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摩梭人的可持续发展文化
本作品荣获2003年第40届IFLA国际风景园林大学生设计竞赛提名奖。
1 缘 起
在人类社会从原始到现代的历程中,由于民族、地域及文明程度各异,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文化。这些文化的存在组成了当今多姿多彩的世界。
自工业化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让地球生态环境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如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无比紧密。尤其是资本经济的触角,已经深入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世界经济一体化正在形成,它促进了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发展。然而也产生了另一个问题: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吞噬,世界文化有趋同的倾向。
近年来,国内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环境保护等问题备受关注,这种保护有利于特色文化景观的传承,有利于地域生态的完整,也是解决我国文化特色危机的有效方法之一。
从竞赛的7个副标题中可以看出,风景园林关注的边缘景观有很多。然而,因应有6000年文明史、目前正处于快速城市化时期的中国,在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地域文化的丧失、自然生态的无情破坏,应成为这个时代风景园林的关注焦点之一。对此,我们也充满了浓厚兴趣。于是,我们很自然就把参赛主题定格于"边缘景观"之一:文化的景观——维持全球社会中的乡土边缘。并确定泸沽湖草海边上一个自然村,及其周边地带作为参赛选址。
2 泸沽湖边的摩梭人
泸沽湖是我国最清澈的高原湖泊之一,它不仅有旖旎的自然风光,更具魅力的是神秘的摩梭文化,及其社会组织结构。泸沽湖地区的摩梭人,至今还保留着"阿肖"走婚习俗和母系家庭制,被人称为"东方女儿国"。摩梭人原始的农耕文化、原始的宗教、古老的象形文字、淳朴的民风民俗、传统风貌的村落,古老的木椤子房,处处散发着神秘的气息。
3 确定主题
3.1 边缘的形成
泸沽湖地区的摩梭人聚居地,是中国惟一的母系社会文化地区,他们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宗教、文化、社会经济结构、生活习俗等。在摩梭社会里,阴阳协调、婚姻自主、家庭和睦、少有所养、老有所终,一切自然而然。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摩梭人与外部各种交流剧增,文化、生态、人口等问题凸显,于是形成了边缘。
(1)文化的边缘 摩梭母系文化处于父系文化的包围之中,相对父系文化处于弱势地位。在两种异质文化交流中,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独特的母系文化带来的旅游经济,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但过度的旅游发展,将会使母系文化逐渐被父系文化蚕食,进而发生变异、解体,最终消失。
(2)生态的边缘 泸沽湖地区是独特的高原湖泊生态环境。千百年来,摩梭人的农耕经济,对大自然的依赖性极强,其生产生活资料直接源于大自然。因而发展到今天,摩梭人生活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已遭到巨大破坏。从而使依附在这块土地上的摩梭文化的存在和发展也受到了威胁。
(3)地域边缘 父系文化的入侵,导致不同文化形态的人群相互杂居与融合;生态环境的破坏,将导致摩梭人外迁;从而使摩梭人分散瓦解,最后将作为一个地域群体消失。
3.2 主题和目标
对于这样一种独特的、有诸多优越性的文化,人类岂能视其消失而不见,应从可持续发展、生态、景观、经济的原则出发,保护与发展摩梭母系文化,以及承载这种文化的自然生态环境。在自然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共生的状态下,能够实现文化的自我的更新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3 理念
(1)保护文化的多样性;
(2)建立自我可持续发展的体系;
(3)整体性;
(4)吸纳而不是被吸纳;
(5)预料变化,不断发展;
(6)生态恢复。
3.4 对策
对摩梭民族村落的研究,应从以下两点出发:首先,这是一种世界上少有的特殊文化现象;其次,这是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
为此,我们意在构建一种保护与发展相结合、以保护为核心的模式,并针对现状提出分级保护的措施:
整治性保护(reserv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改善性保护(conservation and im-provement);
限制性开发(limited development)。
保护,作为一种文化,如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在它与异质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中可能被渗透、侵蚀,进而产生文化变异和分裂,最终形成毫无原来文化特色的大众文化。
发展,作为一个社会村落,就必须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对于发展中的亚洲地区来说,发展经济是无法避免的,在中国尤其如此。
4 规划设计
摩梭民族村落承载了独特的母系文化,对村落的保护,首先从保护她的文化的核心做起,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改善村落的物质环境和生态环境,以经济发展为辅助手段,合理引导安排外部影响因素,变不利为有利,从而最终达到保护的目的。
4.1 传承摩梭民族的母系文化
(1)非物质文化
①维护走婚习俗,不干涉其婚姻形式,保持母系家庭结构;
②维护其节日、礼仪、习俗、日常行为习惯等,并为公共节日活动提供场地支持;
③维护喇嘛教和打巴教的宗教传统,为宗教活动提供场所。
(2)物质文化
①保护山体-村落-水体的自然山水关系,维护其风水习俗;
②保持各户独立,并有一定距离的形式,使之利于庭院经济生产;
③保护农田不被侵占,并利用生态农业发展其农业经济;
④根据其传统方式,取其传统文化涵义,为宗教和节日歌舞活动提供如下公共活动空间,支持其"走婚"习俗。
a.玛尼堆:置于村口,村民每天念经祈祷之地;
b.火葬场:位于村东面的水边,是举行葬礼仪式的场所;
c.经堂:作为宗教之一的喇嘛教的活动场所;
d.广场:大型公共活动场所。
⑤保持以回字庭院+庄稼地+土坯墙的独立院落形态。将人畜混居变为人畜分离,保持庭院围合形式;以林场建设满足摩梭人由于建筑形式对木材的需求;提供家庭室外活动场地。部分土地继续种庄稼,部分用于发展庭院经济。
4.2 改善生活条件,美化生活环境
(1)在内院凿井,引入山泉水供家庭使用。
