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上海市政建设重心北移

admin 2003-04-24 来源:景观中国网
  近5年,上海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赢得了世人的瞩目和赞誉,改革开放的成果,足以引起每个上海人的骄傲。但上海城市建设发展的不平衡,又是一个不得不承认的现象。复旦大学俞吾金
  近5年,上海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赢得了世人的瞩目和赞誉,改革开放的成果,足以引起每个上海人的骄傲。但上海城市建设发展的不平衡,又是一个不得不承认的现象。复旦大学俞吾金教授写的那篇“地倾西南”的文章,所以能在上海以外的媒体引起反响,就是因为在很多人中已经发现上海一个“秘密”:前几年上海的市政建设投资仅就单位面积投资总量的力度,市区西南的徐汇,长宁、卢湾、闵行、松江等区域,仍然超过东北片的宝山、闸北、杨浦。   应当说,上海“地倾西南”的状况,是由历史原因形成的。上海原来的公共租界是在南京路一带。法租界是在淮海路一带,而东北的杨浦、闸北、宝山都是工厂区。直至今日,上海城市以苏州河为界的“上只角”和“下只角”之分的阴影,在有些人头脑中仍没有彻底消除。加之近年来,上海投资格局中“地倾西南”的现象仍时隐时现,所以造成“西南片”与“东北片”差异没有从根本上消除。   近年来,上海有关方面已经意识到上海“地倾西南”的问题,在新一轮城市建设中,投资重点已发生变化;轨道交通进了杨浦;共和新路混合交通工程实施大大提高北翼地区的土地含金量。闸北、杨浦已成为楼市板块效应中又一迅速崛起的区域。“上海楼市北伐战争打响”、“烟囱倒下去,笔杆竖起来”———“浓浓书香”已成为杨浦楼市最大卖点”等文章频频见诸报章。   但真正让上海“东北片”崛起,市政建设倾斜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城市规划制定也要有的放矢地倾斜支持。因此,笔者认为,控制高层建筑和建筑容积率最好不要一刀切。上海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高层建筑已经超过4000栋,控制高层建筑总量是应该的。但如果以苏州河为界,就可以发现苏州河南北的高层建筑,尤其是城市标志性高层建筑数量的分布很不均匀。在苏州河以南的几个中心城区,高层建筑的密度已经非常大了,但是,宝山、杨浦、闸北等区,不仅是缺少城市标志性高层建筑,就连比较现代化的高层建筑也非常少。而现代化的高层建筑恰恰是改变城区天际轮廓线的重要元素。因此,控制高层建筑最好不要一刀切。   同样,建筑容积率也不要一刀切。目前,上海旧城改造任务依然很重。目前的现状是,苏州河以南的几个中心城区,旧城改造任务相比较苏州河以北的几个中心城区,要轻得多。比如闸北区“大统基地”每亩拆迁成本为1020万元,“地梨港”每亩拆迁成本为750万元。如果建筑容积率一刀切,这些区的旧城改造的步伐就很难加快。比如,同样一块旧城改造基地,在徐汇、长宁、卢湾尽管建筑容积率只有2.5,但也会有人抢着做,因为每平方米可卖出1至2万元的高价;但是,如果在苏州河以北,房价卖不高,开发商就无法做低容积率。若要开发,仍可能亏本。因为外来发展商到上海不会只做贡献不赚钱的,应该让他们有利可图。故而,在本市南北两片规划中的容积率应当有所区别。   对不同区域的旧城改造作出不同的建筑容积率控制,以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弥合“上只角”和“下只角”的历史伤痕。也是真正改变上海房地产的“地倾西南”局面的一个不可忽视的举措。(季宝红)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