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生态采访手记:西部发展不能以环境破坏为代价
admin
2003-02-03
来源:景观中国网
新华网北京2月3日电 题:西部生态采访手记
新华社记者 董 峻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广大西部地区正掀起新的建设高潮。在这一过程中,开发当地优势资源、兴建各
新华网北京2月3日电 题:西部生态采访手记
新华社记者 董 峻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广大西部地区正掀起新的建设高潮。在这一过程中,开发当地优势资源、兴建各种大小工程成为建设重点。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能否避免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破坏?保护和开发是不可调和,还是可以相互转化?不久前,记者进行了一番采访。
天然草场超载过牧
到目前为止,西部地区资源利用过度现象最明显的,是对天然草场的超载过牧。
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若尔盖县有一片全国最大的高原湿地,著名的若尔盖大草原也分布于此。作为长江、黄河上游重要涵养水源的这片湿地,如今面临着湖泊萎缩、草地沙化的威胁。
当年曾给长征红军带过路的牧民多吉次旦描述几十年前这里的情景时,像是在讲述一个十分久远的故事。“那时的牛羊没现在多,夏天时牧草有半人多高,大大小小的‘海子’(高原湖泊)数都数不清。多吉说,“现在,我们放牧要走很远,有的地方牛羊已经没有草可吃了。”
据当地统计,1980年对若尔盖草地进行资源调查时,草原沙化面积仅7.25万亩,1995年达到38.4万亩。2001年则发展到70万亩。沙化面积还以每年11.8%的速度递增。沙化的土地导致沙尘暴发生频率增高,并有南下趋势。
从若尔盖县向北翻越热尔山进入甘肃的甘南州后,是若尔盖大湿地的北部,也是甘肃最大的天然草场——甘南牧区。黄河自青海发源后进入甘肃,流经若尔盖县和甘南州的玛曲县又自东向西折回青海。因此,这一带被叫作“黄河第一湾”,素有黄河“蓄水池”之称,是母亲河水量的重要补充地。
甘南州的碌曲县,是一个纯牧业县。由于超载过牧,草场退化、沙化和盐渍化的“三化”现象持续扩展,草地植被群落结构已发生明显变化,优良牧草比例由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70%下降到50%,天然草地生物总量降低了15%。草地生态环境的恶化,也导致生物圈的平衡性受到威胁,野生动物种群大量消失,生物多样性破坏。
“竭泽而渔”的生产方式最终又影响到人们自身。据这个县农林局局长梁国平介绍,饲草来源匮乏使牲畜补饲水平只能满足正常年景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牲畜夏饱、秋肥、冬瘦、春死的现象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大灾之年牲畜损死尤为严重。”梁国平说。
事实上,对草场资源的过度利用,并不是唯一导致这一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当地普遍财政吃紧,在目前的生产力条件下靠牧业发展潜力不大,一些地方领导把眼光投向开采矿产上。殊不知采矿尽管有“立竿见影”之效,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尤甚。
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几乎所有大的天然草场都不同程度存在沙化现象——
在新疆,塔克拉玛干和库姆塔格两大沙漠在绿色消失之处开始合拢;在内蒙古,二十世纪下半叶科尔沁的三次大垦荒造就了506万公顷的科尔沁沙地;“万里黄河第一县”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由于牧草稀少,每年冬季全县四成以上牧户被迫弃家出走,出现了“乞牧”现象……
最新的统计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目前全国草地退化速度加剧,平均每年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16.7%的国土已被风蚀沙化。
在保护中求得共存互赢
实施西部大开发,开发是目的,保护是前提。如果有悖于此,长远利益将无法保证。西部地区许多干部群众都已认识到这一点。
四川凉山州的美姑县是个位于大凉山腹地、98%是彝族人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县林业局办公室主任老范讲了一个例子:由于缺少办公经费,干部们极少下乡,县里领导出差到外地,车子要加汽油都得自己先掏腰包,等财政上有钱时再补回来。
但是这个地方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当地干部群众也并非不想使资源变现。据老范介绍,美姑境内有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片区域是大熊猫和其它珍稀动物的乐园。但他们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开发。“如果没有成熟的条件,那就宁可先搁在那里而不要被破坏。”老范这样解释县里的思路。
以前,他们也有过沉重的教训。美姑这些年的气候变化非常明显:20多年前,从县城向外望去满眼还都是郁郁葱葱的,一年到头雨水丰沛。现在冬天雪少了,夏天也热起来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森林的过度砍伐。
沿美姑河的公路有一处标明“竹核温泉”的地方。据老范回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他到美姑工作时,这里还是一片原始森林和沼泽,有大股热泉涌出,可煮熟鸡蛋。如今不要说森林,连棵大点儿的树都少见。山是秃的,地是干的。
“大自然是永远正确的,只有人才会犯错误。”他深有体会地说,“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就要尊重和保护大自然经千百万年深化所创造的一切。”
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认同这种理念。甘肃碌曲县不久前制定了全省第一部县级生态保护规划《碌曲县草地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及畜牧业发展“十五”计划和远景目标规划》,提出要用五到十年时间从根本上遏制草地生态环境持续恶化趋势,逐步恢复草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研究生态经济学的专家分析说,治理环境必然要同其它经济发展变化目标争夺相当有限的财力资源,特别是在西部地区矛盾更加尖锐。客观形势迫使我们必须为生态恢复重建寻找投资少、适合国情的独特途径。
