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书缝在城市文化中行走
admin
2003-03-24
来源:景观中国网
旅游类书籍毋庸置疑在当代已经成为了大众出版的“香饽饽”,西藏和异域风刮过之后,在日常的行走中寻找收藏城市的记忆,得到了不少出版人的认可。记者本周从一些出版社发掘了
旅游类书籍毋庸置疑在当代已经成为了大众出版的“香饽饽”,西藏和异域风刮过之后,在日常的行走中寻找收藏城市的记忆,得到了不少出版人的认可。记者本周从一些出版社发掘了不少沿着都市文化行走的书籍,让读者从古至今在各具特色的城市文化中游走。
《记忆版图》从记忆中解读城市
文化是历史的投影,而城市文化更是与城市历史密不可分,然而在过去的日子里如何搜集几乎已经被历史长河淹没的轨迹可能就得依赖大量的书籍了。岳麓书社本周推出的《记忆版图》首开先河,用30幅铜版古画开启了人们的记忆,引领读者回到古典中国,并且跟随作者林育德的脚步,探寻近代中国城市文化发展的奥秘。
翻开《记忆版图》,记者发现在书前数十页是一幅幅精致的版画,而令人意外的是,虽然大量版画描绘的都是19世纪中期的中国各大城市人情风景,但是版画的作者却都是外国人!该书作者林育德对记者介绍说,这些版画全部是1844年左右一些进入中国的欧美国家艺术家所绘制的,而他花费了数年时间从国外购买到了原版版图,然后经过特殊工艺,使这些原本已经相当久远的版画清晰精致地呈现在了书页上。
有意思的是,如果仔细观看,在外国人笔下的中国人仍然带着欧美人的脸部特征。而从“天津的野台戏”、“北京一景”、“北京的灯笼铺”到“南京”、“广州的帽子铺”,这些版图勾画出了近代中国的城市生活种种情景,让读者回到近代中国的记忆,并不完全是割地赔款的耻辱,而是重新描绘出百年前优雅美丽的中国景象。
另外,针对该书文字采用竖排方式,该书责编表示,整体风格的怀旧让他们考虑再三还是使用了这样的排版方式。虽然设计装帧相当精致用心,但是这有些“不符合”当代读者的阅读习惯,显然造成了不小的阅读障碍。
《一生要去的66个地方》放眼世界寻找城市文明
吉林人民出版社推出的《一生要去的66个地方》几乎囊括了全世界的优美风景,“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做是生命的最后一天,也许这真的是最后一天。”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曾历时两年时间选出了51个“一生必须看一次”的地方,其中以古文明和大自然的和谐结合、最后的伊甸园、优美宁静的人间天堂等景观类型分类。该书在此基础上,在全世界范围内精心遴选了66个生命里程中不容错过的地方,从佛罗伦萨美丽的翡冷翠到北京一个伟大文明的顶峰,拉萨、罗马、雅典、西安、开罗、阿姆斯特丹、维也纳……66个风格各异的地方,配以彩色和黑白图片。虽然以历史人文故事穿插,但是却完全以个人感受讲述了这些城市文化的现代进程,让读者憧憬和向往。
就像书中所言:“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一些地方是一种无文字的文化、无课本的教育,是一种无声息的影响,暗无天日渗透进你的生活和血液,将顽强地影响你的意识,直至你的生命结果。”只是极少的文字与图片容纳如此多的地方,有些意犹未尽。
《乡土徽州》《闽西客家》反思城市文化变迁
其实行走在每座城市,读者都能感受到这个城市的文化根基,为了让人们珍视历史、留住城市文化的记忆,此前三联书店也推出过“乡土中国”系列,《乡土徽州》、《闽西客家》等等介绍着中国的地域文化,以图文随记的形式,向读者传播中华本土文化的精髓,复苏久远的历史场景。为探究历史传承,反思文化变迁的人们,开辟了一片传统文化的博物馆,建立了乡土社会的史书库。除了历史意味的寻根,当代人们已经开始自己往外走,在自己的脑海里印下当代城市的人文地理标签。“昆明出春天,广州开鲜花,上海很洋盘,成都生悠闲,北京产黄沙。”这些另类“五城记”的人文地理标签,都已经逐渐产生了变化。
