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请珍惜古建筑的“残缺”美

admin 2003-04-16 来源:景观中国网
名胜古迹,年代弥久,历尽沧桑劫难,兵燹战乱,难免有许多残缺:或留下累累伤痕,或已成残垣断壁,令观者叹息美中不足。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常遇到要拆掉这些有碍观瞻的破房子的事情,也
名胜古迹,年代弥久,历尽沧桑劫难,兵燹战乱,难免有许多残缺:或留下累累伤痕,或已成残垣断壁,令观者叹息美中不足。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常遇到要拆掉这些有碍观瞻的破房子的事情,也有的领导出于保护之心要除旧布新再塑金身。不少古建筑真的就这样被拆掉了。这样的事时有所闻,闻之令人痛心。   古建筑如同古玩,其价值源于其珍稀和不可复制。凡复制既为赝品,价值与真品不可同日而语。一件明代瓷器虽缺牙豁角犹可能价值连城,而一件现代瓷器尽管精美得多也不过几十元而已。一件古玩如果出自名家之手,或曾被名人收藏,或钤有名人印鉴,更会价值倍增。这是因为这古玩中包涵了更多的文化信息。古建筑是超级古,所包涵的文化信息若与古玩相比,古玩只是雕虫小技。许多古建筑,或出于名匠之手,或曾为名人居留,或为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或为一派艺术形式的代表作,其珍贵程度比一般古玩何止高出千百倍!   可惜的是,多数古建筑因年代久远多有残缺。   记得小时候读《三国演义》,其中讲到孙坚从井中捞到玉玺,程普为其讲说道:昔卞和于荆山之阳见凤凰栖于石上,载以献楚王。三哭秦廷而楚王不识,被砍去双手双足。至楚文王时王怜其诚,方命工匠解石果得美玉,由李斯篆字雕成传国玉玺,王莽篡汉时孝元皇后持玉玺打苏献崩其一角,后以黄金补之……。小小一个玉玺就包含这么多故事在里面,试想如果雕一个一模一样的新玉玺哪能有这样的内容?   其实同样道理的事情比比皆是。故宫太和殿的匾额上若没有八国联军的弹洞,便只是一块匾额;贮水缸上若没有刺刀刮出的伤痕,也就只是水缸而已。但有了这些遗迹,就成了历史的见证,多了文化内涵。不管是功绩还是罪恶,那都是真实的历史,都应当受到尊重。前些年总听说要修复圆明园,我想如果修复了它也就是一个公园,不修复却是一处遗址,能让人亲眼看到真实的历史,价值可能更大些。听说山东一处地方的长官嫌古建筑积尘太多颜色陈旧,命人用水清洗,结果损坏了木结构和油漆。殊不知旧是古建筑沧桑的印记,是特色,造假古董的还知道要修旧如旧,费尽心思去做旧,我们为什么就见不得旧呢?最近又听说有人嫌卢沟桥上弹痕累累有碍观瞻要拆除重建,不知是否属实。如果属实那就真的让人感到非常悲哀、非常遗憾了。我如果有机会去卢沟桥倒不一定会去细数有多少个石狮子,但我一定会仔细寻找一下那些当年的弹洞。   最近有机会去欧洲,发现欧洲人对自己的历史非常尊重,不论哪国都对自己的古建筑百般珍爱。罗马的古建筑有的也很残破,但都傲立街头任人瞻仰。有的古建筑只剩了残片,便用不同材质、颜色的材料把它镶嵌在原来的位置上,让人一看便知真。举世闻名的卢浮宫里“镇宫三宝”是三个残缺不全的女人:没有腿的蒙娜丽莎、没有头的胜利女神和没有双臂的维纳斯。   残缺也是一种美,因为它是真实的、客观的。老子说:大成若缺,其用不弊。有时候残缺比完整包含的内容更丰富,更生动。《红楼梦》中有句话叫“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但愿我们那所剩无多的古建筑不要再变真为假、从有到无了。让我们学会珍惜残缺的美,学会尊重历史吧!(王舒扬)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