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谷川逸子
彼得•卒姆托
隈研吾
杨经文
斯丹法诺•博埃里
作为日本著名女建筑师,长谷川逸子1979 年建立"长谷川逸子•建筑计画工房(株式会社)"并担任负责人。1985 年,她通过竞赛赢得了湘南台艺术中心的项目。作为年轻设计师拿到一个开放式竞赛的项目,这是日本建筑业史上的第一次。该项目首次实现了她的艺术理念,将充满自然元素的景观和建筑融为一体,实现"景观式建筑"的设计构想。 设计师观点:让植物出现在建筑的夹缝中。
设计师观点:让植物出现在建筑的夹缝中。
长谷川逸子的“女性化”也来自她和自然的亲近。她的家族已经习惯与自然为伴。她的母亲是植物学家兼画家(她只画植物),长谷川逸子正好“遗传”了这两点:她既爱植物,也爱大海。长谷川逸子拥有热爱自然、敬畏自然的天性。她曾说“如果不做建筑师,我大概会像我母亲一样,做一个植物学家吧。” 【详细】
湘南台文化中心
分析:因为喜爱植物,她要让植物出现在建筑的夹缝中,如果业主坚决不愿这么干,她也会耍点小花招——在她的成名作湘南台艺术中心(Shonandai Cultural Center)里,她放进了人造的钢铁之树。这些"铁树"像是无声的抗议,如今依然耸立在艺术中心的大堂里,像是在讽刺当初那些阻止种树的人。也因为喜爱大海,她几经实验,才找到了穿孔铝板这种极具个性的材料,她把它们贴在了大多数作品的外立面上。"这是由于大海的水波把阳光反射到室内的时候,会出现一圈圈光晕,后来我发现铝制的穿孔板可以复制这样的光线。"想必看着这些反射光晕的建筑,她的心情又回到了海边的老家吧。
彼得•卒姆托 (Peter Zumthor )1943年4月生于瑞士巴塞尔的建筑设计师,早在80年代就为人熟知了。到了90年代,他的作品更是层出不穷,这些作品有着重建永恒价值的独特视角,令人刮目相看。。
设计师观点:植物蕴涵着我想要伴随我的一切。
我们源于自然也将归于自然;回头看来我才意识到我以前一直对植物不以为然;它们仅是我周遭环境的组成部分;它们不言自明而我也喜欢它们,比如我喜欢草场,花园或者树林。然而现在情形开始改变了,我变得对植物更加的敏感,尽管我从未曾研究过它们,也仅仅知道少数一些植物的名字而已。但我却喜欢与它们在一起。于我而言,它们的存在就是一种静谧。 ——彼得•卒姆托【详细】
封闭的庭院:2011年英国蛇形画廊
分析:我梦想中的"封闭庭院(hortus conclusus)"是四周封闭的,只向天空开敞。每次当我想象一个在建筑中的花园,它都会变成一个神奇的地方。我设计的画廊建筑中央就是一个花园;它吸引我们围拢在它周围。我们将在花园中汇聚。我期待自然的能量,期待由皮特•奥多夫给我们的"封闭庭院"带来的芊芊芳草律动的美丽,我期待色彩与形态,期待泥土的芬芳,期待树叶的舞动,期待美洲升麻(Bugbane)与紫泽兰(Joe Pye Weed)的气息,蝴蝶和蜜蜂也很喜欢那样的气息。【详细】
隈研吾,1954年出生,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都市设计中心代表,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教授。在建筑界被誉为"新弥生派"的代表人物,其设计有着日本艺术品般朴素优雅的形式美。他曾受邀参加了"长城脚下的公社"项目,设计了竹屋。
设计师观点:一个好的建筑师,应该也是一个植物学家。
隈研吾从小对纯自然的材料有一种莫名的好感。"我出生在大阪,家里的房子也是土木结构。用土和石头堆成的墙壁,高高的木头房梁和竹子是我儿时记忆中最熟悉的部分。"对纯自然材料的这种眷恋一直影响了他很多年。他还透露说,他的祖父是一位医生,平日的爱好就是在院子里种植各种各样的花花草草,正是小时候跟花草打交道多了,他具备了些许植物学知识。"在现代,一个好的建筑师,应该也是一个植物学家。"【详细】
长城脚下公社——竹屋
分析:这座房子叫「竹屋」,因为它是用竹子打造的。在隈研吾的儿时记忆中,有一片竹林,是通往游戏场的必经之地,他说,也许是潜意识作崇,当他接到长城脚下这个设计案时,竹林景象一直在脑中浮现,就这样万里长城和竹屋有了前所未见的结合。【详细】
1948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曾在英国格洛斯特郡的切尔滕纳姆大学学习,而后到剑桥进修。1975年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他对热带城市建筑可持续性的研究和成果,真正反映出当代建筑师对城市类型建筑生态问题的理性思考。
设计师观点:把大自然搬到建筑里去。
现在我们追求的是一种混杂型的生态设计,它主要是位于建筑的外部,这种经过生态设计出来的建筑物看起来应该像绿色植物一样,在整个景观的设计方面,要给一些动植物提供栖息、养育幼虫以及它们捕食的场所,这样这些动植物们就可以一直在这座建筑中生存下去。——杨经文 【详细】
「EDITT Tower」环保节能未来大厦
分析:这栋大楼有26层楼高,但它最引以自豪的就是上面具有许多片太阳能板可以搜集能源,另外还有自然的通风设计,大楼四周也种满了植物作为隔热墙之用。这栋长满植物的摩天大楼,之所以如此设计是为了增加它的生物多样性,并藉此可回复当地的生态系统,增进绿化。EDITT Tower的四周几乎都被有机植物所包围,它可经由斜坡连接上面的楼层与下面的街道,这栋大楼也考虑到了未来的扩充性,有很多墙壁与楼梯都是可以移动与拆除的。【详细】
斯丹法塔•博埃里出生于1956年, 1989年毕业于米兰建筑学院, 同期获得威尼斯IUAV建筑硕士学位。 学术方面,他自2007年始, 担任建筑杂志ABITARE主编职务。 2004年-2007年担任建筑杂志DOMUS主编。 与此同时,他还潜心研究,并受聘于美国哈佛商学院及麻省理工建筑系项目教授。
设计师观点:植物让生活更美好。
庄稼和绿色植物怎么就不能和时尚在一起呢?在米兰世博会的展区里,游客可以各自种植自己的蔬果、水果、花卉、庄稼。游客来到园中参观,像是在参加一场盛大的宴席,大道就是巨大的餐桌,绵延数里,游客们可以看到沙漠、沙地、岩石等生物群落;亲自动手,种植谷物、蔬菜;尝到来自全世界的美食。你会感觉到,农业与城市并非格格不入。——斯丹法诺•博埃里【详细】
意大利米兰垂直森林
分析:"垂直森林",是由意大利建筑师Stefano Boeri事务所设计的在Hines的两个生态住宅大楼。Hines打算在全市范围内建造垂直森林的建筑概念,尽量减少额外的水平绿地的扩张。同时,不断增加生物多样性。该项目为当代欧洲城市的生态典范做出乌托邦式的实验贡献。建筑分别达到110米和76米的高度。每个结构的四边将容纳超过900颗绿色植被。外墙是相互交错的混凝土阳台,这将成为种植箱内衬各种灌木,植物和树木的基础平台。 树木从米,6米,到9米高,都经过精心选定的植被物种,以选承受连续较大的水平风力。每个住宅将拥有私人花园,缓冲区隔离声污染,过滤粉尘颗粒,以及抵御恶劣的大风和阳光直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