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上海首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 450亿妆扮上海

admin 2003-02-11 来源:景观中国网
这几年到过上海的人都能感觉到:越来越多的现代城市环境的元素和色调,正在装点和谐美丽、充满生机的上海! 上海首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从2000年到2002年,围绕水环
这几年到过上海的人都能感觉到:越来越多的现代城市环境的元素和色调,正在装点和谐美丽、充满生机的上海!

上海首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从2000年到2002年,围绕水环境治理、大气环境治理、固体废物处置、绿化建设和重点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这5个方面重点,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3年里,上海环保投入占GDP的比例始终保持在3%以上,3年共完成环保投资450多亿元,投资规模每年以10%左右幅度递增,创历史最高纪录。

良好的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人士来上海投资、旅游或居住。城市面貌、投资环境和环保质量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标志着上海首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并取得显著实绩。

跨世纪的战略决策

上海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环保工作。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江泽民、朱镕基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就把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城市污水治理等列为重点环境工程。1986年12月30日,江泽民同志亲笔题词:“开拓进取,走出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远见和决心。

1998年12月,上海市委七届三次会议提出“城市现代化管理上新的水平,城市面貌向‘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居更佳’的目标迈进”。同年,市政府制定了“上海城市管理和环境建设三年目标的实施意见”,确定了以河道治理和绿化建设等为重点的5项任务。

为使跨世纪的上海环保工作上一个新台阶,时任市委书记的黄菊明确指示,要“着眼长远,着手当前,以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切实抓好上海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使上海的环境质量做到:一年变个样、三年大变样”。

根据中央和市委的总体要求,市政府于1999年4月启动了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编制工作。4月下旬,时任常务副市长的陈良宇对调研工作作了专门部署。副市长韩正亲自牵头,组织建委、环保局、计委、农委、经委、科委等相关委办局和部分单位,分26个专题,历时3个多月,完成了计划文本。

1999年8月27日,环境保护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通过了市委常委会审议。1999年9月17日,市政府召开了加强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会议,正式推出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黄菊致信强调,这是站在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对今后几年全市环保和建设作出的一个战略部署,要求齐心协力,扎实工作,以建设生态城市为长远目标,努力创造一个“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居更佳”的优美环境,为上海城市迈向新世纪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会上,时任上海市市长的徐匡迪在会上强调,这是我们对祖国、对上海人民、对子孙后代的一个庄严承诺和保证。

环境保护和建设的“三年行动计划”表明了上海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决心。

高投入换来大变迁

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的3年,是本市环保投入快速增长的3年。市、区(县)两级财政加大投入,保证了计划的实施。据统计,2000年上海市对“三年行动计划”投资达120.2亿元,2001年达108.4亿元,2002年超过100亿元。由于这部分投入的增加,使本市连续3年环保投入规模以每年10%左右幅度递增,达到450亿元,创下了历史新高。

在高投入换来的环境大改善中,水环境的变化特别引人注目。原来黑臭的苏州河曾是上海人的隐痛。如今苏州河干流已基本消除了黑臭,主要水质指标基本达到景观水标准,滨河绿化也变得郁郁葱葱。苏州河畔成了人们安家、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今年1月8日上海正式对外宣布:“苏州河整治一期工程正式建成。”

苏州河整治一期建成后,苏州河六支流每天截流24万吨,比计划增加了9万吨。虹口港、杨树浦港污水截流工程和虹口港水系整治完成后,每日截流33万吨,基本消除了虹口港黑臭。苏州河一期建成后,干流和支流水质主要指标已达到或接近国家五类水标准,闵行区支流范围内河道水质改善更为明显。随着苏州河水质的改善,周边生态系统也在同步恢复,2001年7月,苏州河市区段首次发现鱼类,迄今已发现了乌鲤、河鲫、棒花鱼、麦穗鱼、斗鱼等10多个鱼种,虽然数量很少,但毕竟说明了苏州河生态的深刻变化。

今日苏州河,水中鱼儿畅游,两岸桃红柳绿,水面映着高楼的倒影,河畔还新建了亲水平台和游艇码头,正在逐步成为上海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

上海还新建、扩建了吴闵外排污水收集工程,污水治理二期浦东地区收集系统一期等一大批污水干网工程,建成投运有石洞口污水处理厂一期、松江东部污水处理厂、练塘污水处理厂,竹园、白龙港两个特大型污水处理厂已开工建设,松江大昆污水处理厂等一大批城镇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和筹建中,城市污水集中收集和日处理能力分别增加92.8万立方米和44.1万立方米,提高了41.3个百分点和43.9个百分点。

