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健康住宅没“肺”不行 房屋设计硬伤亟待治理

admin 2003-05-14 来源:景观中国网
在香港、北京、深圳等一些被非典侵袭的城市,眼下购房人或换租者对现售楼盘或出租楼房除了关心租售价格外,对建筑的通风状况、空气质量也开始格外留意。有人说,往后的建筑如
在香港、北京、深圳等一些被非典侵袭的城市,眼下购房人或换租者对现售楼盘或出租楼房除了关心租售价格外,对建筑的通风状况、空气质量也开始格外留意。有人说,往后的建筑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肺”恐怕是要落伍了。这个比喻虽不够贴切,但很形象。建筑专家告知,建筑虽然是无生命的,但科学的设计可以赋予它通畅的“呼吸”,这并不是一个新的技术问题,只是以往在市场因素的作用下,人们将它忽视了,而经历了非典之后,空气质量等健康水准将会成为新建筑的必备条件。 矛盾:高产面积与自然通透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工程师叶耀先说,一座好的建筑很重要的一点是室内要有自然风通过。流动的自然风不但提高了建筑的卫生、健康指标,同时还具有节约能源的作用。从建筑设计的科学角度看,住宅楼的进深以10米至十二三米为宜,太浅或太深都不利于室内空气的流动。但目前国内许多城市的住宅楼进深高达二十余米,根本无法获得良好的通风条件。叶耀先认为,眼下这种大进深的楼房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将被列入淘汰之列,不被炸掉,也会如同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建造的许多住房成为垃圾。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副总建筑师开彦认为,现实中存在许多大进深、大体量、密度过大的建筑,它实际上反映的是市场与科学之间的矛盾。按照科学的设计,要使建筑既健康、又舒适,则需要增加房屋造价,但由于利益的驱使,现在很多开发项目过于追求单位面积土地上的楼面产量,于是大进深、一梯十余户的大体量楼座比比皆是,这当中很多健康的东西被牺牲掉,追求高利润的结果是使本应具有长久寿命的建筑,因各种“硬伤”满足不了人们的生活需求、社会文化的发展而被淘汰。 很多专家认为,目前,在公建、写字楼的设计建造中集中空调及外窗设计上暴露出的“硬伤”尤为明显。 中国建研院空调所所长徐伟对当前建筑进行反思,认为,过去国内的建筑在空调系统的设计上只单纯强调降温与采暖,忽略了对空气质量的要求,空调的新风换气次数仅为0.54。目前,美国的公共建筑每人、每小时新风量平均达50立方米,与之相比,国内公建的新风平均量还不到欧美国家的一半。 叶耀先提出,现在很多公建、写字楼的开发商只顾及采光,往往将窗户做成死窗或推拉式的半开窗,阻断或减少了自然风在室内的流动,这样的设计减少了前期投入,但在此次非典流行过程中,由于大多数循环式空调被停用,暴露出来的问题非常突出。 趋势:健康砝码为建筑称重 建筑专家们认为,健康“砝码”在今后的房地产市场上由于买家的认同将显现出其分量。随着买家及开发企业对建筑的健康水平的认知,以及各项行业规划设计标准的完善、提高,房地产新建项目会趋于科学合理,今后建筑内空气质量的高低将成为评价新建筑质量的重要内容。(陆昀)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