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芳溢翠的方舟
如果说四川路是一条人潮涌动的河流,那么四川路绿地就是一艘流芳溢翠的绿舟。
去年10月落成的四川北路大型绿地,占地约5公顷,西邻繁华的四川北路商业街,南靠衡水路,北面邢家桥路,再隔20米便是即将建成的轻轨明珠线。这块绿地是为了加快上海中心城区的绿化建设,改善四川北路区域环境,形成特色生态城区绿化景观而建;同时具有满足市民休闲、观赏、健身等需求,方便市民交通和社会车辆停放等综合功能。
走在店铺林立、人流密集的四川北路上,这片浓郁的葱绿伴着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两排颇具姿态的榉树沿人行道整齐排列。几道约40厘米高、与绿色植坪穿插的弧形红色矮墙,将道路和绿地作出象征性的界定,形成开敞式的入口,不经意地将游人引入绿地。
绿地概貌
绿地整体品味:绿地的地上部分大致可分为南部的平地部分和北部的山地部分,而地下部分是山地部分之下的地下停车场。沿着这块菱形绿地的对角线塑造了主轴线,由西南角的欢乐广场,直到东北角位于至高点的紫霞双阁,其间景致山水交错,起伏有致,引人入胜。
(1)平地部分由欢乐广场、湖面、绿色琴阶和五彩路等景点组成。
欢乐广场位于四川路和衡水路交叉口处,边界曲折自然,周围环以草坪和花坛,地面以淡雅的灰绿和鹅黄两种色块交织,并随意地种植了十几棵银杏。银杏春夏枝繁叶茂,至秋季又遍树金黄,确实为四川路添了份好景致。广场正中一尊高约5米的铜质大鼎,鲜花簇拥,不仅是广场的主景,同时也拉开了四川路绿地主轴线的序幕。
由欢乐广场向前,隔着修建灌木、硬地和卵石组成的旱喷表演台,是一梭形湖面,水面中部宽,两端渐狭,并对对岸的绿地形成环抱之势。
木质栈桥蜿蜒跨湖,连接两岸,其间还镶嵌着一座小岛。小岛名叫“海枣岛”,岛上种植的3株6~7米高的中东海枣,带来一股浓郁的热带风情。水由对岸的“拾水阶”层层跌下,汇入湖中,驳岸向两边舒展,形成“水梯田”。
“拾水阶”两侧,是向北略略下倾的坡状绿地——“绿音琴阶”,绿地中间穿插交错纵横的小径,分割绿地有如琴键。小径旁边放置座椅,可供游人在此宁静清凉之地小憩。
“绿音琴阶”北面是一条呈"S"形的主园路,这条园路的一端接西北面入口的一组片段式上海里弄街坊建筑,称"三新里旧址";另一端一直延伸到东南面的衡水路入口。园路铺装较有特色,以大尺度的弧形双色图案代替了惯常采用的小块拼花,使人感觉园路更为开阔,并因此命名为"五彩路"。这条园路也可以算是绿地中平地部分和山地部分的分界线。
(2)山地部分由凌波池、山地商业建筑、紫霞双阁和夕阳幽篁等景点组成。其中商业建筑与山坡绿地的立体结合在上海众多新绿地中独树一帜,为开放式城市绿地景观和经济效益结合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五彩路”北面,四面绿荫环抱,三面皆为山地,当中一湾碧泓,名为“凌波池”,是绿地的中心水体。水体的驳岸处理不比寻常——它采用高低层叠有如莲花瓣般的植坛与平台相结合,既保持了水体对游人的亲和力,又使植物得以贴近水边。水池北面贴山体造成一处石景瀑布,与上层山地溪流湖面相接,仿佛清泉自山间汇流而来,可以说是运用了藏源的手法。周围山体其实并不高,因为在如此拥挤的城市空间中分得一隅兴建绿地本已不易,所以不求高,而求尺度适宜,山势自然连贯。正所谓:“山不在高,有脉则名;水不在深,有源则灵。”
“凌波池”东西两侧,各为一排二层的折线形商业建筑——“明佳·塞纳左岸绿色休闲港”。这是上海第一处绿色商业回廊。建筑面向水体一面,底层为外廊式,二层则为露天的平台;值得一提的是商业建筑与山坡绿地的立体结合:通透的建筑背倚山坡,仿佛嵌入了绿色山体之中;二层平台护栏带有植池,使建筑本身即成了绿色山体的一部分;为了不使空调机的外机过于突兀,特意做了木质棚架将之遮掩。这一带上下的园路也与建筑相结合,两面建筑的连接采用了二层的玻璃护栏钢架桥,桥由山坡上架设而过,桥体的材料风格均与建筑统一。由于桥体切割了自然而下的绿色山坡,所以在其一侧采用了挡土墙;为保持整座山体的生态风貌,挡土墙并非硬质,而是以杉木排列架筑而成,效果颇佳。
