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地铁项目叫停 城市“形象工程”预警

admin 2003-02-11 来源:景观中国网
日前,针对国家有关部门对全国城市地铁项目暂缓立项的决定,社会各界议论纷纷。对此,国家相关部门的意见很明确,(地铁)立项的事情先不议,目前关键的问题是详细调查国内地铁建设
日前,针对国家有关部门对全国城市地铁项目暂缓立项的决定,社会各界议论纷纷。对此,国家相关部门的意见很明确,(地铁)立项的事情先不议,目前关键的问题是详细调查国内地铁建设的情况。

一段时间以来,特别是从去冬到今春,杭州、青岛、沈阳、广州等一批城市,纷纷宣布启动各自城市的地铁建设计划。用于地铁项目的上百亿元甚至数百亿元之巨的建设资金俨然不在话下,就等着中央政府的一纸批文就可以跃马而上。

从发展的眼光看,这不应该作为问题来讨论;从保护相关城市改善市政基础设施的积极性出发,人们也不该指斥什么;可站在城市建设以民生为本、量力而为的理性立场上,这却是一个很有必要讨论的问题。即使那些不建地铁似乎就难以缓解交通压力的城市,也存在一个客观评估、分阶段实施的科学决策问题。

就当前而言,不少大城市的交通拥堵矛盾的确十分突出。然而,缓解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交通拥堵难题,当有多个解决方案可供选择。可以选择地面交通,也可以选择地下交通。就算是非选择轨道交通不成,也有地面和地下两种铺轨方案。究竟采用何种方案,从经济学的角度,必须坚持可行、可为、可持续的工程建设指导思想及保证今后低成本运营的原则。除了能切实解决城市的交通难题(从长计议是使交通通畅),它必须与城市的“面子”、“形象”、“建设成就”保持“距离”,也就是说,它不该掺杂其他的“功利”性目的。

迄今为止,除去磁悬浮方案,地铁是所有城市干线交通建设投资最大的选择方案,通常条件下,每建一公里城市地铁,投资概算要3亿元人民币。我们先不计以往及现阶段政府投资项目中普遍存在的“概算弹性”,就算项目建设的实际投入不会突破投资概算,这也只是一次性的静态投入。对于建地铁这样的长期投资项目,投资的贷款利息,日后的运行成本等全过程投入,要一并算下来绝对是个天文数字。地铁建设历来是个“无底洞”,到今天,城市地铁的商业化盈利模式至今仍是个世界性难题。因而,世界上迄今只有少数国家的少数城市建有地铁。也因为如此,对一座城市而言,建地铁通常是最不经济的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十六大”明确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毫无疑问,要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必须加快城市化的建设发展步伐。而城市化要加速推进,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适当集中资金用于包括改善交通条件在内的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正因为目标已经明确,资金与时间却都又十分有限,人们才必须在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科学决策、谨慎从事,力争把有限的资金都用到刀刃上。不可否认,眼下愈演愈烈的地铁热,已经呈现出某种程度的“虚热”。而且,许多城市除了地铁热,还有轻轨热、高速城际铁路热。前不久,随着上海市磁悬浮列车的试运行,不少城市又感染上了磁悬浮热。

就城市繁荣之本质,它应当是充分地保障城市中的绝大多数市民都能安居乐业,都能在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中享受到城市文明的各种成果。而要争取做到这一点,我们的城市建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顾及自身实力、讲究循序渐进。如果脱离实际,不考虑客观条件和发展的阶段性,一味追求城市建设的高速度、超前性,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之泛滥将不可避免。

城市建设要讲科学、循规则,必须真正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为行动的指南。所谓城市“形象工程”,其实就是城市的“首长工程”———“门面工程”,最后成为行政领导的“政绩工程”。这些因装点“门面”而仓促上马的城市重点工程,最后多半是个半拉子工程、城市的“包袱工程”,它不但无从体现“三个代表”的要求,而且与“三个代表”思想要求完全背道而驰。近几年来,国内许多城市已经相继刮过广场热(以广场的恢宏气派为特征)、生态热(以“大树进城”为典型)。类似的搞法,与科学意义上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题千里!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