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世博•城市 城市建设"鸣锣开道"期待7年精彩

admin 2003-04-20 来源:景观中国网
  世博·城市交通篇海陆空大输血    上海城市交通将通过“海陆空”三栖大跨越,为世博会“鸣锣开道”,这是记者从市建委举办的“世博会与推进上海城市发展”专题讨论会上
  世博·城市交通篇海陆空大输血      上海城市交通将通过“海陆空”三栖大跨越,为世博会“鸣锣开道”,这是记者从市建委举办的“世博会与推进上海城市发展”专题讨论会上获得的信息。      公共交通:用一票通,坐环保车,停优惠停车场      面对7000万世博客流带来的交通压力,市交通局长刘桂林提出,城市交通总体目标是:2010年,在形成轨道交通基本网络的基础上,轨道交通各线路可实现一票互通、一票换乘。同时,中心城地面公交车辆基本达到高档化和环保化,公交空调车达到全部公交车数量的三分之二。长途客运实现航空式服务。      此外,本市将重点建设中心城停车诱导系统、中心区路内泊车自动收费系统、中心区外围停车换乘系统。在外环线附近轨道交通枢纽站建设优惠收费的公共停车场,鼓励小汽车乘客换乘公共交通进入市中心。      航运:租个游艇游浦江      上海海事局副局长徐国毅透露,有专家预测,世博会来临时,通过水路到达上海的中外宾客将达200万人。利用这一契机,将在黄浦江上发展邮轮业,并在杨浦、徐浦两桥之间建立“水上步行街”和水上“高速公路”。同时,通过发展水上短途交通、私人游艇等,使2010年的黄浦江,除有通航能力外,还将向游客展现其秀美风光。      航空:机杨二期完工,3000万人进出港不成问题      航空方面,2007年,第二候机楼投入使用,浦东机场二期工程的完工,将满足4000万人次/年的旅客吞吐量。届时,半年世博会展期内,3000万人次的机场旅客进出港将不再成为问题。      世博·城市规划篇郊区发展要踩油门      接受记者采访的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规划处负责人俞斯佳坦陈,世博会是一个很好的舞台和契机,为上海城市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激情与活力,因而,我们的城市规划,考虑的不仅仅是十年后的世博,而是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久远的未来。应该重点研究郊区城镇建设。前几轮的上海城市建设发展中,中心城区投入力度很大,日益繁荣,而占市域面积90%的郊区,相对来讲发展还有些滞后。要进一步处理好600平方公里与6000多平方公里发展的关系,加大对上海郊区发展的投入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同时要与长江三角洲大都市连绵区的结构形态相衔接,积极探索同长江三角洲地区和长江流域联动发展的新路子,在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产业布局、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各方面加强合作与协调,优化区域发展环境,形成合理分工、联动发展、共同繁荣的格局。      世博·城市环境篇“四季有花时时翻新”      上海市园林绿化管理局党委书记姜在渭:在2010年到来之前,上海除了在绿化总量上尽快跟上世界脚步以外,更重要的是发掘自身绿化中的亮点和特色,打造有海派特色的绿色世博会。比如说,我们的黄浦江、苏州河,将来要呈现出两岸环境优美的生态河滨走廊,再比如说,延安路高架沿线,今后要让市民一路享受层出不穷的绿色风景。这就是上海“一纵两横”的绿化亮点。      水中生游鱼、碧空有飞鸟      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孙建: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的理解是要让使我们的城市成为一个安居创业的乐园。而这个乐园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让广大市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再比如上海的郊区城镇建设,满足居民对蓝天、碧水、阳光、绿地的需要,创造“开窗见绿树、出门有绿荫、水中生游鱼、碧空有飞鸟”适合人类居住的生态性城镇。      新景旧景一样的清洁优美      上海市容环卫局局长胥传阳:面对2010年世博会,到时上海将以怎样的一个形象,向全世界递上自己的“城市名片”?我认为,那么大一座城市6000平方公里的环境,光靠政府管理部门不行,必须动员全社会来积极参与。今后市容管理辐射的范围不仅是市中心110平方公里,还包括市区680平方公里、乃至上海地图上6000平方公里的范围,也就是所谓的“大市容大环境”。参加世博会的人,不会只看你浦东的会馆、花桥、陆家嘴,当来到申城其他地方,我们要让他们感到一样的清洁优美。      世博·城市精神篇斯待更多建筑大师留迹上海      世博会给了上海一个机会,这机会背后包含着殷切的期望。      上海大学上海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顾骏认为,上海的建筑应该体现上海精神,应该是上海精神的表现符号。上海的城市精神必须要有它的具体符号来表达,建筑就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精神反映人的内在气质,建筑反映某一特定时期中的文化特征,两者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因此上海建筑必须具有表征的作用。      其次,在世博会到来之前,上海最好对上海建筑进行布局谋篇。上海的某一个建筑并不比别的建筑差,但是一旦将这些建筑放在一起,我们根本无法乐观,因为整个建筑群的规划确实差强人意。      最后,大师,上海要请,而且还要请最好的。他们来上海的任务是整体规划一下世博会前上海建筑发展的大格局,而不是某一个建筑。大局观的规划对现在的上海非常重要。大师制定的规划一旦确定,不可改变,所有人必须遵守。另外,我们要为他们创造一些他们可以发挥的空间。一个可以在3000亩内进行规划设计的大师,只给他30亩,他又如何发挥他的大师作用?      1990年,约翰·波特曼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波特曼商城开始了进入上海的第一次尝试。不久浦东矗立起一幢名叫证卷大厦的建筑,全部钢架结构、裸露的圆柱形榫头让人真切地感到技术给人的威压感,真的喘不过气来。后来,上海来了许多大师或顶级设计院:法国人安德鲁、美国SOM设计院、KPF设计院、后现代主义大师麦克·格雷夫斯、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大师文丘里等等。应该说到上海来的大师不在少数。      相对于过去,未来更具诱惑。我们更关注世博会到来之前我们对上海建筑还有什么期待。      面对这样的问题,华东建筑设计院汪孝安没有立即给出答案,相反他给出一本书。“所有大师,几乎全在这上面。”映入眼帘的首先是英国的理查德·罗杰斯和诺尔曼·福斯特或他们的弟子,希望他们能够把“高技派”演艺得更加淋漓尽致。我们期待着“解构主义”的建筑在上海立足,我们期待这个流派的代表人物瑞士的伯纳德·屈米能够来上海,我们想一睹建筑界异类的芳容。我们也希望新现代主义大师能来上海,理查德·迈耶、安东尼·普雷多克、巴特·普林斯詹姆斯·威恩斯或者埃里逊·斯凯、矶崎新等。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们还期待现在正在形成的流派大师们来到上海,他们可能并不成熟,但是他们可能就是未来的方向。当然,未来上海建筑不应该只是数量上的增减,而应注意把握它的整体感,正如文章开始顾骏教授的建议那样。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