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奥林匹克建筑杰作会在争议声中诞生吗?

admin 2003-04-01 来源:景观中国网
  “鸟巢”体育场引起争议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中国国家体育场建筑竞赛方案展,31日在一片争议声中结束。争议的焦点几乎全部集中在评委会一致推选为重点实施方案
  “鸟巢”体育场引起争议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中国国家体育场建筑竞赛方案展,31日在一片争议声中结束。争议的焦点几乎全部集中在评委会一致推选为重点实施方案——“鸟巢”体育场上,这个方案是由瑞士建筑大师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完成的。

  一位老建筑师对“鸟巢”体育场表示强烈不满。他说:“这个方案太封闭了,像一个鸟笼子,奥运会的体育场不应该是这种形态。”

  一位青年建筑师也批评说:“这个方案做得太凶了,如此巨大的网架结构完全失去了尺度感。”

  国家体育场场址附近的一位居民更是动了感情,“要是像这样来建,每天我一开窗就见到这样一个鸟笼子,那我就得离开北京了。”

  但赞美之辞也侧耳可闻。在展览闭幕前,一位女士在这个方案面前看了半个多小时后说:“我越看越喜欢,越看越觉得它美。这是我从来没有见到过的体育场,太了不起了!”

  一位建筑师索性当起了这个方案的讲解员。“这个作品关注的只是什么是体育,什么是建筑本身,什么是外观与结构应有的关系,而不是在外观上作华丽的处理,”他说。

  另一位观众对“鸟笼”的指责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怎么是一个笼子呢?它是一个巢呀,生命是在这里孕育的呀,取这个意多好啊!”

  争议建筑越来越多

  随着北京建筑设计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增强,国际建筑设计竞赛活动日益频繁,有争议的建筑也越来越多。迄今为止,争议最大的当属国家大剧院的设计方案。

  这个建筑将3个剧场置于一个巨大的钛金属圆型外壳内,外面以湖泊环绕。一些美术家以“水蒸蛋”来贬低这个建筑的造型,一些学者则认为,这种“房子外面套房子”的做法,违背了建筑的基本原则;外壳与内部建筑没有结构上的联系,并因形式的需要而委屈了功能。

  而赞赏者则认为,这个剧院以一个弧状的外形,整合了可能显得零乱的内部空间形态,化解了设计难点。无出其右,近一年来的北京奥运会各项设施的方案竞赛中,争论也屡闻不鲜。被确定为实施蓝本的由美国SASAKI公司与天津华汇公司合作完成的奥林匹克公园方案,因未在中轴线上放置高大建筑物,也引起不同的看法。

  一位著名建筑师写文章批评道:“北京传统中轴线是一条建有天安门、故宫、鼓楼等大型建筑的实轴,采取不摆放建筑物的虚轴方式不符合中国都市营造的风格。登上钟鼓楼朝北望去,我们甚至看不到中轴线在哪里。”

  但奥林匹克公园设计竞赛的评委会主席、新加坡著名规划学者刘太格则认为:“中轴线对北京非常重要,在奥林匹克公园应该摆一个什么样的建筑在这条轴线上呢?我们感到在现阶段还没有把握。我们更愿意把这个问题留给后人,请未来的高手解决。”

  评委“情有独钟” 观众“各有所爱”

  由5个国家13名建筑大师和专家组成的竞赛评审委员会以压倒多数票推选“鸟巢”体育场方案为重点推荐实施方案。投票结果是8票赞成、2票反对、2票弃权、1票作废。在国际建筑设计竞赛中,一个方案能够获得如此的共识尚属少见。

  可是,参展观众的投票情况并未形成压倒性的局面。北京市规划委员会3月31日公布的数字表明,这次历时6天的展览共向观众发放选票7000余张,收回6000余张。其中被评委们看好的“鸟巢”方案获票3506张,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浮空开启屋面”方案获票3472张,由日本株式会社佐藤计画与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设计的“天空体育场”方案获票3454张。“鸟巢”方案当选第一,多少令评委们松了一口气。但这3个方案的得票仅各相差几十张,几乎形成了1:1:1的支持率。

  由中国建筑师独创的“浮空开启屋面”方案确是天才般的设计。评委会对它的评价是:将整个建筑设计为一个融入环境的透明体,屋顶采用浮空开启的独特方式,不仅可以满足不同气候下体育场使用的需要,并且可以在奥运会开闭幕式等重大仪式上造成震撼人心的戏剧效果。同时,评委们又指出,方案的建筑主体部分的设计还有待进一步推敲和改进。

  由中日建筑师合作设计的“天空体育场”也确实令人难以割舍。评委会对它的评价是: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体型平缓而不张扬,以求对城市中轴线景观的尊重。屋面采用双环状旋转开合方式,技术可实施性较强,建筑造价大大低于竞赛标准。同时,评委们又指出,方案南端灯塔功能不明确,与主体建筑的关系不够紧密,设计创新性不够。

  伟大的作品来临了吗

  3月25日,担任此次设计竞赛评委的2000年普利茨克奖得主、荷兰建筑大师库哈斯在投票结束后,站在2001年普利茨克奖得主、瑞士建筑大师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的方案面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那番热情洋溢的话语,让人预感到一个伟大的建筑作品可能已经来临。

  评委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关肇邺是一位严谨的学者,他对建筑的最高评价通常只有两个字:“得体。”可是在竞赛主办单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他却对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的方案说了许多:“这个建筑没有任何多余的处理,一切因其功能而产生形象,建筑形式与结构细部自然统一。”对于这次设计竞赛,他还作出这样的评价:“我们完全可以相信,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将拥有一个世界上最先进的体育场。”在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发给新闻记者的材料中,有这样明确的表达:中外评委一致认为,被确定为重点推荐实施的方案,在世界建筑历史的发展中将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虽然这个作品在展览期间引起较大的争议,但从观众投票的结果上看,人们还是接受了它。从巴黎埃菲尔铁塔到卢浮宫改建工程,这些被后人公认为里程碑式的建筑杰作,在它们诞生的时候都遇到过激烈的争论。奥林匹克建筑杰作会在争议声中在北京诞生吗?人们有理由作出期待,而一切只能由时间作出回答。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