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迈向滨海城 温州半岛工程建设走笔
admin
2003-05-11
来源:景观中国网
绵延八百里的瓯江,在其入海口崛起了一个美丽的白鹿城——温州。温州自晋代建城以来,一直依瓯江而建,千百年来形成的格局是一个滨江型城市。尽管温州历来都被称为沿海城市,但
绵延八百里的瓯江,在其入海口崛起了一个美丽的白鹿城——温州。温州自晋代建城以来,一直依瓯江而建,千百年来形成的格局是一个滨江型城市。尽管温州历来都被称为沿海城市,但中心城市离海岸线还有近百公里。正是这样的城市格局,使得温州人特别羡慕大连、青岛、厦门那样可以坐在家门口就能看着海浪起伏的沿海城市。如今,温州人这一有着“蔚蓝色”情结的梦想,将伴着温州半岛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加以实现。
历史性的大手笔——温州半岛工程,历经十年的试验论证和可行性研究工作,在今年4月初的一个明媚的春天里,在洞头县霓屿乡网寮鼻正式开工建设了。温州半岛工程是温州市继温州机场、金温铁路和珊溪水利枢纽等工程之后的又一重大基础设施。该工程的建设,标志着洞头海岛将有望在三年后,与大陆相连成为一个半岛,也标志着温州城市的格局将从滨江城市向美丽的滨海城市转化。
诸多“附件”构筑“半岛”
温州半岛工程是一个以桥梁、海堤及促淤造地等工程形式,将洞头本岛和温州市区陆域相连的综合性基础工程。该工程涵盖水利、交通、港口建设项目等,主要有浅滩工程、洞头五岛连桥工程、灵昆大桥、灵昆接线公路和状元岙深水港区等“附件”构筑了“半岛”。
浅滩工程——是整个半岛工程的控制性项目。在灵昆岛东侧的南北两端,到洞头县霓屿岛西侧的南北两端,建造两条围海大堤,把灵昆与霓屿连成一片,两岛之间可围涂造地6.5万到9万亩左右。一期先在北侧建设一条总长为14.5公里、目前全国最长的跨海连岛大堤——灵霓北堤。灵霓北堤工程静态总投资约7亿元,工期三年,届时洞头岛将与大陆实现陆岛相连。
洞头五岛连桥工程——是在洞头本岛与霓屿诸岛间建设7座桥,将五个有人居住的大岛串结起来,实现岛岛相连,总投资达3.3亿元。
灵昆大桥——位于龙湾扶贫开发区与灵昆岛之间,主桥2500多米,总投资1.1亿元。
灵昆连接公路——全长7.8公里,是今后半岛工程的主干道,它的建成为浅滩工程提供交通保证。
状元岙深水港区——作为今后温州港发展的综合性深水港区,将成为半岛工程建成后的一大亮点。该港区可用岸线10公里以上,进港航道自然水深15米,距国际航道仅30公里,可以形成4000万吨的吞吐能力,近期投建的集装箱专用泊位年吞吐量可达50万标箱。
温州半岛工程建设本着“科学论证、统一规划、分项部署、分期实施”的原则,分别按基本建设程序报批建设。目前,洞头五岛连桥已建成使用,其接线公路正在建设中;灵昆大桥已于2002年12月30日正式通车;灵昆连接公路也已建成使用;控制性工程——浅滩工程结束了前期工作,已于4月9日动工;状元岙深水港区建设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前期工作。
大胆构想十年论证
在大海中造海堤,将海岛与大陆连接起来,这个看似天方夜谭,遥不可及的梦想,历经了十年慎重、科学的论证。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水利、海洋方面专家就根据温州浅滩海涂发育的趋势,提出了连岛兴港、围涂造地,拓展城市空间,建设浅滩工程的构想。
这个想法并非异想天开。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浅滩工程作为半岛工程的控制性工程,开始被温州市委、市政府提上议事日程。但是该工程会不会对瓯江口的海洋环境、水产养殖、瓯江上游的防洪带来影响?会不会造成对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如何在大海中建造堤坝?各种担忧、争论随之而来。大胆构想,科学求证,该工程开始了艰辛的可行性研究,光花在科研论证方面的经费就达1000多万元。
温州市有关部门委托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进行了工程的预可性研究,对灵霓海堤工程进行了可行性定床水流模型研究,模拟与自然相似的潮汐水流运动以及所受到的重力、阻力和惯性等对海堤的作用。还开展了灵霓北堤的堤坝结构及堤坝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北堤下端通道封堵和波浪试验研究。这两项研究分别于1994年至1997年完成,为该工程的基本立项提供了科研依据。
1999年至2001年4月,一系列更具体化、细致化的科学论证,为工程上马奠定了扎实的科学基础。
委托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对浅滩工程周边东起洞头外海、西至梅岙渡口、北起乐清湾最北点、南至原瑞安梅头1200平方公里的海域进行水文测验和水下地形测量工作,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和现场测量同步收集准确的第一手数据材料。为了打破“一家之言”的习惯性思维,2000年同时委托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和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进行物理模型和利用计算机仿真动态数学模型试验。这次的物理模型面积达4000平方米,相当于一个小型足球场,并采用了最新采集的实地数据进一步开展研究。
