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安藤忠雄是当今最为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建筑大师之一,也是一位从未接受过正统的科班教育,完全依靠本人的才华禀赋和刻苦自学成才的设计大师。其作品于简洁的建筑形态中蕴含深厚的东方文化意蕴,并充分挖掘和体现了东方文化独特的环境心理和精神内涵。安藤忠雄通过对日本民族深层文化的不断探索研究,找到了传统和现代的契合点,从而将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旅行,造就一位建筑家。”

“建筑一半依赖于思维;另一半则源自于存在和精神,即不可见之物。”

——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简历

日本大阪

1941年生于日本大阪。
1962-69年间游学于美国,欧洲和非洲,自学建筑并成为建筑师。
1969年设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美国建筑师协会(A.I.A)和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RIBA)名誉会员等。

创作历程

1979年,住吉的长屋。
1983年,六甲的集合住宅。
1987年,光之教堂,水之教堂。
1992年,赛比利亚万国博览会日本政府馆。
2000年,兵库县淡路梦舞台。
2001年,大阪府立狭山池博物馆等等。

获得奖项

1985年获得由芬兰建筑师协会颁发阿尔法·阿尔托奖。
1989年度法国建筑学院大奖(金奖)。
1992年获丹麦首届Carlsberg 建筑奖。
1993年获日本艺术院奖。
1995年获普利策(Pritzker)建筑大奖。
1996年获日本高松宫殿下纪念世界文化奖1997年获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RIBA)金奖。
2002年度美国建筑师协会(A.I.A)金奖。

教学经历

1987年 - 担任耶鲁大学的客座教授
1988年 - 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
1989年 - 担任哈佛大学客座教授
1997年 - 担任东京大学工学部教授
2003年 - 从东京大学退休,转任名誉教授
2005年 - 获得东京大学的终身特别荣誉教授
2005年 - 担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讲座教授

普利策获奖评价
“安藤忠雄用最平凡的建材,创造了最丰富的建筑寓意。他的成就不仅在于已经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建筑佳作,而更在于他未来将赋予建筑艺术的更丰富、丰满的意义。安藤忠雄的建筑似乎有着一种难以名状的魅力,也许正是这股隐在的力量使得安藤的建筑作品有着一种特殊的气质。”

