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前瞻2003建筑业

admin 2003-01-08 来源:景观中国网
  前瞻2003建筑业 A、中国要奔小康社会,建筑业商机无限。 岁末年初,在2002年经济“全线飘红”的同时,从中国高层传来信息,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有望实现7.5至8%的增
  前瞻2003建筑业

A、中国要奔小康社会,建筑业商机无限。

岁末年初,在2002年经济“全线飘红”的同时,从中国高层传来信息,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有望实现7.5至8%的增长目标。专家们分析认为: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4%,而建筑业增加值将增长8.4%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将保持较快的增速,预计全年全社会投资将达到50900亿元,增长16%左右。

中央政府还将以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发行1400亿国债,展开以国家重点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建设。

经济快速增长势必引发新一轮城市开发热潮,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首都经济圈与环渤海经济圈的城市开发令人关注。而作为“双引擎”的北京奥运和上海世博的建设将成为亮点和激烈竞争的重点区域。尽管西部开发的环境还有待大大改善,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提出的“西部开发提速”的要求,以及把小城镇建设提升为国家十五规划发展的重大战略,都预示着这些区域和建设将有实质性的推动。而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重特大工程相继开工和进入高潮……则给了建筑业施展竞技的广阔舞台。

中国要奔小康社会,建筑业商机无限。

(卢冰)

B、建筑市场不规范是老大难问题,2003年也不会例外。在这方面,我们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

经过几年的建筑市场整治;从大的趋势来看,市场正逐步趋于规范,一些违法违规的行为有所收敛。从去年开始,各种法规、文件纷纷出台,今年已进入实施年,再加上今年是新资质就位后的第一年,总承包建筑企业在第一层面上竞争的相对减少,而建设投资的大盘却扩大,此消彼长,建筑市场上僧多粥少现象较往年将会有一定的改观。同时,随着各级政府机构的改革,行政审批项目大幅度减少,今年起包括政府投资的建设工程在内的政府《采购法》的实施,各地的地方保护主义将逐步打破,招投标将更加公开透明,市场将会比任何时期都开放。

当然,建筑市场不规范是老大难问题,2003年也不会例外,因此,建筑市场整顿肯定还是今年各级建管部门的重中之重的工作。

由于近年来业内对业主不规范的行为呼声强烈,因此,整顿市场,业主将会是今年主要的“关照”对象。同时,新资质就位后,还会带出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那就是低资质企业将会向高资质企业挂靠。虽然此种现象一直存在,但新一轮的“挂靠”将会成为今年又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王铭辉)

C、以保险和工程担保为主要形式的建设工程风险管理制度将在今后几年内逐步确立。

随着市场全面开放和投资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在工程建设领域全面引入市场化的风险管理方式,已经成为政府管理部门和工程建设各有关方面越来越重视的一个问题。可以认为,今年在较大范围内建立以保险和工程担保为主要形式的建设工程风险管理制度的条件已经相对完善。

就工程保险而言,之所以出现上述趋势,主要原因一是随着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加大,工程建设进入一个高峰期;二是投资主体多元化以后,风险的承受者不再限于国家;三是外国资本进入加快,逼迫我国的工程风险管理与国际接轨;四是近几年我国自然灾害频繁,造成工程项目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增大。

实际上,这几年建筑工程已经出现保险升温的趋势。据报道,国家开发银行80%以上的贷款项目都按要求投保了建筑工程险和财产险。如三峡工程、深圳地铁、上海磁悬浮、国家大剧院、西气东输、南京扬子巴斯夫等一大批不同类型的重点工程项目,其中三峡工程的承保总额已经超过150亿元。

就工程担保而言,这几年同样备受业界关注,深圳、云南、四川、辽宁、青岛、福建、广东等地已经开始试行工程担保制度,并已成为整顿建筑市场秩序的一项重要举措。其中,深圳在地方立法中还对强制担保作出了相关规定。

国家建设部早在几年前就成立了一个专门的课题研究组,目前课题报告和实施意见已起草完成,年内有可能颁布全国性相应规定。根据建设部的要求,凡具备条件的地方都应该积极开展工程保险、担保的单项或综合试点。

(孙贤程)