沿建筑一侧的钢架梯上山,几乎是清一色的木质栈道,两旁灌丛茂密,直扑路上。举步不远便到了紫霞双阁,这两座灰色的联体现代方亭是全园中轴线上的至高点和收头,也是全园最为醒目的一处景点;亭顶为形式感较强的四片组合体,四边略略上扬,富有新意。不过,无论从设计形式还是施工,都显得略微粗糙,材料也偏于生硬。
由紫霞双阁东望,只见一片茂竹森森,名为夕阳幽篁。竹林“春夏翠而秋冬苍”,这样的景色在楼宇环绕的局促空间得以一见,着实具有震撼力,引得人们无暇停留,急匆匆便欲赶去。木栈道一路蜿蜒,钻进竹林当中,顿感沁人心脾的清凉。
出了竹林,还觉意犹未尽,又有错落有致几爿木亭半遮半掩于前。亭依渐低山势,彼此高低不一,亭顶又有四落水顶和平顶之分,顶均以木格镶毛玻璃,以求轻巧通透;亭柱也透空,中间设灯具,晚间更有韵味。亭与周围绿地的渗透感很强,富有野趣的块石、黄馨环布周围,远处竹林作为背景,将小亭装点得犹如世外桃源。
景观特色
整块绿地的设计在形式、材料、植物、建筑等各方面均不拘一格,整体上保持风格统一,而细部富于变化,颇具新意。以下几点特色较为突出,值得推荐:
● 绿地在整体的绿色基调上,引入了多种风格,达到了步移景异的效果: 入口欢乐广场,铜鼎古朴厚重的造型与广场地开阔空间结合,给人以时代性的震撼;水池中的海枣岛,三株海枣造型独特,带给人置身热带异域的感受;中央“凌波池”,近可沾衣的池水辅以依依垂柳,又俨然江南画卷;“夕阳幽篁”秀荫蔽日,可得幽居山野的雅趣;“三新里旧址”虽只是一处片断小品,却也情系着原来居住在这片土地上居民,是上海近代里弄生活的缩影。
● 商业建筑与山坡绿地的三维立体结合,是本绿地的大胆新尝试,也是一个亮点:建筑采用轻巧结构与通透材料相结合,在风格上与绿色背景协调;建筑与绿地的嵌合和过渡自然,建筑中渗透着绿色、绿地中点缀着建筑,二者即非矛盾,又非隔离,而是相融相通,结合得甚为和谐。
● 绿地中多处采用了生态化的细部设计:木质休憩亭、木质栈道、木质栈桥、原木挡土墙、卵石驳岸、竹篱等。尽管这些手法并非从真正意义上忠实原初的"生态"概念,但在视觉上能带来回归自然的感受,这在现今大多数城市公园的设计中,是较为常见和受欢迎的。
● 多种植物的应用也是使四川路绿地视觉感受强烈的原因:包括前文提到的中东海枣、千秆翠竹、临水垂柳、行道榉树和欢乐广场的银杏,绿地中还根据不同地段和风格配植了各种相宜的植物,如石间体现野趣,种植黄馨、夏鹃、罗汉松等;植坛需修剪拼色,多用桧柏、小檗、黄杨等;水边多需低垂秀美的水生植物,如鸢尾等。
● 全园整体考虑铺地的图案和色调,也是一大特色,不仅增进了全园的和谐,在尺度上也予人以开朗、明快之感。
美中不足
设计中也有几点欠考虑之处,宜在日后改进和优化:
● 有些地方暴露出因过于追求形式而忽略了人们使用的问题:如欢乐广场北面的旱喷表演台,因追求平面上修建灌丛与各种材质的拼合,对游人的行线考虑不足,有些地方游人直接跨越灌丛致使植物受损;“凌波池”南端的景点“挂水毯”,为多组花岗岩汀步组合的跌水水景,但汀步过高,约为40厘米,尽管景观效果强烈,但若供游人(特别是儿童)游戏则较为危险,而且汀步两端如何与绿地衔接通行,也没有考虑周到;四川北路人行道没有设置导盲道。
● 有些地方平面上效果佳,而实际效果估计不足:如四川北路一面的红色弧形矮墙,在平面图上显示构图完美、富于韵律,但实际中完全没有体现,而十几米的矮墙“连绵不断”,反而成为游人进入绿地的小障碍。
● 有些细部的处理手法还可斟酌: 草坪与广场(或园路)的过渡采用柔和的曲线缓坡效果较好,而采用硬质边缘或篱笆则稍嫌生硬;草坪灯的形式缺乏新意,黑色灯柱在绿色背景间有些突兀,若选用造型简洁则更为别致,色泽更为柔和则佳; 绿色警示牌随处可见,高度偏高以致太过刺眼,对景色的整体美感带来一些不协调。
● 紫霞双阁、凌波池的驳岸植坛、“夕阳幽篁”的登山台阶等处,都存在一些施工中的粗陋,给这块绿地留下些许遗憾。
四川路绿地为上海市民增添了一处可供游乐、休憩和购物的良好环境,尤其在繁忙拥挤的四川路商业街,如此大片的绿色空间,使行人顿感舒畅,实在难得。水可载舟,这艘生态之舟将在市民的品评和使用中,充分体现出它的综合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