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收起

定义

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华夏子孙文化认同的纽带;它保留着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根基。

特征

【多元素】历史遗存的真实性

真实性体现在原有的传统格局、街巷肌理、建筑形制、空间尺度、历史风貌以及相互依存的自然人文景观和环境,诸如道路铺装、农作场院、粮仓、古井、山泉、水塘、溪涧、磨房、碾盘、牲口棚、道路、桥梁船埠、古墓等原有的生活、生产设施和其他公用设施。因此保护古村落需要做到对不同元素的考量,而非单一方面地制定策略。

【整体性】构成要素的关联性

传统村落的构成有多种复杂要素,包括现存的村落格局、河道水系、居民聚落、建筑、寺庙、传统起居形态、自然景观、历史风貌等。不应孤立地只重点保护零星文物、大户宅院和古桥、古井、古树,而应该系统分析,针对不同保护对象,采取相应的保护思路、途径和方法,尤其要对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实施整体保护。

【辨识度】村落形态的识别性

在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传统村落,由于所在地的水文地质、气候条件、建筑材料、建造工艺以及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所以空间结构和空间形态各有特色,这种特色表现为风貌特征的识别性,也就是通过人的视觉产生的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一种属性。
因此保护古村落应充分考虑并发扬其地方特色及特性,在新的开发中避免遗失,避免因商业开发或保护过程中造成“千村一面”的尴尬境地。

评定

村落传统建筑评价指标。包括传统建筑主要集中修建年代、建筑种类、风貌特征、用地面积、占保护区建筑总用地比例、整体保护程度。

村落选址和格局评价指标。包括标落始建年代、历史环境要素、传统格局保存程度、与自然生态环境协调状况、典型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特征。

村落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价指标。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级别、传承方式、活动规模、代表性传承人。

村落现状展开

保护难度展开

传统村落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既有社会、历史、文化的原因,也有居民、各级组织以及政府管理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保护建议展开

传统村落的保护不是一劳永逸的,要建立长效保护机制。要让传统村落文化持久延续,需要形成一种保护常态,健全传统村落保护体制机制。为此,建议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强化山西传统村落保护工作:

  • 加强政府主导,明确职责和义务。

  • 坚持科学规划,依法管理。

  • 坚持依法行政。

  • 实施分级分类重点保护,多元融资予以支持。

  • 注重民生改善,实现可持续保护。

  • 建立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实验区。[详细]

保护模式展开

梳理当前古村落与古民居保护的模式,常见的有以下五种,各有利弊,也就各有适应的空间条件。

他山之石

  • 威尼斯保护历史性城市的国际宪章

  • 第十五届国际古遗址大会发表《西安宣

    言》
  • 奈良真实性文件

  •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 《关于乡土建筑遗产的宪章》

我国策略

  • 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指导

    意见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节选)

  • 浙江松阳传统村落的保护实践

  • 如何保护好传统村落?

古村落赏析展开

结束语展开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这才是我们记忆中的村落。不要让传统村落从此只能存在于屏幕与画卷上,不要让传统文化只能口口相传。我们不能让传统村落——这祖国大地上灿烂的文明之花枯萎凋落,相反我们要让它们更加夺目,世世代代永远绽放。

景观中国出品

策划:崔灿、韩韫娇、唐诗琪(实习)

设计:冯 超


E-mail:news@landscape.cn

编辑部:010-62747825

广告合作:010-8278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