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银滩拆楼后的思索:谁来偿付“生态账单”
admin
2003-01-15
来源:景观中国网
1月6日,广西北海银滩上的最后一幢建筑物被定向爆破化为瓦砾,至此,银滩景区内所有楼堂馆所荡然无存。
仅仅10年左右时间,银滩就经历了从建设到拆除的过程。拆除构筑物及恢
1月6日,广西北海银滩上的最后一幢建筑物被定向爆破化为瓦砾,至此,银滩景区内所有楼堂馆所荡然无存。
仅仅10年左右时间,银滩就经历了从建设到拆除的过程。拆除构筑物及恢复自然景物的成本代价约5亿元,银滩重新规划改造,一期工程投资3.5亿元,全部工程建设需要数十亿元。
元月6日,随着几声巨响,遐迩闻名的景点广西北海银滩内最后3幢建筑物变成一片瓦砾。至此,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在银滩景区内建起来的30多处楼堂馆所全部被夷为平地。经过重新“梳妆打扮”后,银滩的自然风貌和生态环境将会得到有效恢复,美妙海滨风光的“本来面目”将重现。
把银滩还给大海,把银滩还给自然——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喜讯,又是一次成本昂贵的行动。
开发出来的“环境杀手”
目睹银滩一幢幢造型别致的建筑物在爆破声中消失,人们的心情就像潮起潮落的海水。
10年前的开发,正是基于对银滩旅游价值的认识。北海银滩是全国11个国家旅游度假区之一。银滩是北海作为旅游城市的象征。
10年来,银滩为北海市旅游业的繁荣,为提升北海的知名度,立下了汗马功劳。但10年的生命之于银滩,无论对于开发建设付出的成本,还是它本应承担的使命,都未免过于短暂。对于北海市的旅游资源开发,这是一次必要的经历,也是一笔不小的学费。
1990年3月,24公里银滩的中区拉开了开发序幕,在短短的一年多的时间内,在砍伐了防风林的海滩上,兴建了数十幢由不同行业、部门投资的疗养院、招待所、宾馆,为每年增长迅速的游客提供冲凉、饮食和住宿等简单的旅游服务;两年后在闻名全国的“北海房地产热”中,毗邻已建成的银滩公园,在砍伐红树林人工填海后,一个近20万平方米的海滩公园又应运而生。
短短的十余年过后,如今的银滩与许多人记忆中的银滩大相径庭。1987年就调到北海的张先生回忆起当年第一次见到银滩时说,他双脚像踩在一大片白盐上,在太阳照射下,闪闪烁烁的银滩让人眼睛都难睁开。一些“老北海”则告诉记者,当时在银滩上还有成片的木麻黄防风林,像绿色长廊,与洁白的银滩、蔚蓝色的大海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银滩公园1991年6月正式接待游客后不久,人们就发现银滩的沙子“似乎”没有原来那么洁白了。随后几年,“银滩的沙子变黑了”一直是北海市民议论的话题。
1996年8月,有关人士对银滩的环境问题开始直言相谏:旅游区海滩中心段的沙质,表层颜色已由银白向灰色过渡,泥化和有机沉淀现象加剧,以“滩长平,沙细白,水温净”著称的银滩,已变成“沙灰黑,水浑浊,有污染”。
2000年,一份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所作的报告,对聚讼纷纭的银滩环境问题提供了权威说法。报告指出,90年代初的银滩开发,使原本所剩无几的原生植物已荡然无存,人工种植的以木麻黄为主的防护林大部分被砍伐,由于填地造景,湿地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能量流基础土崩瓦解,不复存在,致使水土流失严重;红树林以及与红树林群落相伴生的海洋生物多样性种群,在银滩上已难觅踪迹,银滩本来引以为傲的生态景观旅游资源受到威胁与破坏。
报告中称:经过实测,银滩公园西端沙滩共缩小了160米,不仅沙滩表层颜色由银白向银灰过渡,部分沙滩地段表层以下还出现“黑色沙层”。部分防波堤及挡浪建筑建在潮间带上,使沿岸泥沙动力平衡受到破坏,割断了沙丘与沙滩物质相互交换的条件,影响了沙滩的正常发育。
银滩公园内众多的旅游度假设施建成后,生活污水长期未作处理直接排入地下,加上度假区内摩托艇和咸田渔港渔船机油与随意排放的机舱水,也严重威胁着海滨浴场的水质。临海而建的宾馆各自为政,格局零乱,档次低下,而将海滩修筑围墙圈园收票的方式,也有悖于世界各地海滩景区向游客开放的国际惯例。
2001年,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广瑞研究员等3人经实地考察后,得出结论:北海旅游业的“建设性破坏不容忽视”,北海银滩近海地带的新建建筑物破坏了景区的整体景观,建议予以拆除,并取消造成度假区污染的养殖业和其他产业。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报告,使北海市下定了壮士断腕改造银滩的决心。市委书记温卡华说:“银滩再不改造,不远的将来,我们就可能成为历史的罪人!”
