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真正的世界生态城市建设”专家对谈
左起为:赫伯特·德莱赛特尔、戴友涵、安德烈亚斯·贝克尔、沈承秀、尼尔·斯特柏克、沈磊、赵春水
对话背景:
伴随当今中国广泛的城市化进程出现的自然资源枯竭、河流和地下水的污染等诸多问题进行审视,期待通过交流和讨论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寻求真正的城市生态区域环境设计,寻找可适应于亚洲人口密集型城市化需求、符合人的尺度并满足人类城市生活质量的设计方法,并转变我们的未来城市朝向一个更高品质的方向发展。
专家介绍:
沈承秀女士(中国水利学会城市河流学组秘书处秘书长)、戴友涵先生(德国AS&P 建筑设计事务所中国区执行董事兼首席设计师)、尼尔•斯特柏克女士、赫伯特•德莱赛特尔先生(德国戴水道景观设计创始人、合伙人兼首席设计师)和安德烈亚斯•贝克尔先生(德国KSP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总监)、赵春水(天津规划院总建筑师)。
对话主题:什么是真正的世界生态城市建设?
赫伯特•德莱赛特尔:谈到什么是生态,什么是生态城市,公众可能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我的公司在这个领域做了三十年,在这三十年中我们的地球经历着各种各样的改变,包括全球变暖的气候变化等等。
现在大家都在谈构建“弹性城市”。我认为如何将构建弹性城市和改变目前全球变暖的现状联系起来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问题。我们应该更多地将生态、交通、能源以及有关城市生活的更多其他方面综合起来,从一个整体的视角切入研究城市发展问题,使我们生活的城市、生活的空间更加完整化。
我们戴水道公司和行业内的一些公司一样正在致力于这一方面的研究并将其不断的深化,我们做景观设计的时候,不仅会考虑景观的外在装饰感,更多的是考虑把景观当成一个机体来设计和实施,思考如何使景观功能更加多样化,承担起更多的基础设施功能。
戴友涵:我在中国生活和做这方面的相关工作有三十年了,感触是现在很多公司做生态城市项目大多还停留在策略阶段。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一座生态城市的建造不仅仅与城市设计师或者景观设计师有关,它需要生活在城市里的每一个人的参与。只有大家都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才能真正形成一个可持续的生态城市。
第二方面,这几年中国城市化在不断发展,但是城市在接纳农村人口或更多其他外来人口的时候是否准备好了,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第三,生态城市建设需要政府职能部门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来推动。另外,我们需要在教育上投入更多,让年轻一代更多了解生态城市的意义,这也是我们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的一个基础,使生态城市不只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有机体向前发展。
安德烈亚斯•贝克尔:即使谁都无法预测五十年、一百年后一个城市会有什么发展,但是近期的环境状况、建筑状况是需要大家脚踏实地去做的。我们应该更多地致力于生活方式的改变,比如目前大家选择出行方式多是从自己的利益考虑,更多的是享用私车,而这无疑会加重空气污染,如何转变公众的观念以达到减少机动车辆的使用,推广非机动车辆使用,需要更大力度的宣传和教育。
虽然目前中国的城市建设中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但是我认为中国是正在往一条正确的道路上发展的,只是可能还需要再花一点时间,政府需要加大力度宣传生态城市,使生活在城市的每一个人感受到他的生活和这个城市的改变息息相关,能够从这个政策或策略上得到优惠。现在民众也越来越关注城市的绿色,自己生活的绿色,包括食品的绿色等等,愿意为此做出改善。作为一名设计师,我非常愿意把德国的建设经验借鉴到中国来。
沈承秀: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机,我认为生态城市的建设离不开水生态环境的支撑,因为万事水先行。
目前水的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普遍性问题,中国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危机。用老百姓通俗的语言说,水的问题可以归为八类,水多、水少、水脏、水混、水臭、水死等等。最严重的莫过于水死,即水没有了,原来的水面已经枯竭,河床沙化,严重地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仅次于水死的现象就是水呆,用钢筋混凝土绑架了自然优美的河道,这样造成的严重后果就是两栖动物上岸,水中的鱼虾没有安家的地方,沿途的土壤、植物得不到滋润。我们城市河流学组在全国倡导一个大的公益活动,把被钢筋水泥绑架的睡堤唤醒,唤醒大家的水意识,把这些堤岸还原成以前的自然形态,变成一个生机盎然的河道。
另外一点,我想说的是我们传统水利和现在生态水利的区别。传统水利往往注意安全、防洪排涝、水质、水量几个要素,但是现在生态水利除了考虑这四点,还要考虑水和人之间的和谐、水的文化、水的景观、水的管理等等,提倡综合治理,我希望大家能够打破行业和专业的框框,联起手来,产、学、研、用共同打造美丽的水利,建设美丽的中国。
赵春水:我想从个人的角度来谈谈对生态城市和生态型社会的理解。中国正处在从工业型社会进入生态型社会的关键点,从城市设计来说,城市领导者应该把社会责任意识提到更重要的地位。记得有一句话“是要金山银山还是要青山绿水”,后来逐渐转变成“既要金山银山也要青山绿水”,最后变为了“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只有树立这个观念,城市指导者的决策才能给城市留下生态发展的空间。
同时,生态型城市需要每一位市民转变对社会发展的观念,包括人生观、价值观。我们每一个人作为城市参与者要逐渐树立起生态型社会,生态型建设,生态型家园的切身理念。我们的城市建设还在起步阶段,可能我们初始速度会很快,但是真正追上发达国家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每个人都要行动起来,通过我们每一点的行动,更快地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的进程。
尼尔•斯特柏克:宏大的概念往往离人们的生活有些距离,其实我们可以将如何建设生态城市具体化:作为市民要想的就是“我到底每天需要什么,我的孩子需要呼吸新鲜空气,我的饮食应该是干净的,我孩子喝的牛奶应该是从牛身上挤出来的,我吃的红萝卜应该是地里挖出来的。这样大家就知道我们到底需要什么,能够把自己需要做的做好。
(注:对谈内容根据2013年3月举行的中欧生态区域设计论坛“城市生态区域设计——从概念到实施”对话部分节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