西部不能永远生活在贫穷与落后中,但也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求发展,因为那样的富裕是短暂的。(完)
新华社记者 董 峻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广大西部地区正掀起新的建设高潮。在这一过程中,开发当地优势资源、兴建各种大小工程成为建设重点。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能否避免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破坏?保护和开发是不可调和,还是可以相互转化?不久前,记者进行了一番采访。
天然草场超载过牧
到目前为止,西部地区资源利用过度现象最明显的,是对天然草场的超载过牧。
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若尔盖县有一片全国最大的高原湿地,著名的若尔盖大草原也分布于此。作为长江、黄河上游重要涵养水源的这片湿地,如今面临着湖泊萎缩、草地沙化的威胁。
当年曾给长征红军带过路的牧民多吉次旦描述几十年前这里的情景时,像是在讲述一个十分久远的故事。“那时的牛羊没现在多,夏天时牧草有半人多高,大大小小的‘海子’(高原湖泊)数都数不清。多吉说,“现在,我们放牧要走很远,有的地方牛羊已经没有草可吃了。”
据当地统计,1980年对若尔盖草地进行资源调查时,草原沙化面积仅7.25万亩,1995年达到38.4万亩。2001年则发展到70万亩。沙化面积还以每年11.8%的速度递增。沙化的土地导致沙尘暴发生频率增高,并有南下趋势。
从若尔盖县向北翻越热尔山进入甘肃的甘南州后,是若尔盖大湿地的北部,也是甘肃最大的天然草场——甘南牧区。黄河自青海发源后进入甘肃,流经若尔盖县和甘南州的玛曲县又自东向西折回青海。因此,这一带被叫作“黄河第一湾”,素有黄河“蓄水池”之称,是母亲河水量的重要补充地。
甘南州的碌曲县,是一个纯牧业县。由于超载过牧,草场退化、沙化和盐渍化的“三化”现象持续扩展,草地植被群落结构已发生明显变化,优良牧草比例由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70%下降到50%,天然草地生物总量降低了15%。草地生态环境的恶化,也导致生物圈的平衡性受到威胁,野生动物种群大量消失,生物多样性破坏。
“竭泽而渔”的生产方式最终又影响到人们自身。据这个县农林局局长梁国平介绍,饲草来源匮乏使牲畜补饲水平只能满足正常年景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牲畜夏饱、秋肥、冬瘦、春死的现象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大灾之年牲畜损死尤为严重。”梁国平说。
事实上,对草场资源的过度利用,并不是唯一导致这一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当地普遍财政吃紧,在目前的生产力条件下靠牧业发展潜力不大,一些地方领导把眼光投向开采矿产上。殊不知采矿尽管有“立竿见影”之效,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尤甚。
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几乎所有大的天然草场都不同程度存在沙化现象——
在新疆,塔克拉玛干和库姆塔格两大沙漠在绿色消失之处开始合拢;在内蒙古,二十世纪下半叶科尔沁的三次大垦荒造就了506万公顷的科尔沁沙地;“万里黄河第一县”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由于牧草稀少,每年冬季全县四成以上牧户被迫弃家出走,出现了“乞牧”现象……
最新的统计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目前全国草地退化速度加剧,平均每年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16.7%的国土已被风蚀沙化。
在保护中求得共存互赢
实施西部大开发,开发是目的,保护是前提。如果有悖于此,长远利益将无法保证。西部地区许多干部群众都已认识到这一点。
四川凉山州的美姑县是个位于大凉山腹地、98%是彝族人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县林业局办公室主任老范讲了一个例子:由于缺少办公经费,干部们极少下乡,县里领导出差到外地,车子要加汽油都得自己先掏腰包,等财政上有钱时再补回来。
但是这个地方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当地干部群众也并非不想使资源变现。据老范介绍,美姑境内有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片区域是大熊猫和其它珍稀动物的乐园。但他们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开发。“如果没有成熟的条件,那就宁可先搁在那里而不要被破坏。”老范这样解释县里的思路。
以前,他们也有过沉重的教训。美姑这些年的气候变化非常明显:20多年前,从县城向外望去满眼还都是郁郁葱葱的,一年到头雨水丰沛。现在冬天雪少了,夏天也热起来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森林的过度砍伐。
沿美姑河的公路有一处标明“竹核温泉”的地方。据老范回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他到美姑工作时,这里还是一片原始森林和沼泽,有大股热泉涌出,可煮熟鸡蛋。如今不要说森林,连棵大点儿的树都少见。山是秃的,地是干的。
“大自然是永远正确的,只有人才会犯错误。”他深有体会地说,“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就要尊重和保护大自然经千百万年深化所创造的一切。”
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认同这种理念。甘肃碌曲县不久前制定了全省第一部县级生态保护规划《碌曲县草地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及畜牧业发展“十五”计划和远景目标规划》,提出要用五到十年时间从根本上遏制草地生态环境持续恶化趋势,逐步恢复草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研究生态经济学的专家分析说,治理环境必然要同其它经济发展变化目标争夺相当有限的财力资源,特别是在西部地区矛盾更加尖锐。客观形势迫使我们必须为生态恢复重建寻找投资少、适合国情的独特途径。
西部不能永远生活在贫穷与落后中,但也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求发展,因为那样的富裕是短暂的。(完)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