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中共十八大会议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号召,中国的生态环境规划与设计迎来了高度的关注与讨论, 为了找到解决中国和世界生态与环境问题的新观念、新理念和新方法,倡导实践美丽中国与美丽地球的新美学和新文化,北京大学主 办并邀请代表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最高水平的生态学、建筑、规划、景观设计、地理学等相关领域的学术界领袖人物,为北大师生与社 会大众开展系列高水平讲座活动。从2013年初到2014年底,大师讲座已有十二场,让我们共同的回顾与铭记大师智慧的精华与点滴。
古代经验对城市防洪涝的启示

“中国古代城市的水系是“排蓄一体化”的重 要基础设施,古城中较高的河渠密度和较大的 行洪断面使得古城水系具有较好的调蓄能力, 而古城中完善的河渠系统和散布的湖池坑塘起 到了“排水分区、分区承蓄”的作用,这些都 是古代城市得以防范涝灾的重要原因。” 【详细】

现为教授、博士生导师、
华南理工大学东方建筑文化研究所所长、
建筑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
兼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副理事长
中国科技史学会建筑史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学术委员
会委员等职务

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城市水系治理

新时期水系治理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 居民的意愿,满足他们的需求,保障居民的安 全,包括防洪安全、供水安全、休闲需求、美 学需求、贴近自然的归属感等。城市化是今后 一段时期中国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水系治理 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一定要从理念上,全面提 升对水系治理工作重要性、战略意义的认识。 【详细】

1985年起进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
所从事科研工作至今
1994年被水利部破格晋升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2001年任水资源所所长
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兼任全球水伙伴(中国)副主席
创新方法研究会副理事长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

建筑创新与创作实践

何镜堂在讲座中系统介绍了由他创立的“两观 三性”建筑创作理论。他认为,建筑创新要体 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和谐统一,即 “三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哲学思考,需要 提升到体现空间的整体观和体现时间的可持续 发展观,即“两观”。“两观三性”建筑创作 理论是何镜堂院士多年潜心研究和实践积累所 收获的硕果,也是其大量建筑精品的灵感源泉 和指导原则。 【详细】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设计大师
首届中国“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
教授,博士生导师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兼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
第九、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广东政协常委

传统建筑的空间艺术——传统空间
意识与空间美

“传统空间布局之中先立宾主不仅仅是方法, 而且是重要的意识”,传统建筑营造的空间不 但顺乎自然,更体现出深奥的哲理和严密的逻 辑。中国建筑艺术历来讲求“计虚当实”、 “虚实相生”,这也构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特 征,而具有数千年历史的八卦上就标识春夏秋 冬配合着东西南北,时间的节奏率领着空间的 方位,在中国建筑空间构图中成就了节奏化、 音乐化的“时空合一体”。 【详细】

在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首批中国工程建设设计大师称号
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国家特批一级注册建筑师
亚太经合组织(APEC)建筑师
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党的十六大代表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从花岗岩公园到眼中的景观世界

景观并不是去制造一个景象,追根溯源,而是 人和人所居住的土地之间的内在关系,在词汇 中就能体会这种“天人合一”的关系,从头上 的天空、脚下的土地都能找到这种关联。在她 看来,“景观的语言”实际上是本土的、内在 的、自身的语言,是自然的过程,也是文化的 过程。 【详细】

作家、景观设计师、摄影师、教师和学者
麻省理工学院景观设计与规划系教授
前宾夕法尼亚大学景观设计
与地区规划系系主任
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杰出贡献奖”获得者
日本“国际和谐奖”首位女性获得者

跨文化发展与中国现代建筑的创新

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是设计时首要考虑的问题,“天人合一”的理念让人很早就意识到,建筑应作为大环境中的一个元素。构建一种宏观整体的思维模式,重个体更重整体,重分析更重综合,是做好设计的根本,重视大环境才能实现作品的“唯一性”。 【详细】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建筑设计大师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联合工程公司总建筑师
杭州中联筑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主持人