安藤忠雄建筑访谈

安藤忠雄建筑访谈

注:《A+U》杂志中文版主编马卫东,在东京大学深造时曾与当时身为东京大学教授的安藤忠雄有过师生之缘。这篇访谈录是马卫东在日本四处寻访安藤忠雄建筑作品后,在安藤忠雄事务所里与安藤以及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的矢野正隆进行了一场深入而精彩的对话。
混凝土美学
当初选用混凝土,除了成本的原因外,更主要的是因为混凝土是20世纪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材料之一,那时混凝土还没有被广泛地运用在建筑上,其表现的可能性还没有被完全开发。
在多次的实践中,我发现混凝土的表面肌理质感同用纸和木建成的日本传统建筑中的表面触感很相近,同时它又非常具有现代感。因为它兼具这两个特点,所以我比较喜欢混凝土。我一直认为只有通过身体的直接触摸,才能从本质上感知建筑。因此在我的建筑里,凡是人的手脚能够直接触及到的建筑部位,都尽量运用具有生命感的自然素材,例如木,石和混凝土之类具有表面质感的素材。此外混凝土又有很高的创作上的自由度,它可以做成任何形状。
我想追求的是建筑的原型,那是一种可以在人的内心深处留下深刻记忆的空间体验,因此同时拥有外部和内部,表里如一的混凝土是唯一能创造出这种近乎空间原型的建筑素材。
实际上,我们采用的混凝土与别的事务所的混凝土别无两样。只是我们对参与建筑施工的各个工种之间的协调配合要求非常高,比如混凝土浇灌工程,我们要求各个工种全部到场,齐心协力高精度地完成设计的各项要求,比如结构的配筋浇灌、配电布线等等,如果说有什么特别的话,也就是在施工现场管理这方面做得比较彻底。
光的演出
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开启了我对光的认识,单单追求光也能使建筑成为一种可能。通过光的演出来表现空间、摸索空间的原型成为我此后建筑创作的一个主题。比如在“光的教会”中,我有意识地把自然的各种因素限定为光,通过这种极端的抽象自然的手法、实现了能触及人的精神根源的空间。光是表现建筑精神化得素材之一。
玻璃的提示
应该这样理解,我不是为了使用玻璃才用玻璃的,我以为玻璃可以更好的体现一种空间的存在。我初期的作品“住吉的长屋”中,两间房间中间夹着一个中庭,这个中庭可以理解为日本传统建筑中常见的“缘侧”。在日本京都的“Time’s I”中,也有一个由玻璃和河之间构成的“缘侧”空间。在我新设计的“兵库县立美术馆”中,核心是为展览设计的空间,其外侧是混凝土的盒子,再外侧是玻璃的建筑表层,还有非常出挑的檐口。建筑内部混凝土盒子和玻璃之间的空间是一种“缘侧”,建筑外部的挑檐也是一种“缘侧”。无论是在内部还是外部,这种“缘侧”空间都是日本所持有的。人们在“缘侧”中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行为。我认为建筑的目的不是为了使之像个雕刻物,而是为了人的活动和生活,这在根本上是截然不同的。另外混凝土外的玻璃皮膜可以使混凝土变得柔和,相反玻璃本身却变得有深度,一虚一实可以更好的发挥两种素材的特性。
建筑的精神
我认为建筑是提供社会大众使用的物体,建筑对人的精神产生深刻的影响。例如日本镰仓时代建造东大寺时,它的南大门落成仪式,就像现在的国家工程一样,全国各地的人们都赶来观看。建筑就是那样有感召力的东西。当然,它的巨大规模和具有气势的造型也是吸引人们来观看的原因之一。当时千里迢迢赶来看东大寺的人一定是带着千万感激而返的。这种感激也许会一辈子烙印在心里。可以说,好的建筑其影响将深深的刻印在人们的心里。建筑本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事实上,现在很多日本的建筑都是“对内的”,对话也是在建筑家之间,建筑家们说些高深莫测的理论,但是这些理论并不被大众所理解和接受。因此我觉得建筑应该是能够被一般人所能理解并产生共鸣,同时又能超越一般人的想象,这样的才能被称之为建筑,做出这样的建筑的才是真正的建筑家。
仅仅是追求通俗易懂是不够的。只有在此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次元,才有可能出现好的作品,但是难也就难在这里。如果有一个好的建筑作品,能让你产生强烈的共鸣的话,也许你会觉得建筑很了不起,或许会视建筑为终生的事业,其实我就是这样的。[详细]

人物介绍

安藤忠雄简介  

安藤忠雄甚有传奇性,在成为建筑师前,曾任货车司机及职业拳手,其后在没有经过正统训练下成为专业的建筑师。安藤忠雄在大阪府立城东工业高校毕业后,前往世界各地旅行,并自学建筑。1969年创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完全依靠本人的才华禀赋和刻苦自学成才的设计大师。在30多年的时间里,他创作了近150项国际著名的建筑作品和方案,获得了包括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策奖等在内的一系列世界建筑大奖。安藤亦开创了一套独特、崭新的建筑风格,以半制成的厚重混凝土,以及简约的几何图案,构成既巧妙又丰富的设计效果。安藤的建筑风格静谧而明朗,为传统的日本建筑设计带来划时代的启迪。他的突出贡献在于创造性地融合了东方美学与西方建筑理论;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提出“情感本位空间”的概念,注重人、建筑、自然的内在联系。[详细]

设计风格

日本传统文化的影响

挚爱亲近——传统的自然观
日本本土哲学强调拥抱自然与自然合为一体的思想, 并且认为所有的一切自然都是有生命的, 这些导致了日本人对自然强烈的挚爱情结。安藤的建筑继承了日本传统的自然观将光、水、风等不定型因素成功地运用到建筑氛围的营造中。

 