D、入世对政府挑战和压力更大。

入世对我国政府在观念、管理模式、规则制订、行为方式的全方位挑战,同样会在建设系统全面凸现,集中反映在建设体制改革推进的进程究竟如何。启动于九十年代中末期的这项被朱镕基总理称为“当务之急”的改革,难度不言而喻,以致进展缓慢。尽管作为建设部综合试点的河北省、上海、沈阳市的改革经验未见在全国有声势地推开,但其确定的改革目标——构筑一个廉洁高效、责权相当、监管有力、行为规范的服务型政府,已逐步被同行们认可。今年,这项综合配套的改革应当会在更多的地区予以推开。

如果把国务院在十六大召开前夕决定取消789项行政审批项目,看成是政府转变职能的重要步骤,那么,在行政审批制度相对繁琐的建设系统,政府管理制度的改革会更集中在对行政许可制、信息公开制的改革,以及法律、法规的清理和制订上。而招投标管理办公室与交易中心的分离,政府对质量的直接监督制转变为竣工备案制,则成为大势所趋。几乎重要报告中都涉及的将一部分职能转移到协会的工作要求,可望从先易后难中启行。

(李敏)

E、225强来华的步态各不相同,但都选择了来;国际大鳄在华的战略也各不相同,但大多选择了资本运作。

据对外贸易合作部的最新数据,2002年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突破500亿美元,第一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中国对外商投资环境的改善和对宏观经济环境的治理,将在今年再度酝酿一个吸引投资的“高潮”期。

国际的项目带来国际的业主,国际的业主带来国际的承包商。据报载,中国有可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建筑市场。一些国际知名的承包商多以香港为桥头堡进军内地市场,法国布依格公司去年在香港签约3.68亿美元的半遂道项目;瑞典金门斯堪雅公司和北京住总分别以资金和设备入股,共同投资1亿多元建成立地铁盾构公司,觊觎今年的地铁招标,对其他三家对手带来极大的威胁;德国的采埃孚公司则看好中国的轨道交通市场,计划在上海增设新公司……

随着建设部113号令在今年的具体实施,国际承包商在华的资本运作可能会更为活跃。

(丁化)

F、目前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中存在的弊端已经到了非大力整治不可的时候了。

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中存在的弊端直接引发了包括违反法定建设程序、规避招投标、拖欠工程款以及工程腐败在内的一系列市场混乱问题。那么,今年有关部门对这个问题的处置力度究竟如何?改革取向是什么?有关专家分析认为,作为市场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政府投资工程管理方式的改革应该成为今年一大热点。

目前我国的政府投资工程存在的主要弊端,一是投、建、管、用混为一体,缺乏相互间的制约机制;二是许多政府投资工程由非专业机构和非专业人员分散管理,制约了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不能适应目前建筑业越来越快的市场化进程。

针对这些问题,建设部从去年开始就设立了专门课题进行调研。专家还认为,我国政府投资工程管理的改革,应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并结合我国国情,用“建”、“管”分离和专业化的原则,确立建设工程的投资主体,其改革的模式既可以由政府设立专门机构,直接组织工程实施;也可以组建项目管理公司,代替政府直接管理建设项目;还可以在实践中探索其他行之有效的方法。

据了解,近年以来,各地有关部门已经开始了这项改革的试点。比较典型的一种是以上海为代表的,根据投资、建设、管理、运营四分开的原则,重点开展工程建设项目代建制工作。目前已经在市政、水务、环卫、交通等职能系统确定了11家单位为首批承担政府投资项目的工程管理公司。二是以深圳为代表的,借鉴香港等地的做法设立工务局,主要负责由政府投资的建设工程项目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同样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至于今年这项工作的走势怎样。一般认为,上海、深圳两地模式可能成为主流。

(孙贤程 李颖)

G、2003——建筑业企业改制、改组、改造的高潮年。

2003年建筑业企业改制改组将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局面?无论从宏观的政策导向还是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析,我们都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将比任何一年都来得活跃与精彩。

从总体上来分析,今年企业改革的外部环境比往年有所改善。“十六大”明确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坚持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不动摇”这个基本点。同时,去年12月八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明确了“两个置换”与“两个走向”,为今年加快国企改革扫清了思想上的障碍。此外,建设领域提前兑现人世承诺,将是今年建筑业企业改组改造的一个最大的外来推动力,而且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形成今年建企改革的一个热点。

