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环境与资源:“水景住宅”要因水制宜

admin 2003-01-02 来源:景观中国网
时下,“水景住宅”炙手可热。从大城市到县级小镇,从东南沿海到西北边陲,都在大做“水”文章。开发商为了迎合当代国人的消费心态,不管楼盘所处区域的自然环境条件、水资源状
时下,“水景住宅”炙手可热。从大城市到县级小镇,从东南沿海到西北边陲,都在大做“水”文章。开发商为了迎合当代国人的消费心态,不管楼盘所处区域的自然环境条件、水资源状况、项目占地规模如何,盲目跟风,以“水”吸纳人气,以“水”为卖点,不惜成本地凿池筑山,掘堤引水。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似乎只要与水“沾亲带故”,楼盘就成了“皇帝的女儿”不愁卖了。

诚然,在住宅开发中营造水景,有调剂景观、营造小气候的作用,是形成社区建筑景观的一种表现手段。对“水”的崇尚,国人自古至今不乏亲善性和情感性。“吉地不可无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对“水”的偏爱与崇拜在传统建筑营造法式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观水”体系。然而,从我国目前的水资源状况来看,不少城市缺水。据了解,我国有600座城市供水不足,有110座城市受到水资源短缺的严重威胁,年缺水量高达60亿立方米,节约用水迫在眉睫。现实中,不少“水景住宅”社区因缺少活水来源,致使居住环境遭受污染,人工水池成了藏污纳垢之地。因气候条件不适宜,装饰性喷泉形同虚设,一年里难得喷几次,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因此,有条件的、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发挥水资源的优势,顺天然之理,应自然之规,仿效自然之功力,充分利用天然的水系湖泊,营造天人合一的“水景住宅”。缺水及气候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大可不必发扬“人定胜天”的精神而造景。过分开采地下水,只能导致荒漠化的加重。我们谁也不愿看到,今后我们居住的城市,因为干旱缺水而变成“楼兰遗址”。

文/孔庆波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