 林园中的矮篱
图7-3 林园中的高篱
图7-4 林园中的树列
图7-5 林园中的树丛
图7-6 林园中的栈桥
图8 林园效果
图9-1 水园中的道路网  
图9-2 水园中的水面
图9-3 水园中的浮水植物
图9-4 水园中的矮挺水植物
图9-5 水园中的高挺水植物
图9-6 水园中的树丛
图9-7 水园中的栈桥
图10 由栈桥看水园和地园
图11 草园效果
图12 海滨风光带效果
图13 筼筜湖码头效果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