还银滩于大海方案出炉
近几年来,北海市的游客数量持续上升,2001年,接待人数超过350万人次,旅游业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越来越大,旅游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同时也为这个因“房地产热”一夜成名的城市产业转型提供了出路。
张广瑞认为,北海的空气质量、水质、气候、植被和其他生态条件等均为世界一流,“在当今世界旅游者越来越注重生态、注重生活质量的大潮流下,北海的环境优势将显得尤为突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发展飞速的旅游业已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由观光购物向休闲度假的转变。“何时旅游告别赶大集”在实行“黄金周”两三年后就成了强烈的呼声。与此同时,各种度假旅游产品应运而生,回归自然,饱览山水,体验风土民俗的生态度假旅游,为延年益寿,减轻季节性气候危害的康复疗养度假旅游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北海市在休闲度假旅游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北海市地处北部湾畔,水洁风清,气候宜人,拥有海水、阳光、沙滩以及丰富的海洋生物和生态资源,空气质量连续3年在全国47个环保重点城市中名列前茅,其中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达2500个~5000个,高于其他内陆城市的一倍以上。北海市旅游局局长毛艳琼说:北海旅游资源的价值就在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上。
2002年,国家旅游局颁布了新的国家旅游度假区标准,北海要保住这块金字招牌,必须改变银滩现有的景区景点老化、内容单一、要素不全,景区建设与优势资源不匹配、影响环保的状况。为了进一步提升银滩的档次和品位,把北海银滩打造成为滨海度假胜地的金字品牌,2000年8月3日,北海市决定:通过国际招标,重金向世界各国的著名设计机构征集对24公里银滩的总体规划。2001年5月,经激烈角逐,美国莫里斯建筑设计公司以“珠链式”的设计理念胜出,2002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批准了以这一设计为蓝本修改的规划方案。
按照这一规划,24公里银滩旅游区分西、中、东3个区。以原有设施改造和环境整治为主的中区,成为落实大银滩旅游度假区规划的发轫,北海市对银滩中区改造提出的口号是:还银滩于大海,还银滩于自然,还银滩于人民,按国际一流的水准规划设计,按世界名滩的要求,把银滩建成国际上一流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生态保护、娱乐健身的胜地。
银滩公园现有设施的投资者和经营业主,对拆除、改造工程给予了充分理解,在有关部门进行经营情况摸底、资产评估和协商补偿中,给予了积极配合。从2002年12月6日到今年1月6日,仅一个月时间,33幢建筑物就全部拆除。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就到过北海的中国旅游学院王兴东教授说,当年的开发对于北海旅游业来说功不可没,但回过头看,当时对“沙滩旅游”的概念缺乏认识,存在开发上的错位,今天是还其本来面目。
北海市主管城建和旅游的副市长李延强说:“北海的旅游业必须与时俱进。拆除目前的旅游设施,不是在否定历史,而是当年的建筑已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对银滩中区的改造,是在认识和尊重历史、科学的基础上,做一件响应群众呼声,着眼未来,实现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事情。”
恢复景观成本高昂
北海银滩大规模“退园还滩、退滩还海”公益环保工程,引起较大反响。王兴东说,改造、整治现有旅游设施,具有普遍性,但像北海银滩将原有设施全面推倒重来,在全国旅游城市景区中是第一家。它对提升旅游业品格,提高旅游质量非常必要。
