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业结构不合理六大表现
admin
2003-02-02
来源:景观中国网
由于房地产市场区域性强,不同地区的市场情况差异大,虽然全国目前房地产
市场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的态势,但在部分地区也出现了投资增幅过大、土地供
应过量、
由于房地产市场区域性强,不同地区的市场情况差异大,虽然全国目前房地产
市场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的态势,但在部分地区也出现了投资增幅过大、土地供
应过量、价格上涨过快和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在个别地区这些问题还表现得相
当严重。
表现之一:脱离经济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盲目攀比、急功近利,导致房地产
开发规模过大。如东北某贫困县建了6万平方米的大广场;中部一城市的集镇建了
一个号称全省西部地区最大的豪华广场。华北一中型城市不顾市场需求,建设了比
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还长的商业步行街,导致大量商业用房积压。中西部的个
别省市制订和实施了过高的旧城改造和房地产投资计划,如,中南某地级市建设了
像北京长安街一样的城市观光大道和像世纪坛一样大的喷水广场;西部某地级市在
城区居民生活仍用明渠排水、居民区尘土飞扬的情况下,却耗资上千万元建设了高
档政府办公楼,修建了宽80米的马路和全省最大的广场,既导致了市场商品房供
过于求,积压房增加,又导致地方财政吃紧,百姓、特别是进城农民工打工负担的
增加。
表现之二:有的城市政府将规划、土地管理权限下放到开发区、大学城、科技
园区和旅游度假区等。据对西北、东北、华东、华北6个省调查,这6个省共有90
个开发区独立行使规划权,导致多头供地和未完成详细规划便擅自出让土地等一系
列问题。还有的地方在县(市)改区过程中仍保留着原土地管理权限3年不变的做
法,导致县(市)政府受利益驱动超规模供应建设用地。政府对存量土地缺乏有效
的管理和调控,大量已批出的土地以及开发企业通过收购、兼并企业新获得的土地
集中投放市场,导致房地产开发的无序扩张。如西部某公司在近两年内通过陆续收
购11家企业,不按市场需求开发了大量商品房,导致积压商品房总量占全区积压
总量的四分之一。
表现之三:有些地区忽视、甚至放弃市场调控。如华东某市商品房平均销售价
格连续两年涨幅在10%以上。其中,该市近郊六类地段的商品房房价半年内涨幅了
46%以上。西北某市去年前三个季度平均房价上涨29.2%,比同期人均可支配收入
增幅高13.6个百分点,房价快速上涨导致大量投资性购房,最多的1人购买了8套
房。华东某市由于房价连年上涨,到去年连认购资格也炒到了2万元。也就是说,
2万元钱买来的仅仅是一个楼盘开盘后选购的权利。
表现之四:一些地区和城市政府片面强调“以地生财”,减少甚至取消经济适
用住房建设,导致房价过快上涨,商品房大量积压。如华东某城市减少了经济适用
房的建设,导致全市经济适用住房的供求比达到了1:8。东北某市一方面取消了经
济适用住房和国有企业利用自有土地进行集资合作建房政策,一方面又任由开发企
业为追求高利润,盲目上大户型、高层、高档项目,导致中低收入家庭难以入市买
房,商品住宅销售不畅形成积压,全市有56%的积压商品住宅是150平方米以上的
大户型。
表现之五:个别地区严重背离“人多、地少、底子薄”的国情,任由开发商侵
占城市绿地、景区兴建别墅和“豪宅”。如,华东某市2002年有4000套别墅上市,
计划今年上市的有8000套,明年上市的将达到10000套。加上一些媒体为了得到
开发商的广告投放,不负责任地大肆炒作,不仅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影响可持续发
展战略实施的同时,也造成了社会心理的严重失衡。
表现之六:少数城市政府在经济发展上存在着对房地产开发过度依赖的风险。
2001年底,西部某市主管城市建设的副市长将2002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准备按
200万平方米安排的计划报给市长时,市长拿过报告一看说,太少,必须按300万
平方米安排。否则,怎么完成安排的GDP?由于将城市经济发展过度依赖于房地产
开发,统计显示,目前有相当部分城市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已占到当地固定资产投资
比重的30%以上,个别城市甚至达到了近60%。经济发展过分依赖房地产开发,
一旦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下降,势必将对城市经济发展造成较大影响。
文/谢然浩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