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为上海住宅“健康”把脉

admin 2003-05-24 来源:景观中国网
“非典”促使人们再次审视自己的生活环境。当香港方面传来“淘大花园”出现多人感染“非典”消息的时候,人们更是禁不住要问:我居住的空间是否安全? 精明的房产开发商自
“非典”促使人们再次审视自己的生活环境。当香港方面传来“淘大花园”出现多人感染“非典”消息的时候,人们更是禁不住要问:我居住的空间是否安全? 精明的房产开发商自然最能把握人的消费心理。一时间,“通风好”、“采光佳”、“全生态”之类的字眼又被抢眼标出,仿佛没了它们,房子就会失了身价。购房者担心,有了这些字眼,是不是又要为每平方米多付点钱。 于是,我们有必要请来专家,为上海的住宅把一次脉。 上海住宅总体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日前发表了“淘大花园”非典大规模扩散的初步调查结果,认为“淘大花园”楼宇结构符合国际标准,事发原因是由于多项环境及卫生因素不幸同时出现。比如多个单位连接地面排水口的U型存水弯长期干涸,令存水弯丧失“水封”作用;浴室抽气扇可能把受污染的液滴从排水管倒抽进浴室内;受感染的住宅曾暂停厕所供水16小时等等。 上海现代设计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专家组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体而言上海的住宅是健康的,市民大可放心居住。 首先,上海有着严格的住宅设计与建设标准,以确保住宅合乎卫生标准与防疫标准。现行的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住宅设计标准》中明确规定,上海高层住宅的小套、中套至少有一个居住空间,大套至少有两个居住空间,能获得冬至日连续满窗有效日照不少于1小时;卧室、起居室、厨房等都要直接采光、自然通风,多个卫生间中至少有一个直接采光、自然通风。 “淘大花园”的地漏危机,在上海应当不会发生。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建筑给排水专家冯旭东说,上海住宅大多采用“多通道地漏”装置,也就是说市民卫生间洗手盆中的水通过地漏排入污水管。这种装置有利于地漏长期保持湿润,在地面排水口和排水管之间形成“水封”,避免受污染的气体四处挥发。现在看来,这样的设施具有推广价值。至于那些未采用“多通道地漏”的住宅,居民应每天向“水封”加一次水。 上海人根深蒂固的“朝阳情结”、“通风情结”,也为推动开发商打造健康住宅起到一臂之力。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大批境外开发商来沪投资住宅项目,为上海住宅市场带来了许多新的理念。然而有些理念受到了上海市场的强烈抵抗,以至于境外开发商不得不“入乡随俗”。比如东南亚开发商推崇的一梯八户式、带有天井的“筒楼”到了上海,北面房子老卖不出好价钱,内天井设置厨房、厕所的窗也因为不符合卫生标准而受冷遇,结果他们不得不转而开发采光通风性能较好的板式住宅;全封闭的建筑也被否定,因为上海人受不了整天开空调却开不了窗的生活。 有待重视的几个问题 其实,上海人对住宅健康问题的探究,并不以此次“非典”危机为开端。近年来,生态环境等要素早已和地段、房价等一起,成为上海人买房时衡量的首要条件。上海市建委、市住宅发展局、市环境保护局等政府部门还相继公布了《上海市“十五”期间建筑节能实施纲要》、《上海市生态型住宅小区建设管理办法》等规定,指导住宅建设。因此,“非典”危机对于上海住宅市场而言,恰似一剂催化剂,它将促使各方加速探究提高上海住宅综合品质的问题。 戴德梁行建筑顾问部昨天公布一份调研报告,对当前上海住宅小区中的一些现象提出了改进意见,值得有关方面重视。 现象一:围合式小区带来绿化病 目前市场上较多小区整体规划采用围合式,将绿化及景观置于小区中间处。但由于楼宇之间没有充分考虑通风及日照,大多绿树经过一段时间后便开始干枯。很多小区还将停车场置于绿化区内,造成空气污染。 建议:小区规划应尽可能地增加楼宇之间距离,满足必需的日照、自然风流通等要求。高层的建筑群可考虑采用空中花园等手法,增加绿化率及美观性。 现象二:凹凸外立面产生风向死角 不少住宅平面随套型安排而产生凹凸,如果凹口过深、过窄,容易产生风向死角,凸口家庭产生的有害气体易随风飘至凹口家庭。 建议:凹口设计应尽量增加面宽,并考虑减小进深以免造成“风闸效应”。 现象三:“黑”楼道成了大烟囱 很多高层建筑的消防通道(楼梯)从一层到楼顶都没有对外的窗户,成为“黑”楼道。这样的楼道对于高层建筑来讲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巨大的烟囱,容易造成空气污染并滋生霉菌。 建议:尽量把各层窗户打开,增加各层的通风换气能力,减少因“黑”道作用形成的污染。 现象四:水管渗漏 一些建筑的防水措施做得不理想,住宅上下层楼板间常见到有不同程度的渗漏,这是因为厨卫部分的下水管道均需穿透楼板,管道与混凝土两种材质之间存在一定缝隙,造成渗漏。 建议:对管道路径进行改进,并使用较好的材料。同时,建议排污管采用分区、独立排管的方式,可考虑每5-6层为一条管道,即使有传染病或其他病菌,也可避免大规模感染。 专家观点 关注低收入居民的住宅健康 陈梦驹(现代设计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我们关注住宅健康问题的时候,要兼顾低收入社会群体。现在大量新建商品房已经认识到对住宅健康投入的重要性,但一部分生活在旧区的低收入家庭,住宅条件仍急需改造,住宅区的环境卫生更是有待提高。大批外来民工的居住环境,也应有足够重视和改善措施。 改善民众的居住条件,不仅是建筑师应该关注的课题,也是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的目标。 此外,一些设计标准应当及时修改。比如学生宿舍的健康问题正引起重视。从卫生角度来说,6至8人一间的学生宿舍设计是不科学的。但现行的宿舍建筑设计规范,仍是1987年制定的行业标准,显然十分滞后。 算好一笔经济账 陆善后(上海建筑节能学科研究中心主任):上海正在探索实施各种措施,进一步提高住宅节能水平,使市场对住宅的需求从生存型向功能舒适型发展。比如使用建筑节能新技术,建筑能耗仅为普通建筑的一半。如果这种技术加以推广,不仅住宅环境更为健康,还可省却不少空调使用费用。 有人担心使用这样的节能技术,房价要抬高不少,其实不然。根据国家颁布的建筑节能标准,用于节能技术的投资不得超过住宅土建造价的15%,摊到每平方米上应当不超过百元。而一旦在住宅建造之时没有对节能等有关指标加以考虑,若干年后再进行改造,那所花的代价可就大了。因此,无论是政府部门、房产开发商还是购房者,前瞻性的眼光非常重要。(张奕)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