专家们对北海银滩的改造普遍给予好评。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风景园林专家刘管平见过未开发前的银滩,为中国拥有如此宽阔和优质的沙滩激动不已,前两年重游北海时却黯然神伤,感慨银滩被毁了;从媒体上得悉银滩中区改造的消息后,为之感奋。他说,银滩是北海的珍品,用的核心是保护,只有考虑好怎样保护,才能进行开发。
在最近召开的“全国风景名胜区保护工作会议”上,中国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批评说,很多地方领导急功近利,他们的知识和能力有限,却在风景区开发中否定专家意见,粗制滥造了一大批建筑。还有些地方盲目照搬国外的景区开发模式,不仅使中国风景资源的独特性和博大精深无从体现,还严重污染了环境,这是“危害极大,遗患无穷”的。
中国的普通百姓也对种种乱开发行为表示了不满。一家权威机构对市民所作的抽样调查显示,认为风景名胜区保护很好的占35%,认为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倾向比较严重的占60%以上。
王兴东说,我国景点开发遍地开花。但在开发中留下的最大教训是人工化、城市化、趋同化现象严重。许多景区人工建筑过多,破坏了生态资源,人和环境关系不和谐,搞成了“游乐场+小城镇”,而国际上已抛弃了这样的旅游概念。
“其实只要贯彻‘区内观景,区外经商’这一条基本原则,这就不再是一个难题,从而实现两全其美。”广西旅游局局长陈听正说。
对旅游资源着眼短期效益的开发及收益,与补救这种败笔所付出的代价相比得不偿失。北海市旅游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尽管10年来银滩公园的旅游设施发挥了自己的效益,但拆除这些构筑物及恢复自然景物的成本,远大于当年的投资。据北海市旅游局、建设局、规划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银滩拆除改造及综合治理所付出的代价约5亿元,银滩重新规划改造,一期工程投资3.5亿元,全部工程建设需要数十亿元。
与显性的经济成本相比,短期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可能是一笔永远无法偿付的“生态账单”!
王兴东说,北海银滩今天的拆除,本身就是建设,是进步,是向更高层次提升的步骤。但他同时提出忠告:仅10年左右,银滩就经历了从建设到拆除的过程,此次改造如何避免重演,这是政府和投资者都要考虑的问题。□
编后:别再买这类“生态账单”
●杨桃源
银滩上的碍眼楼拆了,还银滩于大海,还银滩于自然,还银滩于人民的改造方案也敲定了。编者既额手称庆,也扼腕浩叹。庆幸的是,银滩的环境灾难总算到头了,银滩有救了。叹息的是,为了恢复景观,竟然得付出数以亿元计的高昂成本。这是何等昂贵的代价。
编者无意以“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来苛责谁。毕竟,中国的旅游产业从发轫到当前井喷式的爆发,也就是近20年的光景。与对所有新生事物的认识过程一样,业界和公众对旅游产业发展规律的认识与把握,也需要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一个如此高速成长的产业,其初期出现一些失误,是在所难免的。为改正当初的一些败笔而支付一定的成本,也是在所难免的。银滩今日的改造需支付巨额“生态账单”即属此列。山西的应县木塔为了申报联合国人类文化遗产、湖南张家界为了保住世界自然遗产的金字招牌也要付出巨额的景观恢复成本,亦应作如是观。为探索规律而走了弯路,为遵循规律而偿付成本,并不是一件什么丢人的事。只要能“花钱买个明白”,并能让更多的人明白,坏事也可以变好事。
但是,仍有一些花了钱,甚至是花了大钱也没有买到明白的糊涂蛋,仍在干违反规律的蠢事。据专家介绍,张家界为了恢复原貌,决定将景区内近34万平方米的建筑物全部拆除,此举将花费10亿元,高出历年来收益的数倍。代价不可谓不大。但是,近日媒体却又曝出了张家界武陵源投巨资兴建观光电梯的“焦点”新闻,舆论为之哗然。世界上还真有伤疤未好已忘痛的超级健忘症患者,真叫人大开眼界。而媒体的报道表明,这类患者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看来,所有的明白人都得瞪大眼睛瞧仔细了,千万别让这些人得了手。既然我们已经认识并掌握了规律,那么,就有充足的理由不再买这类“生态账单”。(记者 邓亚平 梁思奇 周俏春)
