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城建与文物保护走出新路
admin
2003-03-24
来源:景观中国网
城市建设和文物保护在各种利益的驱使下经常处于一种二难选择的境地,最近成都在进行城市改造中,则使这二难选择达到了鱼与熊掌兼得的完美结合。成都支矶石街59号有座上百年
城市建设和文物保护在各种利益的驱使下经常处于一种二难选择的境地,最近成都在进行城市改造中,则使这二难选择达到了鱼与熊掌兼得的完美结合。成都支矶石街59号有座上百年历史、保存完好的清代四合院,现为成都画院所在地,同仁路拓宽改造工程在成都画院旁拐了一个弯,绕过了这座老建筑,这一绕,增加的是2000万元的拆迁费,得到的是这座古建筑的生命得以保存并延续。
按照最初规划,同仁路将由原来的7米加宽为25米,占地近4亩的成都画院将夷为平地,两个晚清时期的四合院和一个仿古四合院将在拆迁的尘埃中永远消逝。成都画院内的两个四合院是叶家祠堂大院和原静安旅馆的一部分,它们分别是晚清时期的杰作,也是川西平原古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观赏价值和使用价值。
面对如此厚重的历史,拆与不拆形成激烈的交锋:一是整体搬迁;二是拆掉画院建筑;三是请新路绕道,让画院矗立原地。三种观点表明了三种不同的态度,那么在拆与建的冲撞中究竟有没有一个并行不悖的合理存在呢?春节前,学者与专家在没有任何媒体的介入下,来到画院进行现场办公,权衡利弊,找最佳的结合点。后来的共识是让新路为古建筑让道。为了保护这座著名的代表川西古建筑的清代院落,成都市政府、成都市规划局等部门经多次研究,慎重决定让新路从旁边绕过它。这一绕所付出的“代价”是画院对面的两幢旧楼房将拆除,100多户居民将搬迁和多增加2000万元的拆迁费。据悉,这是成都首次在道路开发中为保护古老的文化建筑而拐弯。
成都画院院长田旭中和著名画家周春芽说,在城市建设中,为文物让道在全国都是少见的。虽然保护一处文物多花了2000万,但提升成都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地位,对外树立成都良好的历史文化名城形象都是2000万无法比拟的。两位画家说,同仁路一带有宽巷子、窄巷子等众多古建筑,今后这一带的道路交通功能将弱化,文化氛围将强化。亮出来的成都画院,将成为成都的一道景观。整个筑路工程完工后,他们计划用几十万把门面装饰一新,仿古的石雕、历代著名画像、青瓦青石桥等将与画院本身的建筑构成一致的景色。他们还希望能将身在异处的支矶石搬回画院这个真正属于它的家。
目前拆迁工作已全面展开,预计本月底拆除完毕。
按照最初规划,同仁路将由原来的7米加宽为25米,占地近4亩的成都画院将夷为平地,两个晚清时期的四合院和一个仿古四合院将在拆迁的尘埃中永远消逝。成都画院内的两个四合院是叶家祠堂大院和原静安旅馆的一部分,它们分别是晚清时期的杰作,也是川西平原古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观赏价值和使用价值。
面对如此厚重的历史,拆与不拆形成激烈的交锋:一是整体搬迁;二是拆掉画院建筑;三是请新路绕道,让画院矗立原地。三种观点表明了三种不同的态度,那么在拆与建的冲撞中究竟有没有一个并行不悖的合理存在呢?春节前,学者与专家在没有任何媒体的介入下,来到画院进行现场办公,权衡利弊,找最佳的结合点。后来的共识是让新路为古建筑让道。为了保护这座著名的代表川西古建筑的清代院落,成都市政府、成都市规划局等部门经多次研究,慎重决定让新路从旁边绕过它。这一绕所付出的“代价”是画院对面的两幢旧楼房将拆除,100多户居民将搬迁和多增加2000万元的拆迁费。据悉,这是成都首次在道路开发中为保护古老的文化建筑而拐弯。
成都画院院长田旭中和著名画家周春芽说,在城市建设中,为文物让道在全国都是少见的。虽然保护一处文物多花了2000万,但提升成都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地位,对外树立成都良好的历史文化名城形象都是2000万无法比拟的。两位画家说,同仁路一带有宽巷子、窄巷子等众多古建筑,今后这一带的道路交通功能将弱化,文化氛围将强化。亮出来的成都画院,将成为成都的一道景观。整个筑路工程完工后,他们计划用几十万把门面装饰一新,仿古的石雕、历代著名画像、青瓦青石桥等将与画院本身的建筑构成一致的景色。他们还希望能将身在异处的支矶石搬回画院这个真正属于它的家。
目前拆迁工作已全面展开,预计本月底拆除完毕。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