(2)在不影响建筑形式的前提下,利用明瓦加强屋顶采光。
(3)利用高原太阳辐射强的优势,引进太阳能技术,用以热水、烧饭。
(4)建沼气池,以沼气代替木材作为燃料,有利于废物利用和保护森林植被。
(5)在山脚汇水区,根据雨水冲出的低洼地开挖水面,并将水引入农田;在农田和山脚开挖排水沟,避免雨水冲刷,同时将水导入湖中和各家的鱼塘中。
(6)将家庭生活污水排入每户的水池中,经过两重植物净化后,排入鱼塘,最后排入湖中。
(7)村内道路、建筑入口以及建筑内院与室内地面,均采用硬铺装。路面下采用涵洞排污排水的方式,将各家排水和雨水排放联系起来,从而形成整个村落的排水体系。
(8)对临水的边坡,放置自然山石并植树护坡,营造湖岸景观。
(9)将生活垃圾积累堆肥,不可降解的垃圾,则集中起来由管理机构统一处理。
(10)在村落种植更多的树木,和水道一起美化村落环境,使整个村落真正融于大自然之中。
4.3 恢复村落生态环境
(1)对村落周围的山体,采用生态林业工程技术措施进行植被恢复,山上坡地退耕还林。
(2)对泸沽湖的草海,退田还草。减少生活污水、化肥、农药对水质的污染,限制机动船的使用。对山水环境的恢复,将使泸沽湖重新成为动物的优良栖息地,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共生共长。
4.4 转换经济生产方式,增加村民经济收入
(1) 发展生态农业 开挖水面,采用集雨措施,改进灌溉方式,减少有机化肥的使用。在各村户的庄稼地内发展庭院经济,形成人-农-畜-鱼生态循环系统,实现经济增长,并减少对泸沽湖的污染。
(2) 科学发展泸沽湖的渔业生产,增加经济来源。
4.5 旅游发展策略
旅游是带来外来文化冲击的重要途径,需制定合理的旅游发展策略,变不利为有利。在村落的外围地带设立旅游区,不仅可以形成一个缓冲区来减小对村落的直接冲击,而且通过民俗风情、宗教、服饰、饮食、居住等的展示,让游客全面了解摩梭人的母系文化,有利于弘扬其特色文化,也有利于发展地方经济。具体措施有:
(1)利用原有村落及自然条件安排旅游住宿接待、民风民俗展示两个区。
(2)保留原有建筑,新建旅游接待区,其空间形式遵循原有村落的肌理,采用传统建筑形式和庭院形式。除展示用的"标本"院落建筑,其余建筑更换材料,以便节约木材和满足现代生活。建筑的细部做适当改进,加大庭院面积。
(3)为强化当地文化生活的特色,并适应旅游活动,结合民族特点设计了3个文化广场,即:展示民风民情及歌舞的"女神的约会"(展示区)、体现民族宗教文化的"打巴的道场"(接待区与展示区接合部)、再现传统文化与经济纽带关系的"马帮的篝火"(接待区)。广场形式采用阿米巴曲线,以期达到与传统建筑的有机融合。
4.6 设立研究及管理机构
研究和管理摩梭文化,是摩梭母系文化保护的重要部分。摩梭文化中仅有简单的32个象形文字,而没有任何文字记载的史料,这对母系文化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损失。对历史及传统文化进行充分发掘与研究,可再现摩梭文化的发展历程 ,也是摩梭文化的历史在未来的延续。年轻一代的摩梭人可以通过研究成果,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摩梭人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在外来文化面前避免盲目的采借 ,从而做出理性的选择。同时也有利于作为一份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予以保留。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强有力的管理措施,是这一弱势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的保障。
5 思 考
保护独特的母系文化,是我们努力的目标。摩梭人村落合理的演变、摩梭人的发展,应是依靠自身的内在发展,而不是一种被迫的社会改变。自身的内在发展,能使母系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得以传承,尤其是那种平和互助的社会心态,相对于今天相互屠戮的现实父系社会,也许是一种警示。
回顾这次竞赛,我们觉得依托实际工程项目进行竞赛,是一种值得认真总结的竞赛思路。相对于纯概念设计选题,这样的竞赛设计会更具生命力和现实意义。
参赛者(排名不分先后,成功共同分享)
邓武功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所
(导师:贾建中 唐进群)
薛晓飞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导师:刘晓明)
周 虹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导师:徐波)
胡 敏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名城所
(导师:赵中枢)
作者简介:
邓武功/1979年生/男/2001级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风景区规划(北京100037);
薛晓飞/1974年生/男/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2001级城市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方向)专业硕士研究生(北京100083);
周虹/1973年生/女/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2001级城市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方向)专业硕士研究生(北京100083);
胡敏/1980年生/男/2002年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建筑系/现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北京 100037);
参考文献:
[1] 李达珠,李耕冬.未解之谜——最后的母系部落[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9.
[2] 和钟华生存和文化的选择——摩梭母系制及其现代变迁[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
[3] 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4] Andrew Jones. Urban conservation issues in Brunei Darussalam:the case of Brunei's water villages. Planning Perspectives[J]:1997,(4).
[5] 张壬午,等农业生态工程技术[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6] 杨二车娜姆,王风.我的家乡——女儿国[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1
参赛作品 (2003年摄于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