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大学城建设:占地规模越来越大 开发商趋之若鹜

admin 2003-04-02 来源:景观中国网
又一波兴建大学城(部分城市称为高教园区)的热潮正在全国各地悄然兴起。2000年8月,地处廊坊市经济开发区的东方大学城正式开“城”。紧随其后,上海的松江大学城、北京的昌平
又一波兴建大学城(部分城市称为高教园区)的热潮正在全国各地悄然兴起。2000年8月,地处廊坊市经济开发区的东方大学城正式开“城”。紧随其后,上海的松江大学城、北京的昌平大学城、沈阳南北两座大学城等50多座大学城拔地而起,在中国教育产业化道路上堆起了层峦叠嶂。

最近,拥有浙江省4大高教园区的杭州市更宣称,要将杭州建成中国知名的大学城。

所谓过犹不及,凡是热得过度的事物,终究会显露出其弊端。前不久,国土资源部的一项针对大学城建设的专题调查表明,我国大多数省份都在兴建和拟建大学城,少则1个,多至9个,其中以经济发达的东部为多。

各地兴建大学城争先恐后,用地面积也一个比一个庞大。陕西的西部大学城占地400公顷;山东菏泽大学文化城占地466.67公顷;而广州大学城占地已达4330公顷;南京更是宣布投入50亿元巨资,打造全国最大的大学城:仙林大学城,其规划面积达70平方公里,合7000公顷,相当于目前26个北京大学的面积。

已经批准和正在申请的大学城用地,绝大部分为农用耕地。目前一些大学城中,相当部分变成了商业经营性用地。

开发商对大学城建设更是趋之若鹜。由于国土资源部规定,对经营性用地一律采取招标、拍卖等方式进行,房地产开发商很难从政府手中得到低价土地,而以办教育的名义则可以通过政府划拨、用较低价格得到土地,从中牟取土地收益。

针对此种现象,在日前建设部城乡规划司组织召开的“国内大学城研究阶段性成果研讨会”上,有关专家学者建言,大学城的发展要充分考虑到本地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产业等综合条件,结合实际,准确定位,合理发展,慎重决策。

发展过程中,若干大学聚集在一起,大学周围或大学校园本身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城镇。目前,国内很多城市为适应高等院校扩招和自身发展的需要,陆续开始策划兴建大学城,这本身并无可厚非,重要的是从国外大学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中,深入研究大学城发展的历史背景、发展条件、发展过程、发展动力、发展理念,明确大学城形成与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国情,遵循规律,指导国内大学城规划建设。

专家认为:一、“大学城”与“高教园区”是不同的概念,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各城市的发展中要严格区分。目前国内很多城市提出的“大学城”在提法上不够规范,从严格意义上讲是高教园区,二者不能混淆。二、大学城的形成与发展有其客观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和经济背景,是一个长期、渐进发展的历史过程,有其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试图在短期内人为“造出”一批大学城来,违背客观规律,会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三、大学城的发展要充分考虑到本地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产业等综合条件,结合实际,准确定位,合理发展,防止头脑过热,一相情愿,盲目跟风,一轰而上。四、对国内目前提出的一些“大学城”(实际是高教园区)发展模式,要深入分析其对我国高等教育产生的影响,遵循高等教育的核心理念,分析利弊,既要重视经济性,又要重视对师生生活、教学和科研的影响,慎重决策。五、在实践中,要防止以建设“大学城”的名义,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避开城市规划审批环节,盲目大规模圈地,随意进行开发、建设的不良倾向。

针对目前国内的“大学城热”,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一致建议,建设部和教育部应抓紧研究出台指导意见和相关政策,尽快对大学城的教学用地和经营用地划出明确的政策界限,从城市规划建设和教育产业规划两大层面规范大学城的发展建设行为,引导其健康、合理、有序发展。(高勇)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