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苏州以全球眼光高起点规划开发沿江

admin 2003-02-11 来源:景观中国网
  苏州的现实优势为人称道,苏州的经济实力令人瞩目。然而,苏州的决策者却把目光投射得更远:科学打造沿江经济板块、承接新一轮国际产业的大转移,从而推动结构调整和优化。这已
  苏州的现实优势为人称道,苏州的经济实力令人瞩目。然而,苏州的决策者却把目光投射得更远:科学打造沿江经济板块、承接新一轮国际产业的大转移,从而推动结构调整和优化。这已成为苏州抢抓又一次历史性发展机遇的一个战略性步骤。有专家分析说,这也极可能是苏南发展历史上的第三次机遇。

  决策层目光锁定沿江

  春节前夕,苏州市及属下沿江三市的决策者们汇聚太仓,他们讨论着一个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如何科学开发沿江。

  目前,苏州市的临江港口优势已经凸显,张家港现在已建和在建泊位达42个,其中万吨级泊位33个。一些大的规模型企业也在沿江初露端倪:在常熟沿江,新加坡泛联、法国阿托菲纳、日本大金和住友、印尼金鹰以及香港华润和理文等一批国际知名跨国公司落户园区;在张家港沿江,占地7平方公里的沙钢集团,已是全国最大的电炉钢、螺纹钢、硬质高速线、冷轧不锈钢板生产基地;在太仓沿江,美国的埃克森—美孚、华美国际控股、中南集团、英国的BP、华能等一些大型企业陆续进驻,已形成国内最大的高级润滑油生产基地。但是苏州沿江的潜能还远未释放。

  前不久,省委常委、副省长、苏州市委书记王珉强调,苏州沿江140多公里的长江岸线,深水岸线108公里。苏州要抓住沿江开发机遇,把沿江战略放到特殊位置,大力推动制造业基地的形成。市长杨卫泽说,苏州要在沿江发展技术水平更高、附加值更大、产业链更长的先进基础产业,形成先进基础产业密集带。

  从此次联席会议上透出的信息表明,苏州市的决策重点正在向沿江倾斜。在整个沿江产业的布局上,他们实施三港合一的战略性举措,细分沿江三市的产业定位,共打“苏州港品牌”,力求最大限度地避免招商中的重复建设。同时提出在沿江地区的开发中,要把岸线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这些都显现出苏州的决策者们,在应对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正全力提升参与全球经济的新的区域性竞争力。

  纵观苏州经济的发展历程,曾抓住了两次大的历史机遇。第一次是抓住了乡镇企业发展的机遇;第二次是抓住了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机遇。这一次,苏州市的决策者则把目光锁定在了沿江。

  全球背景下的产业新定位

  苏州决策层密切关注沿江,有其深刻的背景。当前,苏州沿江地区正面临新一轮极好的发展机遇,从全球看,许多国家的重化工业主要布局在沿海(沿江)地区,如美国休斯敦附近的墨西哥湾沿岸、荷兰鹿特丹附近的沿海地带、新加坡港口区、日本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等。苏州所处的地理位置,沿江的港口条件比较优越,经济发展水平高、制造业配套能力强,显然是承接全球重化工产业转移、发展冶金、化工、电力、造纸、机械等基础产业和运输仓储物流产业的最佳区域之一。从“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空间格局来看,沪宁杭甬沿线地区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带,在沿海和沿江地区则可重点发展依托港口的基础产业密集带,共同组成“长三角”外向化的资金技术型产业带。

  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也为苏州接轨上海、借助上海获取更大发展空间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尤其是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工程的启动,将会有1600多家企业“撤出”浦江两岸谋求发展。上海新一轮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战略性手笔,无疑将给近邻的苏州和沿江地区带来无限商机,苏州则是最大的受益者。

  关注沿江,事实上也寓含了苏州产业发展中深层次的自我“忧患意识”。IT产业是苏州的一大优势产业。但苏州市委、市政府已经意识到,仅仅发展IT还不够,因为该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周期性,且两头在外,即技术和市场都在海外,风险性较大。所以,苏州利用长江和深水港等自然条件,发展沿江产业,吸引越来越多的“生根型”企业落户,不仅是现有产业结构缺失的补充,也会使区域性产业发展的爆发力和稳定性更强。

  苏州前瞻性决策的启示

  “在沿江开发的过程中,我们政府给自己的定位,就是抓好两件事:一是做好规划,二是载体建设先行,打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创造沿江地区综合开发的环境。”杨卫泽直言不讳。

  的确,长江资源不可多得且不可再生,必须统一规划,合理分工,有序开发。因此,坚持全局一盘棋,正确处理区域与整体、当前与长远、沿江地区与全省整体发展的关系,已成为当前沿江各级政府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

  苏州市政府高起点规划在前,从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充分认识岸线使用功能的多样性和估计重化工业发展对人居环境的影响,近期除了开辟一些条件成熟的岸线来发展重化工并集约利用以外,还将预留部分岸线供远景港区利用和其他产业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对具备良好开发前景而近期又暂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岸线与地区,禁止乱占乱用,为未来大型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战略储备岸线。记者注意到,该市在规划中还预留了景观、水源区、排污、防洪、湿地等生活生态岸线空间,并提出深水深用、浅水浅用,上下游之间相互协调,岸线有偿使用等。城镇体系的布局安排、沿江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也随之有了新的理性定位。

  苏州市计划委员会朱主任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全市沿江开发的综合规划将全部完成。按照这个规划,沿江三市均相对明确了各自的产业定位:常熟、太仓将着力建设滨江新城,走“哑铃式发展”的路子;张家港将着力建设一城四区,走“组团式发展”的路子;太仓重点发展集装箱、石化、仓储运输和物流、环保(国家再生资源加工企业)、造纸等。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眼下全省沿江各市正竞相打出“沿江牌”。但是,黄金岸线毕竟有限,且沿江产业大多数又具有高污染性。如何防止急功近利的短视性决策和低水平重复的随意性决策?苏州市委、市政府的前瞻性决策定位,显然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