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蔚为奇观 洛阳龙门石窟

admin 2003-03-18 来源:景观中国网
驰名中外的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艺术匠师们以现实生活为源泉,创制了形态各异、大小不同、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龙门石窟中最大的摩崖石龛--奉先寺
驰名中外的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艺术匠师们以现实生活为源泉,创制了形态各异、大小不同、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龙门石窟中最大的摩崖石龛--奉先寺




 驰名中外的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城南12公里处,这里香山(东)与龙门山(西)对峙,伊水于山间北流,远望犹如一座天然门厥,史称“伊厥”。隋朝建都洛阳后,因宫城门面对“伊厥”而始称“龙门”。著名的龙门石窟就密布在伊水俩岸长达1公里的两山崖壁上,他同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前后(公元493年),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宋诸朝,雕凿不断。据龙门石窟研究所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碑刻题记2800余块,佛塔40余座,造像10万余尊。其中北魏石窟占30%,唐代约占60%,其他时代窟龛约占10%。

  龙门石窟虽然是佛教文化的艺术表现,但它也折射出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时尚。石窟中至今仍然保留着大量的宗教、美术、建筑、书法、音乐、服饰、医药等方面的实物资料,因此它堪称为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

  龙门石窟是佛教的石刻艺术,然而古代的艺术匠师们却突破了宗教“仪轨”的束缚,以现实生活为源泉,创制了形态各异、大小不同、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为研究中国的雕刻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龙门山河壮丽,风景宜人,自古即为洛阳八景之冠。两山翠柏与伊水相映,游览路旁的十几处泉水构成了优美的景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的佳句,今诵尤新。古老的艺术,优美的环境,方便的交通,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学者和游人。

最大的摩崖石龛---奉先寺

奉先寺为龙门石窟中最大的摩崖石龛,建在半山腰,开凿于唐高宗时期,据说是武则天被册封皇后之后,为提高自己的威望而捐出一年的两万贯脂粉钱修建的。奉先寺进深约40米,南北宽约34米。主像卢舍那是龙门最大的造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面容丰满秀丽,端庄贤淑,俨然是一位善良的女性。据说设计者正是按照武则天的形象,依据佛乃非男非女、亦男亦女之说,有意将此造像女性化,为其歌功颂德的。卢舍那大佛的两侧侍立着二第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二供养人等。整组群像性格鲜明,互相呼应,浑为一体,全然是唐代宫廷的写照。奉先寺是中国古代石雕艺术的瑰宝,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唐代艺术家这一巧夺天工的成就,在美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