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中华十大名山评选只有两岳当选 上演“名山悲剧”

admin 2003-01-22 来源:景观中国网
  “中华十大名山”选出来了,意外的结果引起人们许多思考:广为人知的“五岳”仅两岳当选,“四大佛教名山”半数出局,曾经让多少人流连忘返的张家界也含恨而归。照这样的“流失
  “中华十大名山”选出来了,意外的结果引起人们许多思考:广为人知的“五岳”仅两岳当选,“四大佛教名山”半数出局,曾经让多少人流连忘返的张家界也含恨而归。照这样的“流失速度”,十年后再评选一次,现有的名山中仅存的“硕果”还有几座?今天选出来的“十大名山”又能“名”存多久?是什么让那许多曾经妩媚的“名山”失去纯真美丽的面孔?

  经济学家曾经通过“公地悲剧”推演出公共产品的命运:没有合理的制度安排,没有清晰的产权形式,公地必然毁灭于人们的滥用中。无疑,许多名山逝去的故事里也寓有一幕“名山悲剧”:由于缺乏有效的公共制度,“名山”要么是缺乏维护和管理而“容颜逝去”,要么因盲目的“管理和开发”而“香消玉陨”——“悲剧”就寓于这样的“两难”悖论中:不开发“等死”,一开发就“找死”。

  据报道,这次“中华十大名山”评选有条规则,就是淡化旅游特色、排斥经济价值。所以,许多遭到过分商业开发的“名山”自然被逐出局——名山“两难困境”的矛盾在这条规则里明显地暴露出来。

  不开发吧,“名山”一般都在“穷山恶水”之间,山民不靠山靠什么呢?在这种思路下,没有统一、合理规划的开发是盲目的,是对山地资源的毁灭性破坏。山民们的“经济理性”和“毁灭暴力”是没有限度的:你砍这个,他挖那个,你捕这个,他杀那个,在这样的所谓“开发”中,许多大自然的赠品在无序攫取中流失。

  为了不让“名山”等死,就应该由公共部门来管理并综合开发。但是在现有制度下,公共部门的理性并不比山民的理性更高,只不过是换一种方式致“名山”于死地。

  或者对名山的自然环境进行某种“自然化”的处理:伐倒整片森林为的是在那里建造一片名为“绿色之域”的建筑群,再种上几棵树以“制造”自然;

  或者是“以山养山”,开发这个景点,修建那个宾馆,出卖这个山头,拍卖那个景点。修爬山电梯、建豪华别墅,如今许多名山的个性化特色和魅力就毁灭于这种“建设性”破坏中,毁灭于画蛇添足的“现代化”装饰中。

  没有产权实体导致人见人采,有了产权实体是人见人卖。人见人采的结果是名山的荒芜,人见人卖的结果是名山的破坏。“名山悲剧”就在这样的“采”与“卖”之间展开——在这样困境中的“名山”能不流失,能不枯竭吗? (曹林)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