仅仅10年左右时间,银滩就经历了从建设到拆除的过程。拆除构筑物及恢复自然景物的成本代价约5亿元,银滩重新规划改造,一期工程投资3.5亿元,全部工程建设需要数十亿元。
元月6日,随着几声巨响,遐迩闻名的景点广西北海银滩内最后3幢建筑物变成一片瓦砾。至此,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在银滩景区内建起来的30多处楼堂馆所全部被夷为平地。经过重新“梳妆打扮”后,银滩的自然风貌和生态环境将会得到有效恢复,美妙海滨风光的“本来面目”将重现。
把银滩还给大海,把银滩还给自然——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喜讯,又是一次成本昂贵的行动。
开发出来的“环境杀手”
目睹银滩一幢幢造型别致的建筑物在爆破声中消失,人们的心情就像潮起潮落的海水。
10年前的开发,正是基于对银滩旅游价值的认识。北海银滩是全国11个国家旅游度假区之一。银滩是北海作为旅游城市的象征。
10年来,银滩为北海市旅游业的繁荣,为提升北海的知名度,立下了汗马功劳。但10年的生命之于银滩,无论对于开发建设付出的成本,还是它本应承担的使命,都未免过于短暂。对于北海市的旅游资源开发,这是一次必要的经历,也是一笔不小的学费。
1990年3月,24公里银滩的中区拉开了开发序幕,在短短的一年多的时间内,在砍伐了防风林的海滩上,兴建了数十幢由不同行业、部门投资的疗养院、招待所、宾馆,为每年增长迅速的游客提供冲凉、饮食和住宿等简单的旅游服务;两年后在闻名全国的“北海房地产热”中,毗邻已建成的银滩公园,在砍伐红树林人工填海后,一个近20万平方米的海滩公园又应运而生。
短短的十余年过后,如今的银滩与许多人记忆中的银滩大相径庭。1987年就调到北海的张先生回忆起当年第一次见到银滩时说,他双脚像踩在一大片白盐上,在太阳照射下,闪闪烁烁的银滩让人眼睛都难睁开。一些“老北海”则告诉记者,当时在银滩上还有成片的木麻黄防风林,像绿色长廊,与洁白的银滩、蔚蓝色的大海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银滩公园1991年6月正式接待游客后不久,人们就发现银滩的沙子“似乎”没有原来那么洁白了。随后几年,“银滩的沙子变黑了”一直是北海市民议论的话题。
1996年8月,有关人士对银滩的环境问题开始直言相谏:旅游区海滩中心段的沙质,表层颜色已由银白向灰色过渡,泥化和有机沉淀现象加剧,以“滩长平,沙细白,水温净”著称的银滩,已变成“沙灰黑,水浑浊,有污染”。
2000年,一份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所作的报告,对聚讼纷纭的银滩环境问题提供了权威说法。报告指出,90年代初的银滩开发,使原本所剩无几的原生植物已荡然无存,人工种植的以木麻黄为主的防护林大部分被砍伐,由于填地造景,湿地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能量流基础土崩瓦解,不复存在,致使水土流失严重;红树林以及与红树林群落相伴生的海洋生物多样性种群,在银滩上已难觅踪迹,银滩本来引以为傲的生态景观旅游资源受到威胁与破坏。
报告中称:经过实测,银滩公园西端沙滩共缩小了160米,不仅沙滩表层颜色由银白向银灰过渡,部分沙滩地段表层以下还出现“黑色沙层”。部分防波堤及挡浪建筑建在潮间带上,使沿岸泥沙动力平衡受到破坏,割断了沙丘与沙滩物质相互交换的条件,影响了沙滩的正常发育。
银滩公园内众多的旅游度假设施建成后,生活污水长期未作处理直接排入地下,加上度假区内摩托艇和咸田渔港渔船机油与随意排放的机舱水,也严重威胁着海滨浴场的水质。临海而建的宾馆各自为政,格局零乱,档次低下,而将海滩修筑围墙圈园收票的方式,也有悖于世界各地海滩景区向游客开放的国际惯例。
2001年,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广瑞研究员等3人经实地考察后,得出结论:北海旅游业的“建设性破坏不容忽视”,北海银滩近海地带的新建建筑物破坏了景区的整体景观,建议予以拆除,并取消造成度假区污染的养殖业和其他产业。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报告,使北海市下定了壮士断腕改造银滩的决心。市委书记温卡华说:“银滩再不改造,不远的将来,我们就可能成为历史的罪人!”