上海河道整治逐步从单纯保洁防涝工程型整治向兼顾生态保护、水质改善、水运通航、景观休闲的多功能转变。到去年年底,在全面启动的中小河道整治中,仅水务部门实施和参与的水环境治理项目达25项,整治河道1.5万公里,拆除违章89万平方米,沿河新建绿化471万平方米,清除垃圾、漂浮物400万吨,引排调水近261亿立方米,黄浦江两岸和全市骨干河道基本达到了“面清、岸洁、有绿”的阶段目标。全市三年累计整治河道1.5万条(段),疏浚淤泥约1亿立方米。

垃圾向多元处置发展

“三年行动计划”的5大重点领域110余个重点项目已顺利完成或实现了预定的节点目标。燃煤炉灶清洁能源替代工程超额完成了任务;江桥、御桥垃圾焚烧厂等处置设施建成,新增垃圾日处理能力3390吨。

城市垃圾处置得到充分重视,先后投资近14亿元,建成现代化的江桥、御桥垃圾焚烧厂,设备引进欧洲20世纪90年代先进技术,焚烧中全部密封,臭味不会外溢、废料会妥善处理,二恶英等废气严格按照我国或国际先进的标准排放,这不仅实现了上海垃圾由单一到多元化处置的突破,还使上海垃圾处置向世界先进行列挺进。

除已建成的江桥、御桥焚烧厂外,上海还完成老港填埋场三期扩建工程和黎明垃圾应急填埋场建设,日处理量分别达4900吨和990吨;还完成了生活垃圾小型压缩站近249座;市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40.8%,农村的生活垃圾收集系统也已完成计划的98%,餐厨垃圾综合利用和生化处理项目已在宾馆、饭店、居住小区设置小型生化处理机53台,一次性塑料饭盒回收率超过60%。

现已建成并开始接纳危险废物的上海固体废物处置中心,占地约150亩,年填埋量2.5万吨,采用了目前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将危险废物投入电脑控制的密闭搅拌器处置后,放入3个体积达3万余立方米的填埋池“就寝”,能够达到危险废物与外界环境的完全隔绝。

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无序的状况得到改变。以嘉定区为例,从2000年起,该区每年均把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工作列为政府实事,3年共投入资金近9000万元。目前该区244个村已建成生活垃圾收集处置系统,全区新建、改建垃圾中转房447座,垃圾箱3006只,设置农户垃圾储存桶近万只。

绿到居民家门口

10年前,上海的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在末位。2002年,上海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7.2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了30%,比2001年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6平方米足足多出了1.4平方米。

近年来,上海新建了世纪公园等14座公园,公园总数达125座。新建了延中绿地、太平桥绿地、徐家汇花园、古城公园、大宁绿地、四川北路公园、虹桥花园、长寿绿地、黄兴公园、华山绿地、凯桥绿地等10多片大型绿地。

在这些绿地处处可见老人在树荫下打牌下棋,孩童在芳草地上愉快嬉戏,市民享受到了“绿色家园”的温馨生活。据统计,3年间市区累计新建公共绿地面积3988万平方米,每个街道拥有一块3000平方米绿地,已实现了居民出门见绿的目标。绿到家门口,市民感觉真的很好。田林三小三年级的陈斐卿同学情不自禁地在作文里这样写道:城在林中,居在绿中,人在花中……这绝非是“海市蜃楼”的幻想!

上海郊区的建绿也毫不逊色。2002年郊区森林建设已完成人造森林3740万平方米,黄浦江水源涵养林410万平方米,沿海防护林1330万平方米,河道防护林1510万平方米。

仍以嘉定区为例,去年全区新增林地2.1万亩,相当于前3年林地发展总数。从2000年开始实施的环城河两侧绿带建设,目前已完成了二期工程,基本形成了环城绿色“项链”,成为市民观光休闲旅游的景观。