《记忆版图》从记忆中解读城市
文化是历史的投影,而城市文化更是与城市历史密不可分,然而在过去的日子里如何搜集几乎已经被历史长河淹没的轨迹可能就得依赖大量的书籍了。岳麓书社本周推出的《记忆版图》首开先河,用30幅铜版古画开启了人们的记忆,引领读者回到古典中国,并且跟随作者林育德的脚步,探寻近代中国城市文化发展的奥秘。
翻开《记忆版图》,记者发现在书前数十页是一幅幅精致的版画,而令人意外的是,虽然大量版画描绘的都是19世纪中期的中国各大城市人情风景,但是版画的作者却都是外国人!该书作者林育德对记者介绍说,这些版画全部是1844年左右一些进入中国的欧美国家艺术家所绘制的,而他花费了数年时间从国外购买到了原版版图,然后经过特殊工艺,使这些原本已经相当久远的版画清晰精致地呈现在了书页上。
有意思的是,如果仔细观看,在外国人笔下的中国人仍然带着欧美人的脸部特征。而从“天津的野台戏”、“北京一景”、“北京的灯笼铺”到“南京”、“广州的帽子铺”,这些版图勾画出了近代中国的城市生活种种情景,让读者回到近代中国的记忆,并不完全是割地赔款的耻辱,而是重新描绘出百年前优雅美丽的中国景象。
另外,针对该书文字采用竖排方式,该书责编表示,整体风格的怀旧让他们考虑再三还是使用了这样的排版方式。虽然设计装帧相当精致用心,但是这有些“不符合”当代读者的阅读习惯,显然造成了不小的阅读障碍。
《一生要去的66个地方》放眼世界寻找城市文明
吉林人民出版社推出的《一生要去的66个地方》几乎囊括了全世界的优美风景,“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做是生命的最后一天,也许这真的是最后一天。”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曾历时两年时间选出了51个“一生必须看一次”的地方,其中以古文明和大自然的和谐结合、最后的伊甸园、优美宁静的人间天堂等景观类型分类。该书在此基础上,在全世界范围内精心遴选了66个生命里程中不容错过的地方,从佛罗伦萨美丽的翡冷翠到北京一个伟大文明的顶峰,拉萨、罗马、雅典、西安、开罗、阿姆斯特丹、维也纳……66个风格各异的地方,配以彩色和黑白图片。虽然以历史人文故事穿插,但是却完全以个人感受讲述了这些城市文化的现代进程,让读者憧憬和向往。
就像书中所言:“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一些地方是一种无文字的文化、无课本的教育,是一种无声息的影响,暗无天日渗透进你的生活和血液,将顽强地影响你的意识,直至你的生命结果。”只是极少的文字与图片容纳如此多的地方,有些意犹未尽。
《乡土徽州》《闽西客家》反思城市文化变迁
其实行走在每座城市,读者都能感受到这个城市的文化根基,为了让人们珍视历史、留住城市文化的记忆,此前三联书店也推出过“乡土中国”系列,《乡土徽州》、《闽西客家》等等介绍着中国的地域文化,以图文随记的形式,向读者传播中华本土文化的精髓,复苏久远的历史场景。为探究历史传承,反思文化变迁的人们,开辟了一片传统文化的博物馆,建立了乡土社会的史书库。除了历史意味的寻根,当代人们已经开始自己往外走,在自己的脑海里印下当代城市的人文地理标签。“昆明出春天,广州开鲜花,上海很洋盘,成都生悠闲,北京产黄沙。”这些另类“五城记”的人文地理标签,都已经逐渐产生了变化。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