还银滩于大海方案出炉
近几年来,北海市的游客数量持续上升,2001年,接待人数超过350万人次,旅游业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越来越大,旅游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同时也为这个因“房地产热”一夜成名的城市产业转型提供了出路。
张广瑞认为,北海的空气质量、水质、气候、植被和其他生态条件等均为世界一流,“在当今世界旅游者越来越注重生态、注重生活质量的大潮流下,北海的环境优势将显得尤为突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发展飞速的旅游业已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由观光购物向休闲度假的转变。“何时旅游告别赶大集”在实行“黄金周”两三年后就成了强烈的呼声。与此同时,各种度假旅游产品应运而生,回归自然,饱览山水,体验风土民俗的生态度假旅游,为延年益寿,减轻季节性气候危害的康复疗养度假旅游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北海市在休闲度假旅游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北海市地处北部湾畔,水洁风清,气候宜人,拥有海水、阳光、沙滩以及丰富的海洋生物和生态资源,空气质量连续3年在全国47个环保重点城市中名列前茅,其中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达2500个~5000个,高于其他内陆城市的一倍以上。北海市旅游局局长毛艳琼说:北海旅游资源的价值就在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上。
2002年,国家旅游局颁布了新的国家旅游度假区标准,北海要保住这块金字招牌,必须改变银滩现有的景区景点老化、内容单一、要素不全,景区建设与优势资源不匹配、影响环保的状况。为了进一步提升银滩的档次和品位,把北海银滩打造成为滨海度假胜地的金字品牌,2000年8月3日,北海市决定:通过国际招标,重金向世界各国的著名设计机构征集对24公里银滩的总体规划。2001年5月,经激烈角逐,美国莫里斯建筑设计公司以“珠链式”的设计理念胜出,2002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批准了以这一设计为蓝本修改的规划方案。
按照这一规划,24公里银滩旅游区分西、中、东3个区。以原有设施改造和环境整治为主的中区,成为落实大银滩旅游度假区规划的发轫,北海市对银滩中区改造提出的口号是:还银滩于大海,还银滩于自然,还银滩于人民,按国际一流的水准规划设计,按世界名滩的要求,把银滩建成国际上一流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生态保护、娱乐健身的胜地。
银滩公园现有设施的投资者和经营业主,对拆除、改造工程给予了充分理解,在有关部门进行经营情况摸底、资产评估和协商补偿中,给予了积极配合。从2002年12月6日到今年1月6日,仅一个月时间,33幢建筑物就全部拆除。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就到过北海的中国旅游学院王兴东教授说,当年的开发对于北海旅游业来说功不可没,但回过头看,当时对“沙滩旅游”的概念缺乏认识,存在开发上的错位,今天是还其本来面目。
北海市主管城建和旅游的副市长李延强说:“北海的旅游业必须与时俱进。拆除目前的旅游设施,不是在否定历史,而是当年的建筑已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对银滩中区的改造,是在认识和尊重历史、科学的基础上,做一件响应群众呼声,着眼未来,实现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事情。”
恢复景观成本高昂
北海银滩大规模“退园还滩、退滩还海”公益环保工程,引起较大反响。王兴东说,改造、整治现有旅游设施,具有普遍性,但像北海银滩将原有设施全面推倒重来,在全国旅游城市景区中是第一家。它对提升旅游业品格,提高旅游质量非常必要。
