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大楼不代表现代化 城市建设新追求:以人为本
admin
2003-03-21
来源:景观中国网
新华网北京3月16日电 以人为本:城市建设新追求
新华社记者刘江
普通人的最基本需要,正成为建筑师和城市管理者新的关注热点。
给女人和残疾人以更多尊重
新华网北京3月16日电 以人为本:城市建设新追求
新华社记者刘江
普通人的最基本需要,正成为建筑师和城市管理者新的关注热点。
给女人和残疾人以更多尊重
正在此间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上,一则似乎并不起眼的社会新闻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极大兴趣:正在申请批准的北京市新的《公共厕所设计建设标准》规定,鉴于女性上厕所时间一般比男性长,对男、女蹲(座、站)位设置比例作了调整,由原来的1比1至3比2调整为2比3至1比1,以解决女性上厕所常常排队的问题。
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委城建工委书记张凤朝认为,“这不仅仅是对女性尊重的问题,它是一个信号,标志着城市建设将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仅仅在几年前,城市公厕还是到北京的海外人士口中抱怨最多问题。现在,寻着气味找厕所的事情已经很少了,北京城区都在大力进行厕所的改造和升级。
这场“厕所革命”被上升为“打造北京国际化大都市形象”的高度。代表们注意到,新的《标准》还增加了对残疾人小便器设置的要求,并提出把轮椅的宽度由原来的0·66米改为0·90米。
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行动规划设计的北京市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建筑师李铭陶代表说,“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就是体现在公共设施的细节方面”。
他认为,关心人的要求,包括弱势群体的要求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
摩天大楼并不代表现代化
曾经备受艳羡、被视为现代化标志的摩天高楼和大广场,却受到越来越多业内人士的质疑。李铭陶说,“我反对不顾具体情况到处建设大广场的做法。”
单纯追求速度和规模的建设思路,还导致了很多地方的文物和古老民居遭受严重破坏,大量缺乏规划和设计的平庸建筑充斥城市。
近来,一股“建筑和城市规划热”中国文化界掀起热潮。许多报纸和杂志纷纷开辟了城市专栏,中央电视台前不久推出的《一个作家和一座城市》的电视片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城市建设与人的亲密关系被表现空前突出。
李铭陶在组织城市研讨会时,也专门邀请了很多文艺方面人士,其中包括作家刘心武。他认为,“小说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们对城市生活的全面要求。”
甚至连开发商也从市场的角度注重对产品的文化包装。各种花哨时髦的广告告诉人们,他们买的不单单是房子,还有周边的环境和设计理念。
城市管理者要有人文情怀
李铭陶担任北京市政协委员时发现,有将近一半的提案与城市建设有关。“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口与城市发生深切的联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从1978年的近18%到目前的35%。清华大学建筑学博士王凯说,城市管理者必须意识到,城市建设不仅仅是经济和工程建筑的技术问题,还包括政治和文化的内容。
“那些一味追求政绩和商业利益的做法必须得到制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经济管理硕士焦彦龙认为,城市建设问题对政府官员是一个新的考验,在市场经济中,“单一的技术知识和思维模式都无法适应形势的需要。”他强调,政府决策者要重视人文素养的提高。
李铭陶说,城市建设必须注重历史和文化的传承,“要关注古人的东西”。他对北京市当前积极保护历史文化的举措非常赞同。
北京市市长孟学农曾是一位在胡同生活过的普通市民,他在承诺让“更多的‘张大民’过上幸福生活”的同时,大力倡导保护北京的传统风貌。
北京已划定了40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在旧城区中保护400多个四合院。过去3年,市政府曾经拨专款3·3亿元人民币用于文物保护。(完)
新华社记者刘江
普通人的最基本需要,正成为建筑师和城市管理者新的关注热点。
给女人和残疾人以更多尊重
正在此间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上,一则似乎并不起眼的社会新闻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极大兴趣:正在申请批准的北京市新的《公共厕所设计建设标准》规定,鉴于女性上厕所时间一般比男性长,对男、女蹲(座、站)位设置比例作了调整,由原来的1比1至3比2调整为2比3至1比1,以解决女性上厕所常常排队的问题。
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委城建工委书记张凤朝认为,“这不仅仅是对女性尊重的问题,它是一个信号,标志着城市建设将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仅仅在几年前,城市公厕还是到北京的海外人士口中抱怨最多问题。现在,寻着气味找厕所的事情已经很少了,北京城区都在大力进行厕所的改造和升级。
这场“厕所革命”被上升为“打造北京国际化大都市形象”的高度。代表们注意到,新的《标准》还增加了对残疾人小便器设置的要求,并提出把轮椅的宽度由原来的0·66米改为0·90米。
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行动规划设计的北京市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建筑师李铭陶代表说,“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就是体现在公共设施的细节方面”。
他认为,关心人的要求,包括弱势群体的要求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
摩天大楼并不代表现代化
曾经备受艳羡、被视为现代化标志的摩天高楼和大广场,却受到越来越多业内人士的质疑。李铭陶说,“我反对不顾具体情况到处建设大广场的做法。”
单纯追求速度和规模的建设思路,还导致了很多地方的文物和古老民居遭受严重破坏,大量缺乏规划和设计的平庸建筑充斥城市。
近来,一股“建筑和城市规划热”中国文化界掀起热潮。许多报纸和杂志纷纷开辟了城市专栏,中央电视台前不久推出的《一个作家和一座城市》的电视片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城市建设与人的亲密关系被表现空前突出。
李铭陶在组织城市研讨会时,也专门邀请了很多文艺方面人士,其中包括作家刘心武。他认为,“小说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们对城市生活的全面要求。”
甚至连开发商也从市场的角度注重对产品的文化包装。各种花哨时髦的广告告诉人们,他们买的不单单是房子,还有周边的环境和设计理念。
城市管理者要有人文情怀
李铭陶担任北京市政协委员时发现,有将近一半的提案与城市建设有关。“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口与城市发生深切的联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从1978年的近18%到目前的35%。清华大学建筑学博士王凯说,城市管理者必须意识到,城市建设不仅仅是经济和工程建筑的技术问题,还包括政治和文化的内容。
“那些一味追求政绩和商业利益的做法必须得到制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经济管理硕士焦彦龙认为,城市建设问题对政府官员是一个新的考验,在市场经济中,“单一的技术知识和思维模式都无法适应形势的需要。”他强调,政府决策者要重视人文素养的提高。
李铭陶说,城市建设必须注重历史和文化的传承,“要关注古人的东西”。他对北京市当前积极保护历史文化的举措非常赞同。
北京市市长孟学农曾是一位在胡同生活过的普通市民,他在承诺让“更多的‘张大民’过上幸福生活”的同时,大力倡导保护北京的传统风貌。
北京已划定了40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在旧城区中保护400多个四合院。过去3年,市政府曾经拨专款3·3亿元人民币用于文物保护。(完)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