建筑文明与文明建筑
——走向新时代新建筑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但也是破坏人类赖以 生存的生态环境的主要元凶之一,大家应该注 重对发展与环境、人与自然、发展模式、建筑 与环境等问题做出反思。在环境危机和经济危 机双冲击的今日世界将会促使人类反思我们曾 经走过的工业文明时代的道路,尤其是近一百 多年经济发展的道路,寻求一条新的人与自然 共生共存、和谐相处的新道路。 【详细】

南京大学资深教授、名誉院长
建学建筑与工程设计所有限公司(百家名院)
任公司监事、总建筑师
中国建筑学会生态人居委员会委员

生态文明与城镇化

工业革命后“人要控制一切”的生活方式必须 得到调整,要用生态文明的思维方式与自然协 调,才能真正做到降低能耗。他总结了建筑能 耗之间差异巨大的原因,高度肯定了中国人勤 俭、节约的生活方式,从国家投资建设到日常 生活都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详细】

中国工程院院士
建筑环境工程专家
北京市政府顾问团顾问
全国暖通空调委员会副主任
全国建筑物理委员会委员
建设部智能建筑专家委员会委员
ASHRAE学会会员
英国CISB 学报海外编委
《暖通空调》 杂志编委
英国通风学报编委

携手共建城市

SOM 城市设计合伙人
Philip Enquist 先生就国际快速城镇化进展 进行演讲,包括他曾经与中国市长团坦诚分享 的未来中国城市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应对战略方 面所做的评估。总监们会选用中国与国际城市 的具体案例,来阐明2014 年印制、由SOM 撰 写的《SOM城市设计》第二集中所描述的九项 基本原则。 【详细】

Skidmore, Owings and Merrill
成立于1936年的美国
世界顶级设计事务所之一
工作领域涉及建筑设计、结构及土木工程、
机械及电气工程、工程设计、
城市设计和规划、室内设计、环境美术、
战略研究、项目管理和古迹维护等方面
SOM在建筑技术与设计品质方面的贡献
是20世纪世界建筑领域中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我国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可持续
发展对策思考

解决水资源与水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在于开 源节流与实现废水资源化。其中开源节流是根 本,可通过水回用、节水、清洁生产、控源减 排等方法实现,而资源化是助推,实现污染物 的有效利用,能从中获得能源、矿物资源等。 如此则响应了“污水是水资源的一部分,里面 的污染物也是资源”的综合利用理念,践行生 态文明要求。 【详细】

工学博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副校长
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城市水质转化规律与保障技术”
国家创新研究群体带头人

人类社会用水的健康循环
——生态文明的基石

社会水循环对自然水循环的影响越来越强,同时人类水资源十分有限。对于水环境这一概念,他认为应体会为包含水生态系统甚至水文化的宽泛概念。通过节制社会循环流量、加强城市水系统健康循环、污染物源头分离、农业面污染控制和流域综合管理这五大战略,将用水从单向开放型向反馈循环型转变。【详细】

工学博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全国高校给水排水工程学科指导委员会委员
国家建设部知名专家

按学科塑造自身

从传统园林理法谈到自己的实践项目,结合亲 身经历总结出:文才、画才和口才是园林学科 要求的综合才能。文才用于立意、构思、问 名、额题、楹联、摩岩石刻及撰写园记等,从 传统基本理论的典籍中学习古典文学,从实地 故察中得到即景即情的文思。而画才与文才并 重,风景园林设计要手脑并用,达到“心手相 印”的境界,在正确、美观的设计基础上发挥 口才之长。 【详细】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教育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北京市人民政府园林绿化顾问组组长
上海市绿化局顾问组组长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名誉理事长
北京园林学会名誉理事长
韩国庆熙大学设计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景观中国出品

策划:韩韫娇

设计:冯  超

制作:刘  影


E-mail:news@landscape.cn

编辑部:010-62747825

广告合作:010-8278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