两个试验就有关浅滩工程的实施对瓯江排洪、乐清湾的水产养殖、温州港区等七个方面的影响进行科学论证。研究表明该工程不仅对瓯江河口防洪、排涝和状元深水资源均无明显的不良影响,还对河口外的主航道的中水道稳定和改善在建的七里深水港区的泊稳条件等均有利。1999年8月22日该工程试验堤作为实地模型开工,通过试验堤对抗风浪冲击和泥沙淤积情况的动态研究,为正式动工设计的海堤建设提供借鉴作用。在2001年4月举行的成果评审会上,3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和8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该试验研究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在国内同行中是最先进的,验证结果良好。
2001年12月底,省发展计划委员会下达了温州浅滩一期围涂工程项目和灵霓海堤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经过精心设计和公开招投标,该工程终于在十年论证后开工。
整合资源优势做大温州城市
从郭璞“连五斗之山,通五行之水”兴建温州古城起,千百年的发展,使得温州城市从一个“斗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城区面积达120多平方公里的现代化城市。然而,当温州市朝着建设一个国际性大都市的目标奋进时,依山临江的城市格局“捆住”了其发展的手脚。
如今,随着温州半岛工程的建设,陆岛相连将打破空间瓶颈的制约,拓展温州城市的发展空间。半岛工程的围涂造地,将使温州城市发展空间东延60公里,新增包括洞头诸岛在内的200多平方公里面积,足以使温州城市“长大”两倍。同时,浅滩围涂工程可围海造地近9万亩,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大面积的建设用地,对加快温州城市化进程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温州半岛工程被称为是温州整个城市发展的控制性工程。它将改变温州城市格局,使温州由滨江城市向美丽的滨海型城市转化。
温州半岛工程还将整合洞头滨海的资源优势,控制温州城市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特别是扩大和提升了温州港的规模和地位。
“百岛之县”洞头总岸线长达331公里,有得天独厚的海口港湾资源。随着半岛工程的建设,千年老港——温州港将在瓯江口外寻找到新的发展方向,从一个河口型港口转为以海湾为主的综合型港口,国际性轻工城也将有了一个“出海大通道”。
温州半岛工程,改变的是温州这座千年古城的发展前景。
移山填海梦圆今朝
在海上构筑一条堤坝,切断浑然一体的海水,这在温州重点工程的建设史上还是绝无仅有的。作为半岛工程的控制性工程和今后“走过”大海的陆路,灵霓大堤究竟怎么建?这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
为了达到洞头初步通车的目的,创造加快浅滩二期围涂促淤条件,浅滩一期工程拟先开工建设灵霓北堤工程。灵霓北堤作为目前国内最长的跨海大堤,由5.3公里的北围堤和9.2公里的灵霓堤组成。
灵霓大堤不像其他海堤、围垦或防波堤工程,它两侧临水,只有两头连陆,堤线位于厚达40多米深的淤泥之上,基础处理就如同在棉花垛上练拳,不着点也很难着力。而工作面小则增强了施工难度。特别是台风、潮汐的影响,候潮施工也不免“听天由命”。
“但常人眼里的难,对建设者而言,说难也不难。”据工程总指挥介绍,施工分基础处理和抛石两部分,基础处理采用塑料排水固结处理法,即在滩涂上先铺上土工布,再倒上80厘米厚的碎石层,然后垂直向下打21米深的梅花形塑料排水板,使涂泥层里的水分在不断加厚加重的抛石重压下,沿着排水板的排水通道向外排出,达到排水固结的效果。抛石则在完成基础处理及多层土工布铺设工序后进行抛填,整个工程需近500万立方米的石方量。而大堤投用的其他材料更令人咋舌,其中塑料排水板的需求量达到了9420公里,土工布也达到了1520公里的长度。
今年初,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工程指挥部通过招标竞标,确定了灵霓北堤两个施工标段的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目前工程建设工作正顺利开展。工程指挥部近期将开展灵霓南堤促淤工程、优化堤线布置研究论证和浅滩南向淤积变化科研工作。同时,组织进行温州(洞头)半岛建设规划,明确浅滩围区在温州城市化进程中的地位、功能和作用。灵霓北堤工程计划于2006年完成堤顶路面浇筑,达到实现通车目的。
5年来,工程指挥部在进行浅滩工程前期工作的同时,在温州市区东郊建成了优良工程——杨府山、桃花岛百年一遇海堤,围涂造地千亩。既为城区开发提供了建设用地,也为半岛工程建设提供了资金储备。
梦圆今朝。当洞头成为半岛的时候,温州将真正成为一个滨海山水文化名城,也就标志着温州正从“瓯江时代”迈向“东海时代”。(田文风)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