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态旅游重在保护生态环境
admin
2003-02-14
来源:景观中国网
生态旅游是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潮流,我国也正蓬勃兴起。发展生态旅游广及大江南北、高原、海滨,牵涉整个自然生态环境、生物资源的保护和科学利用,关系到社会经济
生态旅游是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潮流,我国也正蓬勃兴起。发展生态旅游广及大江南北、高原、海滨,牵涉整个自然生态环境、生物资源的保护和科学利用,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件大事,又是一件新事。如何保障我国生态旅游快速、健康发展,做到旅游资源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全面发挥和可持续利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需要不断进行探索、总结和创新。
发展生态旅游大有可为
生态旅游也称“绿色”旅游,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何谓生态旅游?专家们有诸多论断和说法,尚无统一定论。个人的浅见是,所谓生态旅游,就是以自然景物为旅游载体,让游人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旅行游览、观赏美景、探险猎奇、休闲度假、游乐健身等,以陶冶情操,享受益体生态功能,增进身心健康;同时通过旅游活动,了解自然,体味生态,丰富知识,亲睹祖国壮丽河山,进而增强生态意识、生态道德观念和爱国主义思想,更自觉地关爱自然、保护生态。可以说生态旅游是一种科学、文明、高雅的旅游形式,是现代社会人们所需求的一种高级精神享受。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理想空间,是健康长寿的必备条件。但是,现代城市人口密集、高楼林立、交通繁杂、工厂众多,造成大气、水质、噪声、电离辐射等多种污染,环境质量江河日下。有人把城市形容为“水泥沙漠”、“人造热岛”,并不为过。因而,到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安谧恬静的大自然中去旅游度假,疗养健身,为越来越多的城里人所追求,生态旅游应运而生,快速发展。据资料反映,近年来,全球生态旅游的年增长率高达30%,是各类旅游形式中发展最快的一类。我国生态旅游也步入了快车道,2002年全国进入森林旅游的游客约为3亿人(次),其中仅到森林公园旅游的就达1亿人(次)。毫无疑问,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生态旅游必将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
我国幅员辽阔,地处寒温热多种气候带,自然地理环境复杂,森林、草原、名山、沙漠、戈壁、海洋、江河、湖泊等自然景观风貌各色各样。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古树名木争奇斗艳,自然景观多姿多彩。特别是森林,不仅是风景宜人的旅游胜地,还是人们疗养健身最理想的地方。据科学研究和测试表明,森林具有吸碳吐氧,阻风滞尘、降解噪声、净化水体、调节气温等多种生态功能,环境质量一流。特别是森林中的空气,负离子浓度较高,森林植物又能产生一种精气,也叫植物芳香气(外国称“芬多精”)可以杀灭有害细菌,消除病毒,具有防治高血压、冠心病、神经官能症、哮喘、气管炎等多种疾病的功效。目前,不少国家已在森林中开设森林健康医院,开展“森林浴”、“森林山地疗法”等医疗保健活动,利用森林生态功能防病治病。林区特有的自然美景和森林的多种生态功能,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到林区进行生态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的首选之地。为了适应生态旅游发展的需要,目前全国已建立各类森林公园1400处,面积达1268万公顷;适宜开展生态旅游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600多个,面积为6000多万公顷,已有一部分保护区陆续对外开放旅游,接待游客。许多以经营森林为主的国有林业企事业单位,也都在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条件积极发展旅游业。
以上可以看出,我国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发展生态旅游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只要我们高度重视,措施得力,我国必将发展成为生态旅游大国。
发展生态旅游重在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生态旅游的载体。没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就没有生态旅游可言。保护生态环境,既是关系国家发展的大事,也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前提。但是,这个问题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一些地方在旅游开发中,还普遍存在重旅游、轻生态的倾向。主要表现在:
(一)修建旅游设施不顾生态安危,随意开山砍树,破坏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
(二)在景区内滥建宾馆、饭店、商店和游乐设施,甚至修庙建寺,毁损自然景观,污染景区环境;
(三)旅游管理失控,入区游人过多,秩序不良,景区游人容量超载运转,导致区内自然资源和环境受损,干扰破坏生物的生存繁衍,威胁生态安全;
(四)重视开展观景游乐,忽视生态科学的宣传教育,缺少生态旅游应有的科学文化内涵。
以上这些做法有悖于发展生态旅游的宗旨,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要把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作为生态旅游开发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具体来讲,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生态旅游同发展其他类型的旅游一样,都要注重经济效益和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所不同的是,生态旅游的载体为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而其首要功能应该是发挥生态效益,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生存条件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多为经千万年自然演替形成的互相制约、互为依存的生态系统,具有破坏容易恢复难的特点。特别是物种一旦灭绝,再难恢复。发展生态旅游既要考虑向游人提供优美的景观和舒适多样的食住、游乐条件,获取最佳经济效益,更要考虑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生态旅游的这种特殊性,要求旅游开发必须坚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规划和安排。景区旅游系统的建设和旅游规模的确定,要与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相适应,做到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实现生态与旅游双赢的目标。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旅游业的一时发展。