凄婉闲寂——社会的审美观
从平安时代起日本社会就对寒素枯涩的美备加推崇,在这种精神的影响下, 细腻柔美、凄婉闲寂成为日本传统社会文学、艺术的主流审美取向。安藤的建筑外表恬静、造型简朴, 基本构件稀少, 清水混凝土、原木、砖都成为塑造建筑纯粹素净的工具。

 

超然淡泊——传统的居住观
日本人的居住观念超然、淡泊, 强调的是一种精神的追求。安藤有意识地关注日本传统住宅, 将这种假想的精神通过现代建筑的手法抽离出来, 在设计南岳山光明寺时将光明寺大殿布置在毗邻原有历史建筑的一片水池中,同时渲染出宗教建筑远离尘嚣无限洁净的气氛来。

禅宗哲学与安藤忠雄的建筑精神

禅定——空间中的意味
禅宗的修行方式“禅定”是指排除一切世俗杂念,参禅自省的状态。这种状态是禅宗哲学“ 直观”世界和“内省”自身这两种认识活动的基础。在安藤忠雄的作品中常常可以发现具有禅定意味的空间,具有封闭性、集中性和几何性。

 

直观和内省——空间中的认识
禅宗哲学探究世界的方法抛弃了一切概念的借助,直接进入事物的本身,从内部去“直观”它。安藤忠雄遵循禅宗哲学的理念,认为人们通过自己的圣体“直观”来了解世界,从而抛弃了既定的思维定势和既定的概念。

 

色空——空间中的抽象性与表象性
禅宗哲学对安藤忠雄建筑理念还有一个重要影响是来自禅宗哲学中“色与空”这一矛盾又同意的概念……安藤忠雄在建筑形式的抽象性与建筑内涵的复杂性相互关系中表达出对这一禅学奥一的阐释。

对人的感受的思考与关怀

安藤忠雄认为“建筑必须具备有益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生活空间才能反映生活的真谛”,“人们生活不能仅仅停留在纯理性上”。此时,我们看看安藤忠雄的成名之初的“住吉的长屋”,一个狭长的方盒子,四处闭合,将外界的城市喧嚣完全隔离,透过占地三分之一的中庭吸收着光、风、雨,创造了一个个人的隐居生活空间。以他的集合住宅“六甲住宅”为例,建筑之前都有一个开放空间,每一个单元都能欣赏到神户城市景观和远处的景致。[详细]

 

清水混凝土的应用

在20世纪,很少有人像安藤这样把混凝土材料在建筑中发挥得如此淋漓尽致。带圆孔的清水混凝土墙面是安藤建筑的显著外表。安藤的建筑一般全部或局部采用清水混凝土墙面作为室外或室内墙面,这种墙面不加任何装饰,墙面上的圆孔是残留的模板螺栓。清水混凝土演奏一曲光与影的旋律。安藤在材料中搀进了日本的传统手艺,利用现代的外墙修补技术,将水泥墙面拆掉模板后进行处理,他将混凝土运用到了高度精炼的层次。在清水混凝土的施工中…[详细]

作品解析

经典作品

住吉的长屋  

住吉的长屋
住吉的长屋可以说是安藤在受到禅宗思想的潜在影响,吸取日本传统文化、弥生文化及传统建筑文化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设计手法,现代建筑材料…[详细]

 
六甲的集合住宅  

六甲的集合住宅
建筑物由一系列单元构成,每个单元长5.8米,宽4.8米,其剖面顺着山势而设计,平面对称,建筑物之间空隙则设计了上下交通的阶梯…[详细]

光之教堂  

光之教堂
光之教堂位于大阪茨木市北春日丘一片安静的居民住宅区,原有一个木结构教堂和牧师独立式住宅。场地上,教堂的设计以与原有的建筑之间的关系…[详细]

 
安藤忠雄:水之教堂  

水之教堂
水的教堂位于北海道夕张山脉东北部群山环抱之中的一块平地上。从每年的12月到来年4月这里都覆盖着雪,这是一块美丽的白色的开阔地。[详细]

姬路文学馆  

姬路文学馆
十笏园现在是潍坊市博物馆,原为丁善宝的宅园。十笏园是在旧住宅的基址上改建而成,园林的总体布局就不能不受到较多的限制。笏园西接郭家巷…[详细]