从微观的角度看,今年建筑企业改革的走势有这样几个层面,一是国有大型施工企业。这个层面上的企业改制主要是以产权结构多元化或以制度创新为重点。因为从目前来看,大型建筑企业虽然产值很可观,但其运行质量均不理想,要解决这些问题,优化和提高公司的治理结构和水平,包括建立市场化的高级管理人员配置、激励、约束机制方面将是关键;二是国有中小型施工企业,这类企业今年会有一大批通过改制、改组,完全退出国有序列;三是民营建筑企业,这个层面上一些实力强的民企将会改制为上市公司,以进一步求发展,而一些中小型的民企将更多会通过改制使股权相对集中,同时也会有相当的企业,利用资质的优势与外商联姻,改组为合资、合作企业。

(王铭辉)

H、短缺、流失、不均衡……建设领域人才问题让很多老总头痛不已。

建筑业人才危机已经凸显!这个喊了多年的问题今年将成为令整个行业头痛的难题。

难题之难首先就是人才数量的短缺。我们可以看看这样一组来自高校的数字:建筑业研究生的供需比平均为1:3.4;本科生平均为1:3.9;专科中工民建专业供需比为1:6.5。连高校的老师们现在也不约而同地断言:2003的人才招聘会上,建筑业毕业生将会被争抢。

其次是人才的总体质量问题。合格的建筑人才,不仅要有脚踏实地、认真、严谨的作风,更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激情。我国严格考试制度下培养出的人才,“严谨有余而创新不足”是一个老问题。而后者却恰恰是国外从业者之所长。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随着建筑业的国门洞开,国内建企要和外国同行一决高下,就需要更多全面的建筑人才。我们的高校和企业如何培养出兼具灵气和踏实作风的人才,也将是解决建筑业人才短缺状况的重要课题。

另外,我国的建筑业人才培养还存在学科如何与国外接轨的问题。目前各大高校课程安排是按照我国国情设置的,这就形成一个情况:目前中国没有但是在国外很普遍的职位,比如测量师所需要的课程国内学生都学过,但是由于涉及不深以至毕业后无法胜任。

(卜楠)

I、“二政府”的时代该终结了!

行业协会的“二政府”状态是业内非议最多的话题之一。去年以来,虽然有些地区在“入”的压力下,围绕这个问题的改革力度正在加大。但是从整个建筑业的协会改革情况来看,离市场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因此,业内外人士普遍认为,这个已经到了非改不可地步的老问题,今年出现突破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这种突破也是符合市场发展进程要求的。

实际上,去年10月,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就明确地表达了他对协会改革问题的关注,并对协会工作的创新发展发表了观点。他认为,协会应该是活跃、民主的社团组织,不是政府的办事机构;推动企业改革,促进企业发展应成为建筑业协会的工作核心。为这个问题的解决创造了有利外部条件的是,目前政府机构的改革正在深化,政府职能也在发生着改变。提升协会在行业内的地位,将权利下放到协会,已经成为共识。

一般认为,作为民间组织,协会改革的方向应该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为服务各方搭好桥梁。同时,完成工作方式的转变,不能将发展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政府的职能转移上,必须介入行业发展,把立足点放在为企业服务的基础上。当然,协会抓行业诚信、自律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值得关注的是去年以来有些地区开始起步的协会改革已经出现许多令人关注的规定,比如:政府公务员不得兼任协会领导;协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年龄层次必须得到调整,财务制度必须改革等等。

(徐逢治)

J、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为下一代的百年大计。

“行业总体素质亟待提高。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推广力度不大,行业技术装备水平偏低,企业管理较为落后,施工现场劳务作业人员素质不高。”这是中国一份官方文件对“九五”期间建筑业存在的部分主要问题的概括。

在这样一种现实面前,我们没有理由对中国建筑业在新的一年里在环保、生态、绿色等新标准、新理念上具有实质意义的进步持乐观的态度。尽管来自行业之外的冲击波已经来势凶猛。

逐步有一些规范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出台,也逐步有一些追求进步的企业在逐渐觉醒。然而中国的国情是:只有当出台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被普遍遵守,才具有实质意义。

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提高行业技术装备水平,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更需要大量的人才。这对于生产经营状况普遍不太景气的建筑企业来说,短期内是不大可能的。至于建筑企业“企业管理较为落后,施工现场劳务作业人员素质不高”的状况,更难于在短期内解决。

但我们依然期待中国建筑业在新的一年里在业外的冲击下,抖落几个老痂,长出一些新肉。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