第二,坚持适度开发。要依据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和生态旅游的要求,进行旅游开发建设。一是要通过专家科学考察和论证,提出旅游区生态环境安全容量,并据此确定旅游发展的规模,调控入区游客;二是景区内旅游路线的设置、各项旅游设施建设的规划布局,要力求做到不破坏自然景观,不污染自然环境,不影响物种生存和繁衍;三是旅游服务设施要本着“区内游,区外住”的原则安排建设,不要在景区内修建宾馆、饭店和娱乐设施等,从多方面维护生态安全,实现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永续利用。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必须依法在实验区内进行,并严格管理,确保核心内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不受任何破坏和干扰。
第三,坚持自然化。保持旅游景观、景点的自然形态和野趣,是生态旅游的基本特色。在景区内不能建人文景观、人工景点,更不能新修寺庙,索道缆车也要尽量少搞,以免破坏景区自然风貌。景区内必须建设的旅游设施,其格调与外观要尽可能地与周围的自然景色相协调,体现自然、古朴和野趣,使游人真正能从旅游中感受到回归自然、反璞归真的妙趣。
第四,坚持旅游与宣传教育相结合。生态旅游不仅仅是游山玩水,观赏自然风光,还要让游人通过旅游更多地了解自然,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这是生态旅游应有的科学文化内涵。因而,所有生态旅游区都要重视生态环境教育,倡导科学文明。要结合区内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通过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等多种形式,向游人传播生态环境科学知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增强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充分发挥旅游区宣传教育基地作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发展生态旅游既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也是发挥自然资源综合效益、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是筹集生态环境保护资金的一条重要途径。当前,生态旅游市场越来越热。旅游开发势头迅猛,应当充分认识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性和面临的形势与机遇,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指导和推动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一)搞好规划,加强领导。各地要高度重视发展生态旅游,并作为一项重要产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切实抓好。当前,要组织力量抓紧摸清本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状况,根据发展生态旅游的指导思想和要求,立足高起点,尽快制定发展生态旅游规划和措施,并按照市场经济的新机制,多方筹资,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发建设。同时要规划建立跨区生态旅游网络,丰富游览景点和项目,为游客提供多种旅游需求和服务。
(二)建立健全法制,强化监督管理。生态旅游是一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旅游经济产业,社会性、科学性、公益性很强,既要按照市场经济要求运作,又要按照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管理。因此,对旅游区的开发建设和各项旅游活动,必须有一套相应的法律法规加以规范和管理,避免各行其是,过度开发,破坏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要根据国家和地方现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按照生态旅游的要求,制定管理生态旅游的专门法规和行政规章,把生态旅游纳入法制轨道。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加强监管,及时查处违法违章问题,确保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监测。旅游设施的修建和游客的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会给旅游区及其周围生态环境带来种种影响。行政主管部门要抓紧建立健全资源环境监测体系,对旅游区内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定期进行监测评估,及时掌握发展变化情况。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要研究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随时加以消除,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实行经济扶持政策。生态旅游区大都地处“老少边穷”的山区、林区,即便是国有林业企事业单位也多处于经济危困状态,而且还都担负着保护、培育资源的艰巨任务。这些地区发展旅游业,既要解决发展经济、脱贫致富问题,还要筹集部分生态环境保护资金,解决当前国家投入不足问题。因此,国家对山区、林区发展生态旅游应当实行“多予少取”的经济扶持政策。在投资上给以必要的倾斜,在税收、信贷等政策上多给一些优惠,支持搞好旅游开发,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增强山区、林区造血功能。
(五)大力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发展生态旅游要求很高,如何搞好科学管理,提高旅游业的科学文化品位和生态、经济效益,实现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双赢目标,是发展生态旅游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研究制定科学管理生态旅游的具体办法、技术规程等,并不断完善和提高,尽快使我国生态旅游开发和管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轨道。同时,要大力加强对旅游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进行生态环境科学知识、生态旅游管理、生态道德伦理、生态环境保护法制等方面的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科学文化素质和管理能力,以适应生态旅游事业发展的要求。
(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有林场协会会长、原林业部副部长)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