专家们对北海银滩的改造普遍给予好评。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风景园林专家刘管平见过未开发前的银滩,为中国拥有如此宽阔和优质的沙滩激动不已,前两年重游北海时却黯然神伤,感慨银滩被毁了;从媒体上得悉银滩中区改造的消息后,为之感奋。他说,银滩是北海的珍品,用的核心是保护,只有考虑好怎样保护,才能进行开发。
在最近召开的“全国风景名胜区保护工作会议”上,中国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批评说,很多地方领导急功近利,他们的知识和能力有限,却在风景区开发中否定专家意见,粗制滥造了一大批建筑。还有些地方盲目照搬国外的景区开发模式,不仅使中国风景资源的独特性和博大精深无从体现,还严重污染了环境,这是“危害极大,遗患无穷”的。
中国的普通百姓也对种种乱开发行为表示了不满。一家权威机构对市民所作的抽样调查显示,认为风景名胜区保护很好的占35%,认为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倾向比较严重的占60%以上。
王兴东说,我国景点开发遍地开花。但在开发中留下的最大教训是人工化、城市化、趋同化现象严重。许多景区人工建筑过多,破坏了生态资源,人和环境关系不和谐,搞成了“游乐场+小城镇”,而国际上已抛弃了这样的旅游概念。
“其实只要贯彻‘区内观景,区外经商’这一条基本原则,这就不再是一个难题,从而实现两全其美。”广西旅游局局长陈听正说。
对旅游资源着眼短期效益的开发及收益,与补救这种败笔所付出的代价相比得不偿失。北海市旅游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尽管10年来银滩公园的旅游设施发挥了自己的效益,但拆除这些构筑物及恢复自然景物的成本,远大于当年的投资。据北海市旅游局、建设局、规划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银滩拆除改造及综合治理所付出的代价约5亿元,银滩重新规划改造,一期工程投资3.5亿元,全部工程建设需要数十亿元。
与显性的经济成本相比,短期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可能是一笔永远无法偿付的“生态账单”!
王兴东说,北海银滩今天的拆除,本身就是建设,是进步,是向更高层次提升的步骤。但他同时提出忠告:仅10年左右,银滩就经历了从建设到拆除的过程,此次改造如何避免重演,这是政府和投资者都要考虑的问题。□
编后:别再买这类“生态账单”
●杨桃源
银滩上的碍眼楼拆了,还银滩于大海,还银滩于自然,还银滩于人民的改造方案也敲定了。编者既额手称庆,也扼腕浩叹。庆幸的是,银滩的环境灾难总算到头了,银滩有救了。叹息的是,为了恢复景观,竟然得付出数以亿元计的高昂成本。这是何等昂贵的代价。
编者无意以“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来苛责谁。毕竟,中国的旅游产业从发轫到当前井喷式的爆发,也就是近20年的光景。与对所有新生事物的认识过程一样,业界和公众对旅游产业发展规律的认识与把握,也需要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一个如此高速成长的产业,其初期出现一些失误,是在所难免的。为改正当初的一些败笔而支付一定的成本,也是在所难免的。银滩今日的改造需支付巨额“生态账单”即属此列。山西的应县木塔为了申报联合国人类文化遗产、湖南张家界为了保住世界自然遗产的金字招牌也要付出巨额的景观恢复成本,亦应作如是观。为探索规律而走了弯路,为遵循规律而偿付成本,并不是一件什么丢人的事。只要能“花钱买个明白”,并能让更多的人明白,坏事也可以变好事。
但是,仍有一些花了钱,甚至是花了大钱也没有买到明白的糊涂蛋,仍在干违反规律的蠢事。据专家介绍,张家界为了恢复原貌,决定将景区内近34万平方米的建筑物全部拆除,此举将花费10亿元,高出历年来收益的数倍。代价不可谓不大。但是,近日媒体却又曝出了张家界武陵源投巨资兴建观光电梯的“焦点”新闻,舆论为之哗然。世界上还真有伤疤未好已忘痛的超级健忘症患者,真叫人大开眼界。而媒体的报道表明,这类患者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看来,所有的明白人都得瞪大眼睛瞧仔细了,千万别让这些人得了手。既然我们已经认识并掌握了规律,那么,就有充足的理由不再买这类“生态账单”。(记者 邓亚平 梁思奇 周俏春)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