 
淡路梦舞台  

淡路梦舞台
淡路梦舞台的总发展面积是21公顷, 是安藤忠雄最大规模的建筑. 安藤忠雄的信念是“经过地震的灾难后,倘若人民不能觉得住在这里很好的话…[详细]

南岳山光明寺  

南岳山光明寺
安藤忠雄的南岳山光明寺把对自然木材的规格化切割和组合使用到宗教建筑中。安藤设计时充分考虑了这一地域特点,设计规划时充分尊重了原有的…[详细]

 
兰根基金会美术馆  

兰根基金会美术馆
994和1995年期间,安藤和Muller, Erwin Heerich, Oliver Kruse and Katsuhito Nishikawa等人针对导弹基地上进行规划设计…[详细]

其他作品

水御堂

水御堂

  地中美术馆

地中美术馆

  西班牙世界博览会

西班牙世界博览会

京都府立陶板名画之庭

京都府立陶板名画之庭

  兵库县立美术馆

兵库县立美术馆

  福特沃斯特现代美术馆

福特沃斯现代美术博物馆

作品研究

安藤忠雄的几何方法论
在安藤的世界中, 几何形态的变化与组织有3 种基本方式: 一种是以方形为母题, 运用重复、扭转等构成手段, 以线型路径为联系方式, 达到几何形体的纯化. 比如, 日本岗山成羽町美术馆、日本姬路儿童活动中心等. 另一种方式为: 圆形或椭圆形曲线平面, 空间形态体现为圆柱体、锥体或球体, 这也是安藤惯用的纯化几何形. 例如,日本兵库木材博物馆. 还有一种应用最多, 也是较为复杂的组合方式, 即方形和圆形的组合. [详细]

 

安藤忠雄建筑作品中光环境的创造
任何参观过安藤建筑作品的人,哪怕仅仅是欣赏拜读过他的作品图集,也许都会对安藤在建筑中用光的设计意匠和娴熟技术叹为观止。确实.安藤的一系列建筑在与光的结合方面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安藤对建筑和光的关系有着自己系统观点和主张。他认为,光使物体的实存成为可能。“建筑空间之中一束独立的光线停留在物体的表面,在背景中施下阴影。随着时间的变幻和季节的更替,光的强度发生着变化…[PDF]

安藤忠雄与建筑环境的本质突现
在众多的当代著名建筑师当中,安藤忠雄是通过突现建筑环境的本质方面来创造建筑环境的代表。他仅通过建筑环境的空间关系的把握,便创造了能够使人感受到场所精神的作品,从而使人能从中确认自我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对场所的空间性的感知和体验以及定位比环境的特性、意义、和意蕴更直接地达到了唤醒场所精神的目的。安藤忠雄作品中边界本质的暴露和对环境的再造所促成的建筑体验具备了主体对现…[详细]

 

于平正中见奇绝——作品浅析
“我不单用知识,而是用我的心去正直地创作。”—安藤忠雄。日本的建筑师中,安藤忠雄是为数不多的自学成材的名家。他成熟于70年代,80年代初期便成为日本关西建筑界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如今“一提到安藤忠雄,便从四面八方投来诸多赞誉之辞”(铃木了二)和一大群追随者。出身于大阪的安藤忠雄,他最初接受的任务是一些低标准、小面积、环境差、墓地小的城市住宅。逐渐地扩展到小商店、小教堂、集合住…[PDF]

推荐书籍

 

《安藤忠雄连战连败》
《安藤忠雄连战连败》是安藤忠雄根据其在东京大学建筑系讲课内容整理而成的又一部具有影响力的著作。"安藤神话"曾一度风靡全球建筑界,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详细]

 
 

《安藤忠雄的建筑迷宫》
安藤忠雄一再强调,旅行是他惟一的、最重要的“老师”。建筑学者、专栏作家李清志服膺大师箴言,多年来探访每一座安藤建筑,住吉的长屋、淡路梦舞台、光之教堂…[详细]

景观中国简介 | About me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会员注册 | 投稿中心 | 建议留言 | 操作帮助|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0 Landscape.cn 京ICP备05068035号
景观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