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建设以提高城市综合能力的组合式“大”城市

admin 2003-03-24 来源:景观中国网
为适应现代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一批以提高城市综合能力的组合式“大”城市正在形成 兰辛珍   在中国广东的行政版
为适应现代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一批以提高城市综合能力的组合式“大”城市正在形成

兰辛珍

  在中国广东的行政版图上,南海、顺德、三水、高明四个颇具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的城市在2003年初消失了,代而替之的是一个大佛山市。该市成为广东省继广州、深圳之后的第三大城市。

  2002年底,比海口行政面积大近10倍的琼山市,被海口市合并。

  中国在进行了20多年的卫星城、小城镇建设后,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模式—组合式“大”城市正在形成。


适应现代化进程

  大城市是指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城市。“大城市的形成是城市化进程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的必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仁兴洲说。

  仁兴洲认为,现代化经济发展进程要求城市化向“大”发展,其原因,一是只有大城市才能适应现代化工业进程对城市的功能、基础设施、劳动力、产业集聚效应和社会需求等的要求;二是在今天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大城市无论在软件还是硬件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三是中小城市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效率。

  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之一是城市化水平。中国近几年现代化经济发展迅速,但城市化进程显得相当缓慢。

  “莫让城市化拖了现代化的后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教授牛文远说。

  中国城市化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由于经济发展以及城市人口的增多,中国开始在上海、北京、广州、天津、南京、沈阳、武汉等城市规划建设卫星城。到了20世纪90年代,为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需要,中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加大建设小城镇,一大批县改为市,使中国城市数量大幅提高。当时提出的战略是“小城镇,大战略”,严格控制大城市,适度发展中等城市,大力发展小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出现了许多弊端,如发展水平滞后,质量不高,规模不大,城市之间各自为政,合作欠缺,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顺德是在1992年3月撤县设市的,1994年南海、三水、高明也先后撤县设市。在顺德、南海、三水、高明合并到佛山市之前,这四个市除党委、纪检、监察、法院、检察院等系统和国家垂直管理部门由佛山市代管外,其他所有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事务均归各自管理。在经济发展上,南海、顺德发展很快,2002年顺德的出口达到40亿美元,但由于顺德海关是县级市建制,人员的配置有限制,从而限制了企业的通关,成了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实力雄厚的顺德、南海一直欲摆脱佛山市的行政管理。在佛山市行政管辖的380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实际上所能管辖的只有不到80平方公里的城区,政府的职能呈萎缩状态。城市相互之间的制约成了当地经济发展的障碍。

  要想发展,必须扩大城市规模,整合区域城市。于是在广东省政府的推动下,五座城市合并到了一起,一个大佛山市诞生了。

  同一经济区域内的中小城市组合成“大”城市,这是中国现代化经济发展带动的城市化进程。


如何发展“大”城市

从中国目前一些大城市的发展来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采取城市合并的办法,不断扩大新城区,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如杭州市在合并萧山和余杭两市后,城市从原来的以西湖为中心变成了以钱塘江为中心。南京市将长江以北的江浦县、六合县划属南京市区,面积扩大了2139平方公里。

  另一种方式就是在城区周围建设卫星城。北京市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中明确提出建设14个卫星城。

  仁兴洲认为,发展“大”城市,要加强城市布局、规划和立法工作,要对城市中的商业、交通、文化以及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实行分类,形成合理的空间布局结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李树琮教授认为,大城市的建设要突出产业功能。在大城市,不仅要城市职能齐全,还要分工细致,功能明晰,相互配套。

  李树琮说:“大城市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高,现代大型商业服务业、电子信息服务业、金融保险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城市新的产业布局,传统的制造业企业则逐步退出城市核心区域。”

  对于中国大城市第一种发展模式,仁兴洲认为,组合式“大”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不应该继续向外扩建新城区,而应该建立卫星城,将大城市的人口和产业向郊区转移。“这是大城市发展的方向。”任兴洲说。因为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许多问题也就产生了,如城市人口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染、城市管理难度加大等等。

  当然,这种卫星城建设和20世纪80年代在北京、上海等地建设卫星城目的是不一样的。“卫星城应该具备较为完善的城镇功能。”李树琮说。

  20世纪80年代北京建设卫星城是为了单纯地分散不断增长的市区人口,好多功能依附于市区,从实际情况看,卫星城的建设并没有起到分散中心城市日益膨胀的人口的目标。北京市这几年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正在改变城市的功能设置。2000年在河北廊坊市兴建的大学城已形成规模,北京大学等多所学校在此建立了分校。

  多中心是‘大’城市的特点,在各个中心之间、大城市市区与卫星城之间必须有高速、便捷的交通来连接。

  “大”佛山市成立后,市政府的第一项决定就是投资60亿元建设大佛山统一的城市道路网,确保从佛山市区到各区30分钟到达。

  在北京、上海,地铁、高速路、轻轨构成了大城市的交通网络。


前景看好

  中国许多大城市经济发展很快,有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人均GDP已经超过了3000美元(政府规定的富裕线标准)。在中国600多座城市中大城市只有37座,但他们的国内生产总值却占到了全国的一半以上。

  “发展大城市可以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委员郑连虎说。

  在大佛山市形成之前,由于相互之间的制约,区域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减缓。广东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左正认为,组合后的“大佛山”将成为珠江三角洲大经济区西岸的新增长点,其作用在于重新整合西岸资源,继续向北、向西发展,拓宽整个珠三角经济发展腹地。

  去年,杭州、广州、南京等省会城市加快大城市化进程,在经济上成为支持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城市化已经成为推动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成为激发区域新一轮财富充分涌流的载体。”王文元说。

  中国城市化率总体还很低,只有36%。而美国和日本的城市化率分别达到了87%和65%。“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国城市的数量和质量都还远远不能适应城市化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大力推进‘大’城市化进程。”北京城市规划设计院的王树深工程师说。

  郑连虎最看好组合式“大”城市的发展。“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协调,集中力量搞建设,这是城市重组的优势,也符合中国的国情。”郑连虎说。他将中国城市间的竞争划分为三个阶段:不合作阶段(城市无序竞争)、合作阶段(区域竞合)、有稳定预期的制度前提下的连续合作阶段(区域内城市一体化)。

  郑连虎认为1979~2001年是不合作阶段,主要表现为行政区经济大战,市场分割,地区封锁,无序竞争。当前至2020年城市正处于合作阶段,在这一阶段,城市之间以互利合作的方式逐渐互相开放,区域内城市在有序竞争的基础上大力合作。这一阶段便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大北京城市区域。城市重组现象将加剧,许多“大”城市将形成。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