在绿化建设中涌现出千万个“绿色使者”,徐汇区田林新村退休党员唐锦铭就是其中一位代表。家中并不富裕的老唐数年里个人出资20多万元绿化小区。为节省费用,他不顾天寒地冻,冒着寒冷自己出差到安徽、浙江等地林场,去采购树木、花卉。在采购途中,走累了就找块石头坐下,啃几口干粮,喝几口凉水。最难能可贵的是老唐处处身体力行。每天清晨5点,老唐就在绿地里给树木剪枝、除虫、浇水,对绿化精心呵护。在老唐带领下,小区居民也纷纷加入植绿、爱绿、护绿的行列。

工业区摇身变绿洲

吴淞工业区整治是环保三年行动计划重点之一。吴淞工业区是具有50年历史的老工业基地,共有企业182家,集中了全市10%的污染大户。1999年该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成立,并设立了27.3亿元的环境整治专项基金。

3年来,吴淞工业区已关停水泥、电石厂等7户污染企业和21条生产线,削减了烟粉尘18608吨,空气中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平均值下降了23%和5%。3年里,整个工业区新增绿地47万平方米,厂区内绿地率已达14%。特别是工业区内的一钢、五钢公司3年里环保投资总额达6亿多元,其中,一钢公司先后投入4亿多元,完成了大小污染治理项目60余项,使公司每年减少排放二氧化硫2000多吨,减少粉尘排放11000多吨,累计削减粉尘达84%。

工业污染综合治理有新进展。中远化工有限公司浦江化工厂一块大堆场,原先堆积如山的铬渣,一遇下雨,污水横流,现已种上了树木和草坪,完成了全国首例5万吨铬渣无害处理项目。五钢公司的1万多平方米露天堆物,如今也已变成拥有80多个树种的“特钢林”。大堆场变大绿洲,正是三年行动计划在吴淞工业区巨变的一个缩影。

桃浦地区实现了从化工工业区向都市型工业区的根本性转变。家住桃浦新村1087弄25号104室的施春兰掩饰不住喜悦地告诉记者:“我们住这儿几十年了,以前每逢夏天纳凉,经常会嗅到空中随风飘来的异味,看到粉尘弥漫。现在异味几乎闻不到了,还看到工厂周围树木葱葱,有点像住在公园旁,能不开心吗?原来还想搬迁,现在不想走了。”

上海“脸色”越变越好

上海近年来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上海人常与蓝天白云相伴。人们把天空比作上海的脸色,3年来,上海“脸色”越变越好。

据环保监测部门提供的数据,刚刚过去的2002年,上海人呼吸了280天优良空气,有71天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比1999年增加了67天,连续8天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创历史新纪录。

数字虽然很枯燥,但是最有说服力。空气质量指数二级和优于二级的天数比3年前明显增多,年平均提高近10个百分点。环境中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从1999年的每立方米0.044毫克,下降到0.034毫克,降幅23%;氮氧化物平均浓度从1999年的每立方米0.099毫克,下降到0.081毫克,降幅达18%。

大气环境研究专家张大年教授对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感受真切。他告诉记者,过去他家窗口可看到37只烟囱,现在只看见3只,过去他不敢穿白衬衫,一天下来领口乌黑发亮,现在穿二三天不成问题。2000年后上海空气污染指数标准提高了:如氮氧化物换成二氧化氮,0.1毫克颗粒物换成0.01毫克的可吸入颗粒物。

蓝天白云天多了,这与本市大力推行清洁能源替代也密不可分。全市已完成2200台(眼)燃煤炉灶清洁能源替代,建成1个“无燃煤区”、3个“基本无燃煤区”、44个“基本无燃煤街道”、16个大气环境达标街道(镇)、8个烟尘控制乡镇,基本无燃煤区面积达270平方公里;完成浦东地区供气范围内所有单位、居民的天然气转换,每天向浦西输送天然气35万立方米;建成液化石油加气站101座,压缩天燃气加气站3座,改造液化石油气出租车38000辆、压缩天燃气公交车580辆,更新公交柴油车发动机1800台、治理3400台;推进了机动车检测维护保养制度实施,开展机动车尾和公交车柴油车冒黑烟专项路检,使柴油车冒黑烟明显减少;运输扬尘污染控制和秸秆焚烧的管理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三年大变样”,上海变清洁了,变漂亮了。是呵,上海还在变,将变得更美丽、更迷人,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璀璨蓝图已展现在我们面前:到2005年,上海总体环境质量将达到全国大城市先进水平,建成国家园林城市,水清岸洁,空气优良,成为国内外人士适宜居住的国际大都市。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