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重塑济南 “十佳景观”成为泉城新名片
admin
2003-04-07
来源:景观中国网
1997年6月,山东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加快济南发展问题时,明确提出:用五年左右的时间,使济南的城市面貌明显改观,综合经济实力和服务功能明显提高。五年来,通过全市人民的
1997年6月,山东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加快济南发展问题时,明确提出:用五年左右的时间,使济南的城市面貌明显改观,综合经济实力和服务功能明显提高。五年来,通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省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泉城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年均12.9%:经济实现快速增长
从1997年至2002年,济南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跃上了新的台阶。2002年,该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00亿元,从1997年以来,五年年均增长12.9%;全市实现地域财政收入234.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6.3亿元,分别增长95.8%和1.1倍。济南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三次产业的比例由12.6:46.5:40.9调整为8.2:41.8:50。同时,全市传统产业布局得到优化,新兴产业迅速发展,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支柱;现代服务业蓬勃兴起,第三产业提供的税收和增加值跃居三个产业之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县域经济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提高。
投入600亿:完成36项重点工程
五年来,济南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综合服务功能有了重大提高。全市五年累计投资近600亿元,完成了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确定的6项重点工程和市里安排的30个重点项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状况明显改善。绕城高速路、顺河高架路的建成通车,经十东路、二环路和市内50多条主次干道的拓宽改造,以及济南机场一期工程的实施,使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初步形成。此外,该市还建成了鹊山、玉清湖两大水库,完成了小清河济南段干流治理工程,建设了盖家沟、兴济河两家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市政公用设施承载能力大幅度提高。此外,通过深入实施“1156”工程,金融、商贸、物流等一批现代基础设施相继建成使用,使我市区域性金融中心地位基本确立,中心商业区功能也日益完善,城市聚集辐射能力明显增强。
十大景观:浓缩五年建设精华
近五年,济南市城建系统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济南五年大变样"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建设了一批质量高、形象佳的优质工程。为展示济南市这五年来的城市建设成果,济南市委宣传部、团市委等九部门、单位联合开展了济南"五年大变样"十佳工程评选活动。4月3日,济南市委、市政府发出通报,正式命名了济南五年大变样十佳建设工程。具体包括:顺河高架路、泉城广场、济南供水工程(鹊山水库、玉清湖水库)、济南红叶谷生态文化旅游区、泉城路商业街拓宽改造工程、山东大厦、济南绕城高速公路、山东大学齐鲁软件学院、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经十东路拓宽改造工程。
城市形象:园林城市特色鲜明
这五年,泉城特色和品位明显提高,城市的形象发生了质的变化。泉城广场的建成,泉城路商业街的拓宽改造,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三大名胜的整治扩建,40多处名泉的抢救修复,西、南护城河的综合治理,使泉城特色、古城风貌和现代化气息日益鲜明。此外,该市还进一步加大了南部山区和城市周边地区生态保护力度,顺利完成了两个水泥厂的环保迁建,有效控制了“三废”污染源,使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与此同时,随着城市综合整治的不断深入,公共场所、城乡结合部以及居民小区的面貌明显改观。绿化美化也取得重大进展,市区新增绿地广场40余处,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7.8平方米,济南已经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钱包鼓了:“吃穿住用行”更舒心
经过五年的发展,济南市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改善,舒适方便、安居乐业的局面正在形成。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8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56元,分别增长61.2%和29.1%,城乡居民存款余额比1997年翻了一番。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居民用于教育、电信、交通、保健等方面的支出逐年增加。此外,旧城改造得到有序推进,全市新建住宅1500万平方米,城市人均居住面积由8平方米提高到10.9平方米。供气、供热等公用设施建设的步伐也加快了,城市集中供热面积由过去的1250万平方米增至2213万平方米,用气普及率达到93.1%。城市公交车的数量增长了一倍多,市民乘车难的问题已经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广视网)
年均12.9%:经济实现快速增长
从1997年至2002年,济南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跃上了新的台阶。2002年,该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00亿元,从1997年以来,五年年均增长12.9%;全市实现地域财政收入234.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6.3亿元,分别增长95.8%和1.1倍。济南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三次产业的比例由12.6:46.5:40.9调整为8.2:41.8:50。同时,全市传统产业布局得到优化,新兴产业迅速发展,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支柱;现代服务业蓬勃兴起,第三产业提供的税收和增加值跃居三个产业之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县域经济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提高。
投入600亿:完成36项重点工程
五年来,济南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综合服务功能有了重大提高。全市五年累计投资近600亿元,完成了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确定的6项重点工程和市里安排的30个重点项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状况明显改善。绕城高速路、顺河高架路的建成通车,经十东路、二环路和市内50多条主次干道的拓宽改造,以及济南机场一期工程的实施,使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初步形成。此外,该市还建成了鹊山、玉清湖两大水库,完成了小清河济南段干流治理工程,建设了盖家沟、兴济河两家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市政公用设施承载能力大幅度提高。此外,通过深入实施“1156”工程,金融、商贸、物流等一批现代基础设施相继建成使用,使我市区域性金融中心地位基本确立,中心商业区功能也日益完善,城市聚集辐射能力明显增强。
十大景观:浓缩五年建设精华
近五年,济南市城建系统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济南五年大变样"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建设了一批质量高、形象佳的优质工程。为展示济南市这五年来的城市建设成果,济南市委宣传部、团市委等九部门、单位联合开展了济南"五年大变样"十佳工程评选活动。4月3日,济南市委、市政府发出通报,正式命名了济南五年大变样十佳建设工程。具体包括:顺河高架路、泉城广场、济南供水工程(鹊山水库、玉清湖水库)、济南红叶谷生态文化旅游区、泉城路商业街拓宽改造工程、山东大厦、济南绕城高速公路、山东大学齐鲁软件学院、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经十东路拓宽改造工程。
城市形象:园林城市特色鲜明
这五年,泉城特色和品位明显提高,城市的形象发生了质的变化。泉城广场的建成,泉城路商业街的拓宽改造,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三大名胜的整治扩建,40多处名泉的抢救修复,西、南护城河的综合治理,使泉城特色、古城风貌和现代化气息日益鲜明。此外,该市还进一步加大了南部山区和城市周边地区生态保护力度,顺利完成了两个水泥厂的环保迁建,有效控制了“三废”污染源,使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与此同时,随着城市综合整治的不断深入,公共场所、城乡结合部以及居民小区的面貌明显改观。绿化美化也取得重大进展,市区新增绿地广场40余处,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7.8平方米,济南已经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钱包鼓了:“吃穿住用行”更舒心
经过五年的发展,济南市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改善,舒适方便、安居乐业的局面正在形成。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8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56元,分别增长61.2%和29.1%,城乡居民存款余额比1997年翻了一番。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居民用于教育、电信、交通、保健等方面的支出逐年增加。此外,旧城改造得到有序推进,全市新建住宅1500万平方米,城市人均居住面积由8平方米提高到10.9平方米。供气、供热等公用设施建设的步伐也加快了,城市集中供热面积由过去的1250万平方米增至2213万平方米,用气普及率达到93.1%。城市公交车的数量增长了一倍多,市民乘车难的问题已经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广视网)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