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呼唤城市开发与规划的互动机制

admin 2003-05-23 来源:景观中国网
  郑时龄院士曾经倡导建筑需要批评,其实规划也同样需要批评。    很多专家认为,北京市规划滞后于城市发展,也有工程院院士指出,目前正在进行的开发建设仍在突破城市规划的
  郑时龄院士曾经倡导建筑需要批评,其实规划也同样需要批评。      很多专家认为,北京市规划滞后于城市发展,也有工程院院士指出,目前正在进行的开发建设仍在突破城市规划的要求。      城市也需要设计,北京市严重忽视城市设计,城市建设没有逐步形成新的良好的城市空间结构,无法在人们心中形成完整的意向,更没有有机地融入北京古城原有的文脉,有些甚至破坏了城市格局。我们离人性化这一理想还太远,而且有些拙劣的工程仍然不断的出现。      不用说凯文·林奇倡导的现代城市设计理念和西方古今众多的优秀城市范例,我们的祖先就留下多少足以傲然于世的优秀城市文化遗产。看看古代的北京、古苏州的平江府、看看那些江南小镇的历史风貌、还有大连、旅顺、长春、哈尔滨的城市设计和空间格局,我们不应该感到汗颜吗?那里面有多优秀的思想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在与时俱进发展的同时,也有责任创造性地将北京优秀城市文化延续下去。如果将来我们只能看到一个丧失了自己空间格局和意像特色的首都,那将是北京的悲剧、中国的悲剧、也是世界的悲剧。      北京城市的布局形态显然带有某种强烈的色彩,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仿佛那些杂乱无章的地块和项目的背后都有不同的作用力在较量,缺乏一个统一的合力、统一的意志。一个大院几乎就是一个小社会,与当今的时代和社会思潮多么格格不入。      再看看城市交通与布局,长期以来城市呈‘圈层式’即所谓‘摊大饼’的发展模式,道路从2环一直修到6环,城市对角线、东西及南北向的交通一直未得到良好的解决,也不利于有机城市结构的形成,人们离自然越来越远;整个城市过于依赖环线,造成系统的高度脆弱性,突发紧急状况下整个城市交通动脉就会全面瘫痪,很难想象。      近期的“非典”突发已经催生了国家紧急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策略和法律,这足以给我们以警醒。市区内的交通系统建设缺少前瞻性,系统之间也缺少良好的联系,比如轻轨站的设计对未来客运量大幅增长带来的需求似乎考虑得较少,和地铁之间的连接生硬,加上某些选线和站点设置远离最需求的位置,大大削弱了轨道交通的效率;如道路因公交站湾、平立交叉口设计不当和没有公交及非机动车系统专用道等措施造成的瓶颈很多,高架路效率低、桥多而缺少宏观网络思想、道路性质与相应服务的用地性质背离、大型开发项目与交通系统的不良衔接(如CBD、中关村西区、望京)等等,使交通系统落后于快速增长的交通需求。      更为重要的是,面对私人轿车广泛进入家庭,汽车时代即将来临的趋势,城市规划的前瞻性准备够吗?我们有完整的鼓励公交发展的战略的政策吗?对郊外放射高/快速道路沿线的众多零散开发项目(尤其是房地产项目)、以及郊区化趋势、乃至津京唐城市带的发展,我们有完整的TOD引导策略和发展规划吗?有确保规划得以实施的科学的土地开发-规划互动机制和政策吗?似乎规划很被动、很滞后。也正因此,才造成了目前正在进行的开发建设仍然在突破城市规划要求的现象。      我国目前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建设是巨大社会能量的释放,犹如一股洪流,自有其发展规律,亟须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引导;鉴于城市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成,小则利于城市良好结构形态空间的形成与良性发展,大则关乎健康社会心理、社会形态、子子孙孙、国民素质、民族文化;败,则损及广泛且贻害久矣,故须极为慎重。      恐怕这些问题的背后都有深层的原因。我们的政府官员和建设者,尤其是规划师建筑师,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重大,吾辈当努力矣。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