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 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鼓励全国各地因地制宜地探索海绵城市 的建设途径,政府希望通过海绵城市的建立缓解城市内涝、削减 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 公共政策的推动下,海绵城市试点城市的申报与建设在全国各地 如火如荼的展开。本次研讨沙龙邀请了经济、规划、景观、水务 等行业相关学者、专家、规划师、设计师共同对政策的解读、改 变的发生、问题的涌现进行讨论与辨析。[详细]

北京大学“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
“海绵城市”概念的产生源自于行业内和学术界习惯用“海绵”来比喻城市的某种吸附功能,最早澳大利亚人口研究学者Budge (2006)应用海绵来比喻城市对人口的吸附现象 。近年来,更多的是将海绵用以比喻城市或土地的雨涝调蓄能力。在《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交流》一书中,俞孔坚和李迪华提出把维护和恢复河道及滨水地带的自然形态作为建立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十大关键战略,指出“河流两侧的自然湿地如同海绵,调节河水之丰俭,缓解旱涝灾害。”(俞孔坚,李迪华,2003);在台州、威海、菏泽、北京等一系列城市生态规划中,俞孔坚及其北京大学研究团队提出并实践了用生态基础设施来综合解决城市水问题和绿色城市的构建(俞孔坚,李迪华,2003;俞孔坚 韩西丽 朱强,2007;俞孔坚,张蕾,2007;宋云, 俞孔坚,2005;俞孔坚, 王思思 等2010;)。较早的实践案例包括天津桥园湿地系统,通过简单的填挖方,形成海绵体,收集雨水,在解决城市内涝的同时,利用雨水进行城市棕地的生态修复和公园营造,发挥综合的生态系统服务(俞孔坚等,2006; Yu,2010),类似的绿色海绵工程也在秦皇岛滨海生态修复中得到成功的应用(俞孔坚等,2009)。董淑秋、韩志刚,其在《首钢工业区改造规划》中提出“生态排水+管网排水”的“生态海绵城市”规划概念,主要针对规划区的雨水利用问题 。 [详细]
主办方致辞
李迪华 从公共政策角度探讨海绵城市实施

在过去一年中,与我们关系非常密切的中国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中,除了海绵城市建设外,大家也定会关注划定永久保护区,划定城市增长边界,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水利保护红线等,所有这些,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想象的舞台,设计不再是画图,而需要非常精准地与土地合作,理解人的生活。 [详细]

李迪华
主旨演讲
佘年: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是什么?

一是径流控制,包括总量、峰值和峰值的时间,二是污染负荷控制。如何评估雨水系统的成功与失败,是将来海绵城市建设的最大问题。

谢映霞:海绵城市的喜与忧

我们对海绵城市和LID关系,绿色基础设施和灰色基础设施的认识都需进一步探究。我们才刚刚开始,在很多方面,技术上远远不成熟,我觉得应该意识到这一点。

韩辉:海绵城市与PPP

海绵城市,站在市场的角度如何看待海绵城市;公私合营PPP,它的概念与内在逻辑;结合行业趋势,谈PPP背景下的海绵城市建设。

车伍:海绵城市的意义在哪?

生态城市是一个多脚生物,至少有八只脚,需要包括很多的专业来实现。海绵城市和雨水的问题,就是生态城市的一只脚,没有海绵城市,生态城市就是瘸腿。

斯蒂芬•布吕克曼:海绵城市中的水管理

我们对水的认知其实还存在着很多误解,所以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去发现,去做实验来研究水的现象,观察河流冰川的形象,来发现水与景观的关系。

张悦:中国为什么建设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城市建设理念的一种转变,它会融合到城市建设的各行各业。同时,它应当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有序发展。

圆桌讨论
对话海绵城市
在海绵城市建设和推进的过程当中,如何来构建政策来保障基础数据不足的问题?
海绵城市走公私合营,PPP模式的发展道路,一方面会给行业带来机遇,但另外一方面会不会出现新的利益输送,损害公众的利益?
张悦:现在政府的信息不对称,主要是基础数据不知道从哪儿来。这是一个我们也想力图解决的问题。基础数据需要专家和研究学者的努力来克服这部分的不足,才能构建出海绵城市的技术体系。
李俊奇:海绵城市建设是多目标的,污染控制、内涝防控,以及水资源的保护、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态水文影响最小等等都包含在内。所以该如何去完成?如何去选准的问题非常重要。 [详细]
韩辉:某种程度来上说这是属于一种表面逻辑上的分析。如果仔细的去研究一下各个部门的文件就清楚了。未来所有的PPP模式的合同、跟私人资本的关系、占多少股权比例、国有资产怎么抵押,所有都是对外披露公告的。所有的PPP项目,除了涉及国家机密之外的部分,全部都要披露。不存在损害公众的利益的问题。 [详细]
海绵城市建设恰恰与政府要降低GDP的增速、县政府要减缩财政的收支、土地经济的转型等等国家大的宏观政策调整遇上了。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海绵城市建设会做得更好,还是从一开始就要打折扣?
海绵城市建设,在多数情况之下可能还是通过与城市规划项目结合来实施的,是否有保障机制或者其他方式,让海绵城市建设能够更好的与规划结合?
车伍:中国未来还有20%城市化率,所以政府的钱是肯定要花的。关键是未来的钱应该怎么花,现在看来是会大量的投入到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里面。
韩辉:地方财政支出额度我不认为会有太多的变化,但与过去不同的是,钱是透明化的了。这也是新预算法条的一个重要方面,财政的支出跟你的事项一一对应。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其实才是做那些更理性、更有意义的事情的最好的时机。 [详细]
谢映霞:海绵城市建设现在还是分割的状态,规划师做规划,景观设计师做景观,别看咱们的导则写了这么多,但实际上还没有真正的融合起来,确实需要一个机制保障能够融合起来。不过对于我们设计人员来讲,第一还是要有这个理念,各个专业想达到的最终目的是一体的,是要达到一个综合的目标。
佘年:从国内这些项目看,规划院真是最为重要的。因为这个海绵城市竖向画不对的话,水都不往那里流,所以说规划如果不转变的话,其它的免谈。如果因为竖向不对,那LID也全部白做了。 [详细]
海绵城市案例
结论
随着4月初试点城市名单的正式公布,一股建设海绵城市的热潮在全国兴起。热潮之下更需冷思考。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综合的巨大的工程,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许多问题有待深思。海绵城市的实质就是用现代雨洪管理来解决城市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雨洪及生态问题,实现像自然界那样的平衡。城市化区域对雨洪的综合性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不仅包括传统的城市水网管道的建设,还包括城市的发展模式、规划、土地利用等等,需要各个专业的配合。北京建筑大学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车伍:“海绵城市建设的热潮为行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与挑战,更面临着诸多有待探讨的现实问题。海绵城市建设的符号和愿景很好,但是大家如果认识不到问题的实质,并且不能踏踏实实地将其解决,海绵城市建设可能会半途而废。”
景观中国出品

策划:韩韫娇 崔灿

设计:冯  超

制作:刘  影


E-mail:news@landscape.cn

编辑部:010-62747825

广告合作:010-8278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